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
浚县 | |
---|---|
县 | |
![]() 浚县的地理位置 | |
坐标:35°40′18″N 114°32′38″E | |
国家 | ![]() |
隶属行政区 | 河南省鹤壁市 |
面积 | |
• 总计 | 954.98 平方公里(368.72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 | |
• 總計 | 62.47万人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郵政編碼 | 456250 |
行政区划代码 | 410621 |
歷史

商代称为“黎”。西汉设黎阳县。东汉末年的官渡之战中,曹操军战胜了驻扎在这里的袁绍军从而统一黄河以北地区。东晋升为黎阳郡,北周改置黎州。宋代更名为濬州,以境内卫河与淇河汇流后曰浚水而得名。明代初年降为浚县。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浚縣常住人口624728人。[1]
地理
浚县境内河流众多,土地肥沃,地形以平原为主。县城建于明代,两侧有大伾山和浮丘山突兀而起,两山夹一城、“十里城池半入山”,是豫北一大胜景。古城历史上曾因卫河、淇河以及古黄河的多次溃决,而被淹没四次,但每次洪水退后都进行了重建。县城及周边两山上古迹众多,有文治阁、子贡祠、天宁寺、大石佛、碧霞宫、千佛寺石窟等百多处重要文物。
浚县大量出产优质石材,北京的十三陵、南京的中山陵在建设时,都使用了这里出产的石料。工业以轮胎橡胶工业和造纸印刷工业为主。盛产小麦以及玉米、大豆、花生等,特产蜂蜜、苹果和中药。
文化和旅游
浚县是河南省七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的县级单位。县城内两山(大伾山和浮丘山)对峙,一水(卫河)中流,以文治阁为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延伸。每年正月初九和正月十六会先后在两山举行盛大的社火表演,届时周围县乡百姓多登山祈福,成为豫北一大盛会。大伾山上大石佛为十六国时所建,高22米余,据专家考证为“北方最大,全国最早”,浮丘山有宫殿建筑群碧霞宫(俗称“老奶大殿”)和千佛寺石窟,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
国家公路主干线 京港澳高速自北向南穿越浚县钜桥镇,设有浚县出口,鹤壁至濮阳高速公路穿越浚县北部。
230国道、
342国道、
515国道、省道永定线、大海线、浚南线、浚内线纵横县域内,经近年公路大力建设,均为一级公路。
经济
浚县工业不发达,没有较大的工业,农业发达,连续多年被评为小康县,小麦、玉米亩产很高。综合经济实力在河南处于中等偏下。
註釋
- 《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將合併至。
参考文献
- .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10-08].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