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共产党

日本共产党日语: Nihon Kyōsantō */?),在日本国内简称共产党共产(汉语中则简称日共[19][20],是日本的一个共产主义政党。日本共产党成立于1922年7月15日,是目前日本国会中最古老的政党和日本最大的左翼政党。为区别于其它也自称为“日本共产党”的小党(日本共产党(左派)日本共产党(行动派)),现在日共有时又称为日本共产党(代代木派)[lower-alpha 1]。截至2021年12月10日,日共在59个地方自治体参与执政,在其中2个单独执政并由该党党员担任首长(蕨市市川町)。日共还有地方议员2,587人,其中都道府县议会议员140人,政令市议会议员133人,特别区议会议员119人,市议会议员1,486人,町村议会议员709人。

日本共产党
委员长田村智子
书记局长小池晃
众议院议员团团长谷田惠二
参议院议员团团长山下芳生
创始人堺利彦
山川均
近藤荣藏
片山潜
成立1922年7月15日[1]
(1945年12月合法化)
总部〒151-8586
东京都涩谷区千駄谷4-26-7
党报赤旗报
青年组织日本民主青年同盟(事实上)
准军事组织山村工作队(1951年-1953年)
中核自卫队(1951年-1952年)
党员
(2019年9月16日[2]
约27万
意识形态共产主义[3]
科学社会主义[4][5]
民主社会主义[6]
自由民主主义[8]
共和主义[9][10]
国民主权[9][11][12]
和平主义[13]
进步主义[14][15]
反核[9]
政治立场左翼[16]激进左翼[17]
国际组织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
共产国际(1922年-1943年)
官方色彩红色
众议院
10 / 465(2%)
(2021年11月1日)
参议院
11 / 248(4%)
(2022年7月26日)
都道府县议会
140 / 2,598(5%)
(2022年10月3日)[18]
市区町村议会
2,387 / 29,425(8%)
(2022年10月3日)[18]
选举标志
党旗
官方网站
www.jcp.or.jp
日本政治
政党 · 选举
日本共产党总部

历史

第一次共产党

1922年7月15日,日本全国的共产主义小组在东京涩谷伊达街的一个群众家里召开日本共产党成立大会,同时选出由堺利彦等七人组成的中央执行委员会[21][22]。日本共产党的成立得到了共产国际,以及在共产国际内活跃的片山潜的支持,11月,日本共产党被共产国际认可为日本支部[23]:13-15。建党初期的《纲领草案》提出废除君主制再分配土地、反对日本干涉俄国内战及反对干涉中国等主张[24]

受《治安警察法》影响,日本共产党当时属于非法组建的政党[1]。1923年6月,日本政府根据《治安警察法》对日本共产党进行第一次镇压,约80人被捕,29人被起诉[23]:21。同年9月,日本政府借龟户事件再次镇压左翼运动[23]:21。此后,日本共产党内出现了认为在日本组织共产党为时尚早的思潮。在赤松克麿山川均等的推动下,这一论调获得包括堺利彦在内的多数人支持,1924年3月日本共产党通过解散决议案,声明解散[25][23]:21

第二次共产党

1926年12月,日本共产党的部分成员在山形县决定重新组党[23]:27。重建后,福本和夫接任思想方面的指导者,他一面批评山川均等人此前解散党的思潮,另一方面主张先进行理论斗争分化、提纯党内成员,再进行团结(“统一前分离之必要”)。1927年,日本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通过了《27年纲领》,同时批评了山川均和福本和夫两人的思想[26][27]。作为日共的第一份正式纲领,《27年纲领》强调反对侵华战争,强调日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8]。同年,山川均等人创办了《劳农》杂志,形成劳农派,反对《27年纲领》[29]

1928年2月,日本共产党机关报《赤旗报》创刊,3月15日,发生三一五事件,日共再度被取缔,不少重要领导人如德田球一等都被逮捕[24]。而日本共产党于1935年再度解体。

