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侠

潘小侠1954年10月—2023年7月31日),本名潘文巨台湾台北市士林区凯达格兰族人、摄影记者、人物摄影师,多年来拍摄兰屿达悟族、台湾美术家与作家、高砂义勇队台湾白色恐怖受难者等人身影。

潘小侠
性别
出生1954年10月
 中华民国台湾省阳明山管理局士林镇(今台北市士林区
逝世2023年7月31日(2023岁—07—31)(68岁)
台湾台北市中正区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
国籍 中华民国
母校新北市私立复兴高级商工职业学校
职业摄影记者、人物摄影

生平

年少

潘小侠祖先为凯达格兰族[1]唭哩岸[2]人,生于1954年10月[2],出生地为士林[3],本名「潘文巨」[3][4][5]

潘小侠学历为复兴商工美工科[6],毕业后自行开设广告公司[3],从事房地产广告[7]。在样貌上,他喜欢蓄髭胡、乱发,打扮邋遢[1]。1980年,他因读了刘其伟书《台湾土着文化与艺术》,便开始去兰屿造访、拍照达悟族[1]。之后长年以来,潘小侠会短则三天、长则达一周往返兰屿作摄影[8]

担任摄影记者

在摄影上,潘小侠惯用黑白底片作摄影,并自己冲洗,再扫描印出[9]。1987年,他受生计所困,又想维持摄影的兴趣,到准许摄影记者发表个人创作的《自立晚报》作摄影记者[3]。1987年左右,台湾社会与政治正逢剧烈变动,潘小侠就以街头摄影纪录了当时的社会运动史,如拍摄到郑南榕詹益桦李镇源等人的社会活动[4]。在工作时,潘小侠因采访过白色恐怖受难者柏杨叶石涛柯旗化等人,进而让他开始拍摄这些白色恐怖受难者,以二十四年时间拍摄了九十九位[3]

下班时,潘小侠喜欢去复兴美工学弟林巨台北市和平东路一段开设名为「摊」的居酒屋,与同行叶清芳、侯聪慧等喝酒,并接触了很多作家与艺术家[4]。在潘小侠读了谢里法的《台湾美术运动史》后,便以十八年岁月拍摄了一百七十八位台湾美术家,其中让他最深刻的只有卖出一幅画的薛万栋,而惋惜的是遭隐居的萧如松拒绝拍摄[10]

潘小侠受小时候见到大稻埕城隍庙夜巡的启发,常在晚上去万华等地拍摄当地摊商、街友、庶民、茶室,纪录社会底层的角落[3]。1990年5月1日,潘小侠将这些摄影作品以「醉巡」之名,与叶清芳、侯聪慧、刘振祥的作品在台中市金山路29号金石艺廊展出十三天[11]。一次潘小侠经过淡水镇的夜梅花茶室时,听到里面传出凄凉的音乐,便因此而认识了在里面表演的王英坦,进以替他取名「金门王」作出道[12]

成为自由工作者

随着《自立晚报》经营权被政党、财团介入,潘小侠离开报社[3]。1996年,杨蕙如策画潘小侠作品到纽约参展[13]

1997年初,潘小侠成立「小侠文化影像工作室」作开班授课,并安排学员拍摄达悟族、排湾族阿美族[14]。但他酗酒而债台高筑[7],因经济问题还典当过相机[1]。就在他几乎断炊之际,金门王、李炳辉通过魔岩唱片发行《流浪到淡水》唱片专辑,创造销售佳绩[7]。1997年7月,《流浪到淡水》专辑就卖出近三十万张[15]。身为金门王经纪人的潘小侠,也就有钱继续投入兰屿的摄影工作[7]

1997年4月,潘小侠进入台北二二八纪念馆担任摄影师[1]。该年6月21日到7月9日,借由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补助,在台北摄影艺廊,小侠首次展览他多年拍摄的原住民照片,并开幕当天邀金门王、李炳辉演唱[1]

