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苍降

李苍降1924年6月25日—1950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党员,出身芦洲李家,台湾日治时期台北二中毕(今成功中学),担任芦洲公学校教师,1944年因阅读禁书遭检举入狱,1945年台湾光复后出狱加入三民主义青年团[1]1947年参与成立新民主同志会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7月加入基隆市工作委员会担任工委,后因《光明报》曝光遭到逮捕,1950年10月14日与钟浩东唐志堂押赴马场町刑场枪决[2]

李苍降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924年6月25日
日治台湾台北州新庄郡鹭洲庄
逝世1950年10月14日(1950岁—10—14)(26岁) 处决
 中华民国台湾台北
籍贯 日治台湾台北州新庄郡鹭洲庄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24年-1945年)
 中华民国(1945年-1950年)
政党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三民主义青年团(1945年12月-1947年9月)
新民主同志会(1947年8月-1948年2月)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1948年2月-1950年10月14日)
学历
经历
李苍降
汉字
白话字
台罗拼音

生平

李苍降为芦洲李宅第六世子孙[3],李友诗长子,台湾义勇队将军李友邦堂侄[4]

抗日青年

1937年考入台北二中,就读台北二中时认识出身板桥林家的林如堉,由于当时二中学长林水旺等筹组「中国急进青年党」思汉反日事件遭逮捕判刑,台北二中学生皆受其鼓舞,1942年毕业后通过台北二中中国籍同学雷灿南认识了台北帝大化工系的李薰山,1944年,当时李薰山因知道雷灿南与李苍降都爱看抗日书刊,因此从帝大图书馆偷出一本重庆版萧乾曾编辑的《清算日本》阅读,后介绍给雷灿南与李苍降看,结果李苍降私下在芦洲公学校内阅读,遭到担任线民的同事检举而遭到日本当局逮捕,雷灿南遭日警严刑拷问导致精神崩溃[1],李苍降则也遭到判刑入狱,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台湾光复后李苍降出狱后加入叔叔李友邦成立的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直属台湾区团部,1946年在堂叔李友邦的推荐下赴中国名校杭州中学就读。[4]

加入共党

杭州中学就读期间受学运影响冲击,1947年二二八事件发生后李友邦遭省主席陈仪逮捕押送南京,李苍降为协助婶婶严秀峰营救受困南京的叔叔而返台,李薰山忆及当时再遇李苍降时他已表示对国民党彻底失望思想左倾,1947年回台期间与二中同学林如堉、三青团好友二中学长陈炳基及已加入共产党的李薰山 [4]台大农经系李登辉学生成立了新民主同志会担任中央委员,1948年后发展为中共地下组织「台湾人民解放同盟」,1948年底遭特务渗透破获为最早遭破获之台共组织,当时林如堉李薰山遭逮捕,陈炳基潜逃回国,李登辉未被供出,然一说台大法学院叶城松案中记载其由奸匪李登辉介绍加入匪帮,显见李登辉当时未遭逮捕,有出卖同志之嫌,但根据李登辉总统访谈录数据显示,其自新时间为1967年。[5][6]

1948年李苍降由陈炳基安排到刘青石在花莲开的金沙矿场,收纳遭当局追缉的地下党员,当时,工厂由刘青石及其二哥刘英烈等出资,刘青石担任经理,由李苍降主持,并成为组织据点发展山地工作。[7]

1949年7月李苍降加入由钟浩东成立中国共产党基隆市工作委员会担任工委,吸收唐志堂江支会蔡新兴许省五许省六加入,未几,1949年8月《光明报》曝光后发动大搜索,当局陆续破获了「成功中学支部」、「台大法学院支部」、「基隆中学支部」及「基隆市工委支部」,8月15日李苍降与姊姊陈李连因一同遭到逮捕,并于1950年9月7日遭判决死刑确定,1950年10月14日与钟浩东唐志堂押赴马场町刑场枪决。[8]

家人

妻子李曾碧丽基隆市工委支部案发生后,遭到逮捕并严重刑求,白色恐怖受难人陈英泰描述,当时他关押在女囚牢旁,他描述当时已怀孕八九个月的李苍降夫人曾碧丽遭到倒吊毒打审讯,导致腹中胎儿胎盘剥离而早产,在李苍降亡故后,李曾碧丽继续在台大医院担任护理工作至护理长退休,抚养爱女长大成人,女儿后来台大医学院毕业,成为知名肾脏权威医师。[9][10] 总统李登辉于1996年选举前夕与昔日战友陈炳基会面,陈炳基提及李苍降女儿在台北某医院担任主治医师,当时担任总统的李登辉公开表示要到医院拜访李氏后人请其陪同视察医院,并问候李苍降夫人[11][10]

平反

2018年10月5日,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促转三字第1075300110B号函文,正式撤销受难者林庆云君等1270人之刑事有罪判决暨其刑,其中(39)安洁字第 2517 号,有关李苍降连续共同意图以非法方法颠覆政府而着手实行之有罪判决暨其刑及没收之声明正式撤销[12]

参考文献

  1. 蓝博洲. . 台湾人民出版社. 2010-09-01.
  2. . [2016-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8).
  3. . [2022-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8).
  4. 蓝博洲. . 印刻文学. 2016-09.
  5. 国家安全局. . 李敖出版社. 1991-12.
  6. 李登辉/口述,张炎宪/主编. . 允晨文化. 2008-06-01.
  7. 刘青石口述. . 2006-01-26.
  8. . 国防部军法. 1950.
  9. 陈英泰先生. . 唐山出版社. 2005.
  10. 徐宗懋访谈陈炳基. . 博讯新闻网. 2003-02-28 [2016-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5).
  11. 张文生. . 九州出版社. 2012-08-12.
  12. . 中华民国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 [2018-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