吏部尚书
沿革
前身为东汉尚书台隶下六曹尚书之一的吏部曹尚书(西汉时为常侍曹,东汉初为吏部曹尚书,汉灵帝时改称为选部尚书)。
至曹魏、西晋时期,将汉朝的吏曹尚书改为吏部尚书,管理官员选拔、考核和任免。隋朝确立六部,吏部尚书成为六部尚书之首,唐武德元年(618年),因隋旧制。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司列太常伯。咸亨元年(670年),复为吏部尚书。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改为天官尚书。神龙元年(705年),复为吏部尚书。天宝二年(743年)三月二十七日。改为文部尚书。至德二载(757年)十二月十五日。复为吏部尚书。掌铨六品七品选。侍郎掌铨八品九品选。至景云元年(710年),宋璟为吏部尚书,始相通与侍郎分知,因为故事者也。[1]至后代仍为常职。明朝废除宰相后,吏部尚书成为百官之首。
吏部尚书名人
晋朝
南朝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