战后

被释放的日本共产党员及街头两侧欢呼的民众,1945年10月10日

1945年,日本投降二战结束,同盟国进驻日本。美国在战后根据《开罗宣言》等方针的精神在日本推动民主改革[30]。220余名被逮捕的日本共产党员在战后得以全部出狱[24]。1945年12月,德田球一、宫本显治等再次重建日本共产党,其后日本共产党迅速发展壮大[24]

1946年1月13日,野坂参三自中国回到日本,归国后发文主张通过“和平而民主”的方式进行革命,即“被占领下的和平革命论”[31]。1946年4月10日,日本共产党首次投入选举,便取得5席日本众议院议员[32]

战后的日本工人运动发展迅速,到1946年8月,日本共产党领导的全日本产业别劳动组合会议(产别)已发展到一百多万会员,麦克阿瑟最初认为“劳工运动的发展和劳动基本权利的保护是使日本走向民主化的先决手段,劳动者及其团体是防止专制政府死灰复燃的最有力的壁垒”[33][34]。日本共产党联合日本社会党在1946年下半年积极支持工人运动,并要求政府制定最低工资制,但这一要求遭到当时执政的吉田内阁拒绝。日本共产党因此联合日本社会党准备于1947年2月1日举行全国范围的总罢工[33][34]。1月31日,麦克阿瑟正式下达禁令禁止2月1日的总罢工,指出为防止战后公共福利遭受致命打击,避免生产事业瘫痪,绝不允许使用总罢工这种极端的武器[33][34]。到1949年的众议院选举,日共一度成长到35席[32]

1950年1月6日,斯大林领导下的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在机关报《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上发表社论文章《关于日本的形势》,批评“被占领下的和平革命论”[32][35]。1月12日,德田球一等人在《赤旗报》上发表《对于〈关于日本的形势〉之所感》反驳《关于日本的形势》一文。1月17日,正在莫斯科进行访问的毛泽东指示《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文章《日本人民解放的道路》支持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36]。日本共产党自1月18日开始召开中央扩大会议,会上形成以德田球一、野坂参三等拥护《对于〈关于日本的形势〉之所感》一文的所感派和以志贺义雄、宫本显治等全盘接受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批评的国际派[36]

其后,同盟国占领军借朝鲜半岛危机实行整肃,同时勒令《赤旗报》停刊[32]。所感派于1951年前往莫斯科进行第五次全国协议会,并在斯大林的主持下决定于此后进行武装斗争,制定了《51年纲领》,导致遭到进一步镇压,党的组织也遭到严重破坏,仅1952年一年就减少了接近7万党员[32]。1952年,日本政府通过了《破坏活动防止法》,同时设置公安调查厅监控调查各类暴力活动,当时坚持武装斗争路线的日本共产党也被严密监视[24]。1955年,所感派与国际派在第六次全国协议会上达成和解,再次放弃武装斗争[32]。1960年,日共联合日本社会党反对《美日安保条约》,并领导安保斗争[37]1979年,日共的众议院席次增加到41席,是日共建党以来众议院席次最多的一次。日共一度有与日本社会党合作的计划,但是后来因为反对社会党的右倾派系而没有达成。日共与长期执政的自民党一直处于对立。因日共的政治主张不为日本主流大众及政治立场迥异政党赞同,一直被孤立,往往在国会中的朝野政治协商时被排除在外。

1991年苏联解体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日本共产党在1990年和1994年的党代表大会上剖析苏东剧变,认为苏联对内实行专制极权统治,对外推行沙文主义,走上了彻底背离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对这种国家的解体日本共产党持“举双手欢迎”的态度;同时也认为这将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苏联的错误路线中解放出来,有利于各国开辟新的自主道路。指出日本共产党虽然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目标,但考虑日本的国情,并不能迅速就实现社会主义,要先扎根于广大国民的利益和需求,解决资本主义下的各种弊端。日本共产党认为20世纪并没有出现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成功例子,所以要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与世界各国共同探索如何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共同追求世界和平。日本共产党不会去效仿某些自称是社会主义的国家,而是要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在全面继承和发展自由和民主的基础上,最终实现“日本式的社会主义”。日共在会议上还指出,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最初只是马克思对西欧历史的总结,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愿意将其历史唯物主义当作一把连接各个时代和各个社会的“万能钥匙”,反而是一再强调,这一理论并不能简单作为适用于任何社会的“普世历史哲学”,是斯大林将其生搬硬套到了整个世界历史中,而反过来说,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也并不简单地符合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中的任一种社会,苏联的社会性质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的探讨。[38]

