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敏恆

涂敏恆1943年2月12日—2000年3月14日),臺灣苗栗縣大湖鄉客家人,曾任中華民國國軍少校、《民生報》記者,後致力於客家音樂,以創作送你一把泥土𠊎係客家人客家本色等歌曲知名。

涂敏恆
出生(1943-02-12)1943年2月12日
日治臺灣新竹州大湖郡
逝世2000年3月14日(2000歲—03—14)(57歲)
臺灣苗栗縣苗栗市協和醫院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43年-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2000年)
职业軍人、記者

生平

早年

涂敏恆故居

涂敏恆為1943年2月12日出生於苗栗大湖[1],住家位於馬拉邦山附近山腳[2],在八個兄弟姊妹中排行老六[1][3]。涂敏恆受會演奏小提琴的祖父涂長興、當小學音樂教師的叔父涂輝璋影響,自小就對音樂有興趣,在大湖農工初級部就自習樂理,建臺高中畢業後,1962年考取政治作戰學校音樂系[1]

1972年,涂敏恆以你帶走了我的心中視金曲獎、海軍進行曲敬禮LVT獲海軍作詞獎[4]。1973年12月5日,教育部公布第四屆紀念黃自先生歌詞創作獎,涂敏恆以羅福星烈士頌獲選[5]。涂敏恆於少校退役後,擔任《民生報》記者[2]

創作

涂敏恆早期的創作以軍歌和藝術歌為主,直到創作費玉清演唱的送你一把泥土才開始轉變[1]。1981年,涂敏恆在《民生報》報導此曲還未正式上市,地下工廠出品的錄音帶巳經充斥夜市地攤[6]

1981年,涂敏恆與同鄉的吳盛智作出客家語歌曲𠊎係客家人,因審查而改名我係中國人,委由歌林唱片出版池秋美主唱[1]。涂敏恆認為傳統客家山歌與小調難以吸引客家年輕人,乃著手創作,如早期的改編傳統歌謠的日頭落山一點紅、模仿歌謠的阿哥想妹長江水李後主相見歡[2]。後受吳盛智意外去世刺激,涂敏恆便集中在客家歌曲創作上,為讓每一年齡層的客家人皆有歌可唱,嘗試採用四縣腔、與海陸腔雙聲發音的模式創作[1]

涂敏恆作詞作曲客家本色簡譜手稿

1989年,涂敏恆創作客家本色[1]。此曲子除在台灣客家地區知名外,也成為候選人的競選歌曲[7]。如199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范巽綠北區後援會[8]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李登輝台北市客屬社團後援會[9]等。1996年,中華民國第九任總統、副總統慶祝就職典禮,所演出的十首曲子也有客家本色[10]

1996年2月6日,涂敏恆為感謝羅慧夫為他小兒子作三次唇顎裂手術,將他寫的用愛彌補製成錄音帶給羅慧夫顱顏基金會[11]

1998年,涂敏恆提前退休,並與苗栗縣立文化中心連繫免費教授客家歌謠[12]。為收集客家歌謠,涂敏恆至台灣、中國大陸各地的客家採集[1]

在1999年9月1日,苗栗市客家歌謠研習班上,涂敏恆統計自己1965年開始創作的歌曲,其中藝術歌與軍歌皆有廿首、國語歌三百多首、閩南語歌一首、日語歌一首、客家歌則多達二千零六十七首[12]。涂敏恆友人黃澎孝表示,涂敏恆雖創作豐富,但知名度不高,主要是客家歌曲市場狹小[13]。涂敏恆曾經告訴友人范國銓說,自己作品雖有多,實際上能夠出名且流行的也不過十餘首而已,而最感安慰和驕傲的,莫過於客家本色對鄉親造成的影響[14]。像吳伯雄妻子戴美玉就曾到苗栗農工教授此歌[15]

去世

2000年3月14日下午2點半,涂敏恆駕駛老舊的朋馳轎車到獅潭鄉,交出他新創作的獅潭鄉歌給獅潭鄉長蕭天福[7]。當他下午開車返回大湖鄉授課時,正好道路濃霧籠罩影響視野,便在臺3線汶水橋北邊300公尺處三寮坑彎道失控撞到護欄,造成胸部嚴重鈍挫傷、兩小腿開放性粉碎骨折[16]。3點半發生車禍後,被緊急送至苗栗市協和醫院救治,於4點55分宣告不治[7]

涂敏恆本想創作一首長達60分鐘的雪霸交響曲,結果意外去世而未完成[4]。因涂敏恆家庭經濟狀況不佳,3月22日,遺孀劉煥芬出面呼籲,希望選舉時爭唱客家本色的政治人物暨有關單位能伸出援手[13]。4月6日,總統李登輝頒褒揚令[17]

紀念

演出

涂敏恆故居前紀念區

2003年4月26日,涂敏恆大湖鄉大窩村故宅舉行涂敏恆紀念音樂會,國策顧問李喬、客委會主委葉菊蘭、大湖鄉長楊慶汶、友人張致遠到場[18]

2008年1月1日,台灣民主紀念館開館,以五首歌曲代表台灣四大族群與融合,分別是夜來香王明哲台灣王昶雄呂泉生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涂敏恆客家本色高一生鼓動─序曲[19]

紀念館

2002年3月14日,涂敏恆逝世兩年,地方親友拜訪其大湖鄉故居,獲其胞兄涂敏辰同意可改為紀念館[4]。2005年,客委會對外徵求相關資料,以準備將其故宅整建為紀念館[20]。之後,故宅門口佇立涂敏恆坐姿石雕[3]。2020年4月17日,客委會主委李永得來到已無人居住的涂敏恆故居,表示希望地方人士能幫忙與涂敏恆家屬溝通,促進將故居打造作紀念館[21]

參考文獻

  1. 江彥震. . 世界客報. 2020-03-10 (中文(臺灣)).
  2. 何來美. . 聯合報. 2000-03-15 (中文(臺灣)).
  3. 黎薇. . 中國時報. 2012-05-07 [2023-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2) (中文(臺灣)).
  4. 李碧勳. . 中國時報. 2002-03-15 (中文(臺灣)).
  5. . 聯合報. 1973-12-06 (中文(臺灣)).
  6. 涂敏恆. . 民生報. 1981-10-11 (中文(臺灣)).
  7. 何來美、黃宣翰、徐富癸. . 聯合報. 2000-03-15 (中文(臺灣)).
  8. . 聯合報. 1992-11-16 (中文(臺灣)).
  9. 李建榮. . 中國時報. 1996-03-14 (中文(臺灣)).
  10. 王祖壽. . 民生報. 1996-05-14 (中文(臺灣)).
  11. 薛桂文. . 民生報. 1996-02-07 (中文(臺灣)).
  12. 范榮達. . 聯合報. 1999-09-02 (中文(臺灣)).
  13. 張夢瑞. . 民生報. 2000-03-23 (中文(臺灣)).
  14. 羅際鴻. . 中國時報. 2000-03-16 (中文(臺灣)).
  15. 邱連枝. . 中國時報. 1996-03-10 (中文(臺灣)).
  16. 李碧勳. . 中國時報. 2000-03-15 (中文(臺灣)).
  17. . 總統府公告. 2000-04-12 [2023-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2) (中文(臺灣)).
  18. 范榮達. . 聯合報. 2003-04-27 (中文(臺灣)).
  19. 韓國棟. . 中國時報. 2008-01-01 (中文(臺灣)).
  20. 林錫霞. . 聯合報. 2005-04-05 (中文(臺灣)).
  21. 郭襄陽. . 自立晚報. 2020-04-19 [2023-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2) (中文(臺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