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郡

濮阳郡中国古代的,前身为西晋时改东郡而设置的濮阳国。在今河南省濮阳市山东省菏泽市一带。

沿革

晋十六国

晋武帝咸宁三年(277年),立皇子司马允为濮阳王[1],改东郡濮阳国,属兖州,治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领濮阳、廪丘、鄄城、燕[2]四公国[3]和白马县。辖境约当今河南省滑县、濮阳、范县山东省郓城、邺城等市县。太康十年(289年),徙封濮阳王为淮南王,复濮阳国为东郡[4]

司马伦建始元年(301年),废皇太孙司马臧为濮阳王[5],复改东郡濮阳国[4]。七日后,杀濮阳王,国除为濮阳郡晋惠帝光熙元年(306年),进封东嬴公司马腾为东燕王,分陈留国、濮阳郡置东燕国,燕公国、白马县改属东燕国。至此,濮阳郡领三公国:濮阳、廪丘、鄄城[6]

十六国时期,濮阳郡先后为(315年-319年,315年攻占濮阳县,316年攻占廪丘、鄄城二县)、后赵及其残余势力(319年-358年)、前燕(358年-370年)、前秦(370年-384年)、东晋(384年-394年)、后燕(394年-398年)所有。后燕成武帝建兴九年(394年),濮阳郡改属徐州[6]

北朝

北魏太武帝天兴元年(398年),攻占后燕濮阳郡。天兴四年(401年),濮阳郡还属兖州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濮阳郡改属齐州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分兖州济州西兖州,濮阳郡改属西兖州。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34年),濮阳郡改属司州。至此,濮阳郡领四县:廪丘、濮阳、城阳(旧属济阴郡)、鄄城。[7]

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556年),省并城阳县,分濮阳县置西濮阳县。至此,濮阳郡领四县:廪丘、鄄城、濮阳、西濮阳,治鄄城(今山东省鄄城县北)。[6]

北周北齐后,濮阳郡改属鲁州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鲁州、濮阳郡,领县直属某州[6]

唐朝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濮州濮阳郡,治鄄城(今山东省鄄城县旧城镇),领五县:鄄城、濮阳、范、雷泽、临濮。燕光烈帝圣武元年(756年),改濮阳郡为濮州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复改为濮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为濮州燕昭武帝顺天元年(759年),复改为濮阳郡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年),复改为濮州,濮阳郡之名不再作为行政区划名称。[8]

人口

太守

  • 许式,字仪祖,高阳人,西晋后期在任。[11]
  • 苟晞,字道将,河内山阳人,晋惠帝永兴二年(305年)见任。[12]
  • 王廙,字世将,琅邪临沂人,晋怀帝永嘉中在任。[13]
  • 韩弘,晋愍帝建兴三年(315年)濮阳城陷,为石勒将葛薄所害。[12]
  • 戴僧施,晋穆帝永和中在任,据枋头。[14]
  • 郦绍,范阳涿人,后燕惠愍帝永康三年(398年)以郡降于北魏[15]
  • 阳瓒,宋少帝永初三年(422年)见任,坚守滑台城,城破后不降,为北魏所杀。[16]
  • 尉那,代人,北魏早期在任。[17]
  • 吕肥,代人,北魏早期在任。[17]
  • □胡,弘农胡城人。[18]
  • 窦遵,顿丘卫国人。[19]
  • 许琛,常山人。[20]
  • 崔郁,博陵安平人。[21]
  • 游矫,广平任人。[22]
  • 房坚,字千秋,清河绎幕人,北魏孝文帝太和中在任。[23]
  • 茹皓,字禽奇,淮阳上党人,北魏宣武帝时在任。[24]
  • 郑云,字道汉,荥阳开封人,北魏孝明帝时在任。[25]
  • 崔巨伦,字孝宗,博陵安平人,北魏孝庄帝时在任。[25]
  • 辛谌,颍川人。[26]
  • 邢臧,字子良,河间人。[27]
  • 元豫,字景豫,河南洛阳人。[28]
  • 郑敬叔,荥阳开封人。[25]
  • 崔尚(天宝初年)
  • 萧谊(天宝年间)
  • 崔季重,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至十三载(754年)见任。
  • 薛景元(756年)
  • 张万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至乾元元年(758年)在任。[29]

国主

注释及征引文献

  1. 《晋书·卷三·帝纪第三》
  2. 《晋书·地理志》脱漏燕,参见《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等。
  3. 曹魏东平王曹翕,入晋后降封廪丘公;济北王曹志,入晋后降封鄄城公;燕王曹宇,入晋后降封燕公;濮阳公为何王所降封不可考。
  4. 《宋书·卷三十五·志第二十五》
  5. 《晋书·卷四·帝纪第四》
  6.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国北朝卷》
  7. 《魏书·卷一百六中·地形志二中第六》
  8.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唐代卷》
  9. 《晋书·卷十四·志第四·地理上》
  10. 《旧唐书·卷三十八·志第十八》
  11. 《三国志·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裴注引《晋诸公赞》:“猛子式,字仪祖,有才干,至濮阳内史、平原太守。”“濮阳内史、平原太守”疑为“濮阳太守、平原内史”之讹。
  12. 《晋书·卷一百四·载记第四》
  13. 《晋书·卷七十六·列传第四十六》
  14. 《晋书·卷七十九·列传第四十九》
  15. 《魏书·卷四十二·列传第三十》
  16. 《宋书·卷九十五·列传第五十五》
  17. 《魏书·卷三十·列传第十八》
  18.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忻墓志
  19. 《魏书·卷四十六·列传第三十四》
  20. 《魏书·卷四十八·列传第三十六》
  21. 《魏书·卷五十七·列传第四十五》
  22. 《魏书·卷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三》
  23. 《魏书·卷四十三·列传第三十一》
  24. 《魏书·卷九十三·列传恩幸第八十一》
  25. 《魏书·卷五十六·列传第四十四》
  26. 《魏书·卷七十一·列传第五十九》
  27. 《魏书·卷八十五·列传文苑第七十三》
  28. 《北齐书·卷四十一·列传第三十三》
  29. 《唐刺史考全编》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