近年日共积极转型,除了主张天皇制之存废须由国民决定外,日共主张加强与在野党合作以对抗自民党;加之日本社会党解体后日本政坛右倾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因此日共作为主要的左派政党,近年多与原民主党的后继政党以及社民党等其他左派政党「共斗」[39]

政治主张

日本共产党主张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并且废除日美安保条约,将日本建成独立、民主、和平的自由国家。[40]

2004年,日共制订了新纲领,主要内容包括:保障社会福利预算[41]、废除美日安保条约、废除政党助成制度、修以巩固民主主义(但共产党不属于通常意义的「改宪派」,反对修改现有的宪法第9条)、坚持并发展议会民主三权分立、保障LGBT少数族群的权利[42][43][44][45]、反对国家主义、要求归还北方领土(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46]、主张独岛(日称竹岛)[47]钓鱼台列屿(日称尖阁诸岛)[48]是日本领土。日共和日本社会民主党同时也是强烈支持立法消除存在于日本社会种族歧视的两个主要日本政党(据查,日本国会议员间于2009年时对此议题三分之一支持、三分之一中立、三分之一反对)。[49]

状况

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后,日共一直在野、未曾参与执政,政治实力也未明显扩张,日共多年来坚定反对自民党政权,但也无加入1993年的八党联合政权;该党因反对政党受纳税人资助的制度而拒绝接收政党交付金,使其比其他政党收入更少,发展更为艰难;1996年日本更改选举制度单一选区两票制之后,日共在单一选区获得席次的可能性变小;加之日本周边国际情势的改变,导致日共争取选票的难度增加;然而由于部分日本选民对民主党政权的失望,在日共数十年来坚定反对自民党的政治立场下,日共支持度上升,2014年众议院选举中由8席上升至21席,比例代表区得票率更创史上新高,达到11.4%,同时也成功获得1个单一选区席位(冲绳县第一选区的赤岭政贤,上一次是1996年),并在2017年众议院选举保持同一区域席次。

与其他政党一样,日共与中共一直存在来往,但日共因二战后的因素受苏共影响更深。1996年以后,原日本最大左翼政党日本社会党的势力渐衰并转型,因此中国政府再次主动接触日共。1998年,日共干部会委员长不破哲三访华,使得两党关系正常化。2005年,中共派出了青年干部访日团,与日共开展了理论交流。

在2012年之后,民主党下野,日本重回自民党一党独大格局,在野党之间亦因为理念南辕北辙,无法达成合作。到2015年,日本多个在野党反对安保法案,日本共产党亦参与其中。虽然法案最终仍然通过,但后来多个在野党与共产党开展了在选举上的合作,以反对安倍晋三执政为目标。

2019年,日本共产党修改党纲,批评中国对亚洲各国的态度是大国主义、霸权主义,侵害西藏、新疆、香港等地的人权,无法承认中共是以社会主义为目标[50]。与此同时,香港出现反修例运动,日共亦公开谴责中共和港府以武力镇压香港示威者,并要求中国以和平解决局势为己任[51][52]

宇治大街上的议员补选宣传车以及竞选服务处(2015年4月)

历代领导人

1922年-1923年

中央委员会委员长 在任期间
堺利彦1922年 - 1923年

1923年-1945年

中央委员会委员长 在任期间
佐野文夫1926年 - 1927年
佐野学1927年 - 1928年
渡边政之辅1928年

1945年-1958年

中央委员会书记长 在任期间 中央委员会委员
德田球一1945年 - 1953年志贺义雄宫本显治袴田里见
野坂参三[lower-alpha 2]1955年 - 1958年
1964年日本共产党领导人袴田里见访问中国,与毛泽东会面