在台北二二八纪念馆期间,潘小侠为馆方负责拍摄「台湾人的战争展」,而至原住民地区拍摄拍摄高砂义勇队[16]。在花莲县新城乡,他见到多位残肢断手、年老的高砂义勇队,认为光是拍照依然不足,因此从台北二二八纪念馆离职后,着手拍摄纪录片[3]。1999年起,潘小侠开始走访达各原住民族的高砂义勇队成员,记录口述历史方式,直到至2002年完成纪录片《不知为谁而战- 高砂义勇队》[17]。该年,金门王病逝,潘小侠退出歌手经纪人工作[7]

2004年3月24日,潘小侠收录一百七十八位台湾美术家身影的《台湾美术家一百年(1905-2005)潘小侠摄影造像簿》举行新书发表会[18]

2010年2月28日到3月28日,潘小侠在屏东县旅游馆展出「白色烙印1949─2009─潘小侠」摄影展,展出一百零一位白色恐怖受难者的影像[19]。同年,潘小侠受二二八事件纪念基金会所托,拍摄《见证228》影像书 [3]。他陆续拍摄二二八事件五十六名受难者,2011年2月19日至3月20日在屏东公园及旅游文学馆举行及遗族的影像[20]

2017年11月15日,台北国宾饭店,潘小侠获第40届吴三连奖艺术奖,以表扬他记录台湾社会运动的贡献[5]

2020年7月19日,台中市中央书局,潘小侠以历年国家文艺奖文学奖、吴三连奖得主作家为主要参考名单拍摄的《台湾美术家一百年:潘小侠摄影造像簿》举行举办新书发表会时,吴晟吴音宁钟逸人蔡其昌路寒袖等人出席[9]

2022年9月,潘小侠因罹患食道癌而在台大医院长期住院,期间由前卫出版社等筹措医药费,但依然于2023年7月31日凌晨3点2分去世[4]。8月13日,告别礼拜,中华民国文化部政务次长王时思代表出席并颁赠文化部旌扬状,由潘小侠之子潘采辰及潘采星代表受赠[6]

摄影专书

  • 潘小侠、林玮. . 艺术家出版社. 2017. ISBN 9789862821985.
  • 潘小侠. . 读册文化. 2020. ISBN 9789869377454.
  • 潘小侠. . 前卫出版社. 2022. ISBN 9786267076309.

参考文献

  1. 邱婷. . 民生报. 1997-06-20 (中文(台湾)).
  2. 谢文华. . 自由时报. 2013-10-28 [2024-02-26] (中文(台湾)).
  3. 钟宜杰. . 民报. 2017-11-15 [2024-02-26] (中文(台湾)).
  4. 朱蒲青. . 新头壳电子报. 2023-07-31 [2024-02-26] (中文(台湾)).
  5. 杨明怡. . 自由时报. 2017-10-31 [2024-02-26] (中文(台湾)).
  6. 凌美雪. . 自由时报. 2023-08-13 [2024-02-26] (中文(台湾)).
  7. 邱丽文. . 人间福报. 2005-10-21 [2024-02-26] (中文(台湾)).
  8. 江美萱. . 中国时报. 2006-07-14 (中文(台湾)).
  9. 何宗翰. . 自由时报. 2020-07-19 [2024-02-26] (中文(台湾)).
  10. 喻文玟. . 联合报. 2005-09-03 (中文(台湾)).
  11. 赖素铃. . 民生报. 1995-01-05 (中文(台湾)).
  12. 萧菊贞. . 中国时报. 1997-06-03 (中文(台湾)).
  13. 李维菁. . 中国时报. 1997-05-14 (中文(台湾)).
  14. 陈文芬. . 中国时报. 1996-07-19 (中文(台湾)).
  15. 刘卫莉. . 联合报. 1997-07-12 (中文(台湾)).
  16. 曾丽容. . 中国时报. 1997-09-24 (中文(台湾)).
  17. 赵容萱. . 联合报. 2002-01-22 (中文(台湾)).
  18. 陈盈珊. . 中国时报. 2005-03-25 (中文(台湾)).
  19. 陈昆福. . 联合报. 2010-02-28 (中文(台湾)).
  20. 李义、吴江泉. . 中国时报. 2011-02-20 [2024-02-26] (中文(台湾)).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