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潜
沈德潜(1673年—1769年),字
沈德潜 | ||
---|---|---|
![]() 《清代学者像传》第一集之《沈德潜像》,清叶衍兰摹绘 | ||
大清礼部侍郎 | ||
籍贯 | 江南省长洲县 | |
族裔 | 汉族 | |
字号 | 字碻士,号归愚 | |
谥号 | 文悫(乾隆四十三年削) | |
出生 | 康熙十二年(1673年) 江南省长洲县 | |
逝世 |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 江苏省长洲县 | |
出身 | ||
| ||
著作 | ||
|
生平
沈德潜少年即以诗文闻名,但屡试不中,辗转科场四十余年。乾隆三年(1738年)以六十六岁高龄中举,乾隆四年(1739年)考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2]乾隆八年,一年之内连升五级,三月擢拔为左春坊左中允,五月晋翰林院侍读,六月升左春坊左庶子,九月晋翰林院侍讲学士,并授日讲起居注官。乾隆九年六月升詹事府少詹事,十年五月超拔为詹事府詹事,十一年三月任内阁学士。乾隆十二年,官至礼部侍郎。乾隆十四年(1749年)致仕。袁枚羡慕说:“沈归愚尚书,晚年受上知遇之隆,从古诗人所未有。”乾隆十六年(1751)赐诗沈德潜,其中有句云:“我爱德潜德,淳风挹古福。”侍郎钱陈群在旁唱和曰:“帝爱沈潜德,我羡归愚归。”
可惜好景不长,沈德潜晚年还编了一部《国朝诗别裁》,书中居然钱谦益列为集中之首,乾隆阅后大为恼火,钱谦益是被乾隆钦定为贰臣的,皇帝在序文中痛加训斥,说沈“老而耄荒”,竟做出“非宿昔言诗之道”之举,谕令南书房诸臣删改重新锓板以刊行。年迈的沈德潜惴惴不安,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卒,终年九十七。追封太子太师,谥文悫,入祀贤良祠。沈德潜死后,乾隆仍派两江总督高晋搜查沈家有否收藏钱氏的著作。还将沈德潜家中收藏的历来御赐对象全部收缴。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徐述夔诗案爆发,举人徐述夔所着《一柱楼集》诗词被告发有悖逆朝廷之语,沈德潜因生前曾为徐写传,称赞徐的“品行文章皆可为法”,终被株连。乾隆帝下令大学士九卿议,“夺德潜赠官,罢祠削谥,仆其墓碑。”
著作

![]()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作者:沈德潜 |
沈德潜是清朝著名诗人,在诗歌理论方面主张格调说,反对钱谦益之后的重视宋元诗的风潮,也与袁枚的性灵说相对立。他在《唐诗别裁集序》中提出“既审其宗旨,复观其体裁,徐讽其音节。未尝立异,不求苟同,大约去淫滥以归雅正,于古人所云‘微而婉,和而庄’者,庶几一合焉。”编有《唐宋八家文读本》,另外他所编辑的隋代以前古诗选集《古诗源》。除《古诗源》外,还编有《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等。[1]唐诗选集《唐诗别裁》、唐明清诗选集《国朝诗别裁集》代表了他的诗歌创作观念,广受欢迎。
沈德潜诗作现存2300多首。有《沈归愚诗文全集》(乾隆刻本),包括[3]:
- 自订《年谱》 1卷
- 《归愚诗钞》14卷
- 《归愚诗钞馀集》 6卷
- 《竹啸轩诗钞》18卷
- 《矢音集》4卷
- 《黄山游草》1卷
- 《归愚文钞》12卷
- 《归愚文续》12卷
- 《说诗晬语 》2卷
- 《浙江省通志图说》1卷
- 《南巡诗》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