1958年-1970年

年份(大会)中央委员会议长中央委员会书记长中央统制委员会议长
1958年(7回大会野坂参三宫本显治春日庄次郎
1961年(8回大会吉田资治
1964年(9回大会)
1966年(10回大会(职位撤销)

1970年至2020年

年份(大会)中央委员会议长干部会委员长干部会副委员长中央委员会书记局长政策委员会责任者国会对策委员长参议院议员团长
1970年(11回大会)野坂参三宫本显治袴田里见冈正芳不破哲三上田耕一郎
1973年(12回大会)濑长龟次郎村上弘岩间正男
1977年(14回大会)村上弘上田耕一郎西泽富夫
1980年(15回大会)戎谷春松松本善明
1982年(16回大会)宫本显治不破哲三金子满广吉冈吉典
1985年(17回大会)高原晋一
1987年(18回大会)村上弘小笠原贞子寺前巌岩间正男
1990年(19回大会)不破哲三金子满广志位和夫听涛弘
1994年(20回大会)
1997年(21回大会)立木洋笔坂秀世谷田惠二
2000年(22回大会)不破哲三志位和夫石井郁子滨野忠夫市田忠义
2004年(23回大会)小池晃吉川春子
2006年(24回大会)绪方靖夫小池晃
2010年(25回大会)广井畅子市田忠义
2014年(26回大会)小池晃市田忠义山下芳生山下芳生
2017年(27回大会)田村智子山下芳生小池晃笠井亮
2020年(28回大会)仓林明子田村智子
2024年(29回大会)志位和夫田村智子田中悠浜野忠夫山添拓纸智子

政党表现

众议院

选举当选人数/参选人数得票数总数备注
(创党时)-/-464创党时非合法政党
第22回总选举
1946年4月10日
○5/1432,135,757(3.85%)468追加公认+1
第23回总选举
1947年4月25日
●4/1201,002,883(3.67%)466 
第24回总选举
1949年1月23日
○35/1152,984,780(9.76%)466 
第25回总选举
1952年10月1日
●0/107896,765(2.54%)466 
第26回总选举
1953年4月19日
○1/85655,990(1.90%)466 
第27回总选举
1955年2月27日
○2/60733,121(1.98%)467 
第28回总选举
1958年5月22日
●1/1141,012,035(2.55%)467 
第29回总选举
1960年11月20日
○3/1181,156,723(2.93%)467 
第30回总选举
1963年11月21日
○5/1181,646,477(4.01%)467 
第31回总选举
1967年1月29日
○5/1232,190,563(4.76%)486 
第32回总选举
1969年12月27日
○14/1233,199,031(6.81%)486 
第33回总选举
1972年12月10日
○38/1225,496,827(10.49%)491追加公认+1、冲绳人民党合流+1
第34回总选举
1976年12月5日
●17/1285,878,192(10.38%)511追加公认+2
第35回总选举
1979年10月7日
○39/1285,625,527(10.42%)511追加公认+2
第36回総选挙
1980年6月22日
●29/1295,803,613(9.83%)511 
第37回总选举
1983年12月18日
●26/1295,302,485(9.34%)511追加公认+1
第38回总选举
1986年7月6日
○26/1295,313,246(8.79%)512追加公认+1
第39回总选举
1990年2月18日
●16/1315,226,986(7.96%)512 
第40回总选举
1993年7月18日
●15/1294,834,587(7.70%)511 
第41回总选举
1996年10月20日
○26/321小选举区7,096,766(12.55%)
比例代表7,268,743(12.0%)
500 
第42回总选举
2000年6月25日
●20/332小选举区7,352,844(12.08%)
比例代表6,719,016(11.1%)
480 
第43回总选举
2003年11月9日
●9/316小选举区4,837,952(8.13%)
比例代表4,586,172(7.76%)
480 
第44回总选举
2005年9月11日
○9/292小选举区4,937,375(7.25%)
比例代表4,919,187(7.25%)
480 
第45回总选举
2009年7月21日
○9/171小选举区2,978,354(4.22%)
比例代表4,943,886(7.03%)
480 
第46回总选举
2012年12月16日
●8/322小选举区4,700,289(7.8%)
比例代表3,689,159(6.1%)
480 
第47回总选举
2014年12月14日
○21/315小选举区7,040,169(13.0%)
比例代表6,062,962(11.4%)
475 
第48回总选举
2017年10月22日
○12/243小选举区4,998,932(9.02%)
比例代表4,404,081(7.90%)
465 
第49回总选举

