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宝德
汉宝德(1934年8月19日—2014年11月20日)山东日照人,台湾知名建筑教育学者,也是台湾现代建筑思想的启蒙者,国立成功大学建筑学士,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硕士及普林斯顿大学艺术硕士。
汉宝德 | |
---|---|
![]() |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934年8月19日![]() |
逝世 | 2014年11月20日![]() | (80岁)
籍贯 | 山东日照 |
国籍 | ![]() |
配偶 | 萧中行 (1965年结婚—1995年丧偶) 孙宁瑜 (1999年结婚—2014年结束) |
儿女 | 汉述祖(子) 汉可凡(女) |
获奖 | 第34届行政院文化奖 |
经历
| |
著作
|
1960年至1970年任东海大学建筑系主任、1977年8月-1982年7月 任中兴大学理工学院院长、1981年4月1日至1995年6月30日 任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筹备主任与第一任馆长,共十四年。国立台南艺术学院(今国立台南艺术大学)筹备主任及校长、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董事长、中华民国博物馆学会理事长、世界宗教博物馆馆长、文建会委员、台北市文化局顾问、汉光建筑师事务所主持人等。一生奉献建筑教育,并对台湾博物馆界贡献良多。
汉宝德先生是二十世纪后半,引领台湾现代建筑思潮,接轨国际现代建筑的重要学者。毕生以建筑为己任,思考空间与人文的关系。为了普及科学教育,他花了12年的时间筹设完成「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并担任首任馆长,以创新规划与深厚学养,将科博馆经营成最具吸引力的博物馆。任台南艺术学院创校校长,倡言美感是文明的基石,重启华人社会对艺术教育、美感教育的重视。
2014年10月24日 他出席国立历史博物馆「筑人间—汉宝德八十回顾展」开幕,自谦之词备受推崇:「我做事的态度是很痴的。痴就是执着,长于自我反省。我不是聪明人,遇事反应很慢。我的长处就是把事情做到底,不完成绝不罢休」。
民国77年(1988年)汉宝德举办了中华民国第一次关于议立《博物馆法》的座谈会,并于民国79年(1990年)成立「博物馆法研拟委员会」,汉宝德和张誉腾等人起草的《博物馆法》草案于民国82年(1993年)初定案[1][2]但始终未能完成立法,《博物馆法》至民国104年(2015年)6月15日三读通过[3]。
汉宝德的建筑设计作品有 救国团垦丁青年活动中心 (1983)、澎湖观音亭青年活动中心 (1984,获得1984第六届建筑师杂志奖金牌奖)、中横洛韶山庄、溪头活动中心、天祥青年活动中心,以及为联合报创办人王惕吾为纪念其父王芾南设计的南园等[4]。
着有《汉宝德谈美》、《写给青年建筑师的信》、《设计型思考》、《科学与美感》、《风情与文物》、《筑人间:汉宝德回忆录》等诸多著作。
经历
获奖
建筑作品
国家 | 城市 | 作品 | 年份 | 图片 |
---|---|---|---|---|
台湾 | 台北市 | 民族晚报 | 1968 | |
台北市 | 陈立夫住宅 | 1968 | ||
台中市 | 救国团台中学苑 | 1969 | ||
花莲县 | 秀林乡 洛韶山庄 | 1972 | ||
台中市 | 东海大学 视听教室 | 1972 | ||
台中市 | 东海大学建筑系新系馆 | 1976 | ![]() | |
南投县 | 溪头青年活动中心 | 1976 | ||
花莲县 | 秀林乡 天祥青年活动中心 | 1978 | ||
澎湖县 | 救国团澎湖金龙头青年活动中心 | 1978 | ||
台北市 | 联合报第二大楼 | 1981 | ||
彰化市 | 彰化县立文化中心 | 1983 | ||
屏东县 | 救国团垦丁青年活动中心 | 1983 | ||
澎湖县 | 救国团观音亭青年活动中心 | 1984 | ||
台北市 |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 1985 | ![]() | |
新竹县 | 新竹南园 | 1985 | ||
台南市 | 台南艺术学院图书馆 | 1996 | ||
彰化县 | 彰化孔庙(古迹修复工程) | 1990~2000 | ![]() | |
新北市 | 板桥林家花园(古迹修复工程) | 1990~2000 | ![]() | |
彰化县 | 鹿港古市街:鹿港龙山寺(古迹修复工程) | 1990~2000 | ![]() |
主要著作
年份 | 书名 | 出版社 | ISBN |
《都市的幻影》 | |||
《建筑的精神向度》 | |||
《透视建筑》 | |||
《细说建筑》艺术与生活丛书 | |||
《建筑与文化近思录》 | |||
《不耐平凡》 | |||
2000年8月 | 《博物馆管理》 | 田园城市出版社 | 9789578440968 |
2000年8月 | 《展示规划:理论与实务》 | 田园城市出版社 | 9789578440982 |
2004年4月 | 《汉宝德谈美》 | 联经出版 | 9789570827033 |
2007年11月 | 《谈美感》 | 联经出版 | 9789570831948 |
2012年3月 | 《设计型思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联经出版 | 9789863200451 |
2012年9月 | 《筑人间──汉宝德回忆录》 | 天下文化出版 | 9789863200451 |
2004年10月 | 《给青年建筑师的信》 | 联经出版 | 9789570827552 |
《斗拱的起源》 | |||
《明清建筑二论》 | |||
2006年10月 | 《汉宝德谈文化》 | 典藏艺术家庭 | 9789867519849 |
2001年7月 | 《为建筑看相》 | 艺术家出版社 | |
2006年5月 | 《风水与环境》[6] | 大块文化出版 | |
2007年9月 | 《认识建筑》[建筑书房-写给大家的建筑书] | 艺术家出版社 | |
2010年4月 | 《如何培养美感》 | 联经出版 | 9789570835618 |
2010年10月 | 《汉宝德的人文行脚》 | 博雅书屋 | |
2011年1月 | 明朝的生活美学《闲情偶寄》[7] | 网络与书出版 | |
2012年9月 | 《筑人间─2012年全添加订版》 | 天下文化出版 | |
2012年9月 | 《建筑母语》 | 天下文化出版 | |
2012年11月 | 《建筑.生活容器:汉宝德谈台湾当代建筑》 | 暖暖书屋出版 | |
2013年4月 | 《东西建筑十讲》 | 远见天下文化出版 | |
2013年8月 | 《建筑.历史.文化:汉宝德论传统建筑》 | 暖暖书屋出版 | |
2014年9月 | 《汉宝德:境象风云 写艺人生》 | 暖暖书屋出版 | |
2014年10月 | 《文化与文创》 | 联经出版 | 9789570844511 |
YouTube
外部链接
- . [2015-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3-04-05).
- . [2015-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1).
- 境与象-汉宝德纪念论坛的Facebook专页.[2015-08-02].
参考来源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汉宝德 |
教育职务 | ||
---|---|---|
国立台南艺术大学 | ||
首任 | 国立台南艺术大学校长 第一任 1996年7月1日-2000年1月31日 |
继任: 黄碧端 |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 | ||
前任: 首任 |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 第一任 1981年4月1日 - 1995年6月30日 |
继任: 李家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