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又被称为“内循环”、“双循环”,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于2020年5月14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时提出的一个经济政策[1],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国内国际双循环)。
| ||
---|---|---|
![]() ![]() ![]() ![]() ![]() | ||
最初其官方说法是指内循环,以扩大内需,注重中国国内市场,提升自身创新能力,不依赖中国以外市场,同时保持一定对外开放[2][3]。疫情后虽国际格局转变,但在实践中政府做了补充,开始强调两者平等与缺一不可,称要注意防范一些认识误区:一是只讲前半句,片面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主张在对外开放上进行大幅度收缩﹔二是只讲后半句,片面强调“国内国际双循环”,不顾国际格局和形势变化,固守“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旧思路。[4]
历史
早在欧巴马时代,因应美国的产业空心化,就已经提出「再工业化」等政策,2017年起川普宣布加强补贴制造回流,发动的中美贸易战更使得美国企业购买中国产品时受到限制,「中国制造」占美国进口比例下滑,这时美商主要因为人力成本的上升,才将部分劳力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越南菲国等邻近的国家而非整体回归[5]。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经济下滑需求疲软,疫情的封锁与物资短缺,促使自主政策战略为考量,引发真正的制造业回归潮,加上美国对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的贸易禁令一步步升级,习近平当局不得不将目光瞄准本国国内[6]。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8]。2020年5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加第十三届全国政协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联组会时表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3]。而在当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及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9]。同年11月4日,习近平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以视频方式发表的主旨演讲中声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需要,而且将更好造福各国人民”[10]。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韩文秀解读说,“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这是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应对,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11]
参考数据
- . 第一财经. [2020-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 . 央视新闻. [2020-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4).
- . 新华社. [2020-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4).
- . [2023-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7).
- . [2021-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8).
- . 纽约时报. [2020-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126页
- . 中国经济时报. [2020-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6).
- . [2020-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3).
- . 新华每日电讯: 2. 2020-11-05 [2020-11-07].
- . 新浪. 2020-10-30 [2020-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