2021年10月31日

○10/130 小选举区2,639,708(4.59%)

比例代表4,166,076(7.25%)

465

参议院

选举当选人数/参选人数得票数非改选席位参议院总数备注
第1届通常选举
1947年4月20日
○4/42地方区825,304(3.74%)
全国区610,948(2.87%)
-250第1次全部选举
第2届通常选举
1950年6月4日
○2/50地方区1,637,451(5.65%)
全国区1,333,872(4.76%)
2250 
第3届通常选举
1953年4月24日
●0/16地方区264,729(0.945%)
全国区293,877(1.09%)
1250 
第4届通常选举
1956年7月8日
○2/34地方区1,149,009(3.87%)
全国区599,254(2.09%)
0250 
第5届通常选举
1959年6月2日
○1/36地方区999,255(3.32%)
全国区551,196(1.87%)
2250 
第6届通常选举
1962年7月1日
○3/47地方区1,760,258(4.85%)
全国区1,123,947(3.14%)
1250 
第7届通常选举
1965年7月4日
○3/48地方区2,608,771(6.92%)
全国区1,652,364(4.43%)
1250 
第8届通常选举
1968年7月7日
○4/49地方区3,577,179(8.27%)
全国区2,146,879(4.98%)
3250 
第9届通常选举
1971年6月27日
○6/51地方区4,878,570(12.1%)
全国区3,219,307(8.06%)
4252 
第10届通常选举
1974年7月7日
○13/54地方区6,428,919(12.0%)
全国区4,931,650(9.37%)
5252 
第11届通常选举
1977年7月10日
●5/52地方区5,159,142(9.96%)
全国区4,260,050(8.41%)
11252 
第12届通常选举
1980年6月22日
●7/52地方区6,652,311(11.7%)
全国区4,072,019(7.28%)
5252 
第13届通常选举
1983年6月26日
○7/71选举区4,859,334(10.5%)
比例区4,163,877(8.95%)
7252 
第14届通常选举
1986年7月6日
○9/71选举区6,617,487(11.4%)
比例区5,430,838(9.47%)
7252 
第15届通常选举
1989年7月23日
●5/71选举区5,012,424(8.81%)
比例区3,954,408(7.04%)
9252 
第16届通常选举
1992年7月26日
●6/71选举区4,817,001(10.61%)
比例区3,532,956(7.86%)
5252 
第17届通常选举
1995年7月23日
○8/72选举区4,314,830(10.38%)
比例区3,873,955(9.53%)
6252 
第18届通常选举
1998年7月12日
○15/70选举区8,758,759(15.66%)
比例区8,195,078(14.60%)
8252 
第19届通常选举
2001年7月29日
●5/72选举区5,362,958(9.87%)
比例区4,329,210(7.91%)
15247 
第20届通常选举
2004年7月11日
●4/71选举区5,520,141(9.84%)
比例区4,362,574(7.80%)
5242 
第21届通常选举
2007年7月29日
●3/63选举区5,164,572(8.70%)
比例区4,407,932(7.48%)
4242 
第22届通常选举
2010年7月11日
●3/64选举区4,256,400(7.29%)
比例区3,563,556(6.10%)
3242 
第23届通常选举
2013年7月21日
○8/63选举区5,645,937(10.64%)
比例区5,154,055(9.68%)
3242 
第24届通常选举
2016年7月10日
○6/56选举区4,103,514(7.26%)
比例区6,016,195(10.74%)
8242 
第25届通常选举
2019年7月21日
●7/40选举区3,710,768(7.37%)
比例区4,483,411(8.95%)
6245 
第26届通常选举
2022年7月10日
●4/58选举区3,636,533(6.84%)
比例区3,618,342(6.82%)
7245 

地方自治体

  • 地方议员:2,818人(2016年6月3日)[54]
    • 都道府县议会:153人
      • 有席次的都道府县议会:47
    • 政令市议会:156人
    • 特别区议会:140人
    • 市议会:1,614人
    • 町村议会:755人
  • 都道府县议会部分排在自民・民主・公明之后的第四位,市议会排在第二仅次于公明党,町村议会则排在第一位。

与各国政党的交流

1964年日本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会谈

与其它日本主要政党相同,日共也同其它国家意识形态相近的政党开展交流活动。[55]

注释

  1. 离位于千駄谷的日共本部最近的铁路车站为代代木站
  2. 头衔一度改称第一书记

参考文献

  1. Uno, Shun'ichi. . Tokyo: Kodansha Ltd. 1991: 1030. ISBN 4-06-203994-X (日语).
  2. . しんぶん赤旗. 2014-01-17 [2017-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9).
  3. Taguchi, Fukuji. [The Nihon Dai Hyakka Zensho: Nipponica 's explanation]. kotobank.jp. The Asahi Shimbun Company. [28 October 2020] (日语).
  4. . Japa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May 2000 [4 Jan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5).
  5. . Japanese Communist Party. [12 June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9).
  6.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11 Octo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2).
  7. (新闻稿). 日本共产党. 1996-07-13 [2019-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8).
  8. 自由と民主主义の宣言において「自由と民主主义の拥护」を掲げており、「自由と民主主义を守りひろげることは(中略)日本共产党の中心的课题」としている[7]
  9. (新闻稿). 日本共产党. 2004-01-17 [2019-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6).
  10. . 中央日报. [2021-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6) (日语).
  11. . [2019-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1).
  12. . [2019-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9).
  13. . East Asia Forum. 24 October 2013 [4 Jan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1).
  14. . Edaily. 13 November 2021 [3 December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0) (韩语). ... 개헌에 반대해 온 진보 성향의 일본공산당은 “적 기지에 대한 공격력을 갖추더라도 상대국의 지하나 이동발사대 등 미사일 위치를 모두 파악하고 파괴하는 것은 불가능하다”며 ... [……反对修宪的,进步立场的日本共产党说:“即使拥有对敌方基地的攻击能力,也不可能识别并摧毁对方所有的导弹发射场,如地下或移动发射装置就难以摧毁……]
  15. The JCP is on an independent path different from other communist parties, and has traditionally been regarded as a (socially) progressive party in the context of Japanese politics:
    • Ronald J Hrebenar (编). . Routledge. 2019 [2022-01-25]. ISBN 978042972108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6). This trend erodes the traditional support of the “progressive” parties, especially those—as with the JCP —perceived to be on the extreme Left.
    • Willy Jou, Masahisa Endo (编). . Springer. 2016: 29 [2022-01-25]. ISBN 9781137503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9). Conventional wisdom, still dominant in media and academic circles, holds that the Liberal Democratic Party (LDP) and the Japanese Communist Party (JCP) occupy the conservative and progressive ends of the ideological spectrum, ...
    • Takemasa Ando (编). . Routledge. 2013: 33 [2022-01-25]. ISBN 978113508738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6). Progressive parties: Progressive parties, the Japan Socialist Party (JSP) and the Japan Communist Party (JCP), also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large-scale mobilisation
  16. . bloomberg.com. Bloomberg. [2019-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9) (英语). Japanese Communist Party (JCP) operates as a left-wing political party in Japan. ...
  17. Jou, Willy; Endo, Masahisa (编). . Palgrave Macmillan. 2016: 16 [2022-02-26]. ISBN 9781137503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2).
    . The Straits Times. 2017-06-13 [2017-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Both the LDP and Kibo no To are in favour of constitutional revision, unlike the new left-leaning Constitutional Democratic Party of Japan and the far-left Japanese Communist Party.
  18. (新闻稿). 日本共产党. 2023-02-10 [2023-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6).
  19. . [2017-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4).
  20. . [2017-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0).
  21. 林丹妮.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9-10, (S1): 94–95 [2023-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6) (中文(简体)).
  22. 聂运麟.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83 [2023-09-06]. ISBN 978-7-5097-5754-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6) (中文(简体)).
  23. 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编). (PDF). 由段元培翻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6 [2023-09-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11-07) (中文(简体)).
  24. 谭晓军.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21, (4): 136 [2023-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7).
  25. 门晓红. .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6-04, 10 (2): 106 [2023-09-07]. doi:10.14119/j.cnki.zgxb.2006.0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7).
  26. 叶渭渠. . 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481 [2023-09-09]. ISBN 978-957-11-3139-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5) (中文(繁体)).
  27. 黄俊英. . 重庆: 重庆出版社. 1991-08: 53 [2023-09-09]. ISBN 753661503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5) (中文(简体)).
  28. 门晓红. .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6-04, 10 (2): 107 [2023-09-10]. doi:10.14119/j.cnki.zgxb.2006.0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7).
  29. 周佳荣. . 香港: 商务印书馆. 2015-06: 108 [2023-10-29]. ISBN 978-962-07-7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中文).
  30. 聂运麟.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84 [2023-09-06]. ISBN 978-7-5097-5754-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6) (中文(简体)).
  31. 张博.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15, 30 (2): 145 [2023-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7) (中文(简体)).
  32. 门晓红. .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6-04, 10 (2): 108 [2023-09-07]. doi:10.14119/j.cnki.zgxb.2006.0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7).
  33. 王新生. . 日本学刊. 1993, (6): 24–25 [2023-12-11]. ISSN 1002-787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1).
  34. 刘咏华. . 社会科学战线. 2011, (12): 251 [2023-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1).
  35. 杨奎松. . 史学月刊. 2010, (2): 68 [2023-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5).
  36. 长堀祐造. 由裴亮翻译. (PDF). 文化论集. 2019-09, (55): 591-592 [2023-09-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10-15).
  37. . [2017-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1).
  38. . [2022-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9).
  39. 陈威臣. . 联合新闻网. 2021-11-01 [2022-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5) (中文(台湾)).
  4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22-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8).
  41. . [2017-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1).
  42. . しんぶん赤旗. 日本共产党. 2010-12-06 [2011-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43. . しんぶん赤旗. 日本共产党. 2011-02-22 [2011-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44. . しんぶん赤旗. 日本共产党. 2006-04-29 [2011-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45. . しんぶん赤旗. 日本共产党. 2011-02-03 [2011-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0).
  46. . [2017年10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2月9日).
  47. . [2017年10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0月9日).
  48. . しんぶん赤旗. 2010-09-20 [2010-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9).
  49. . [2021-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8).
  50. . [2020-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1).
  51. . [2020-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1).
  52. . [2020-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1).
  53. . [2017-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5).
  54. . [2017-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9).
  55. 科学的社会主义の原则と一国一前卫党论――「并党」论を批判する 存盘,存档日期2014-08-05.」『赤旗』、1984年7月25日。『日本共产党国际问题重要论文集 第15巻』に収录。『日本共产党の70年』は「日本共产党は1984年にはいってから、……「并党」论がソ连や中国など社会主义大国を中心にあたらしくあらわれてきた问题を…全面的に详细に批判した「科学的社会主义の原则と一国一前卫党论――『并党』论を批判する」を発表した」(下巻p.201)と绍介している。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日本共产党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