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翼 (三国)
张翼(?—264年),字伯恭,益州犍为武阳人,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官至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
张翼 | |||||
---|---|---|---|---|---|
![]() | |||||
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 | |||||
国家 | 中国 | ||||
时代 | 蜀汉 | ||||
主君 | 刘备→刘禅 | ||||
姓 | 张 | ||||
名 | 翼 | ||||
字 | 伯恭 | ||||
籍贯 | 益州犍为武阳人 | ||||
出生 | ? | ||||
逝世 | 264年 成都 | ||||
祠庙 | 成都武侯祠 | ||||
|
生平
张翼为张良之后[1],张翼高祖父司空张晧的六世祖为张良[2],张晧与其子广陵太守张纲(张翼的曾祖父)皆有美名。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平定益州,自领益州牧,张翼被任命为书佐。
建安末年,张翼被举为孝廉,为江阳长。迁梓潼太守,累迁至广汉、蜀郡太守。
顾全大局
建兴九年(231年),任庲降都督、绥南中郎将。张翼执法严厉,得不到当地民族的民心。
建兴十一年(233年),南夷豪帅刘胄作乱,群兵讨伐,但不能打败;朝廷便召他回朝,手下都认为他应马上赶回朝谢罪,张翼说:“不能!蛮夷因我而反乱,不称职而被召回,我刚到战场,应该运粮积谷,做好消灭刘胄的准备,岂能因为罢免公职原因而耽误朝廷之事。”于是统领不松懈,让马忠代任到后才出发。马忠因为张翼的准备而消灭刘胄,诸葛亮听后极为赞许。
建兴十二年(234年),随诸葛亮北伐,诸葛亮出兵到武功,以张翼为前军都督,领扶风太守。是年八月,诸葛亮病逝,张翼被任命为前领军。其后因此前征讨刘胄之功,赐爵关内侯。
家庭
评价
艺术形象
三国演义
演义中初次登场身分为刘璋麾下部将,与刘𪻺、张任、卓膺等同守雒城。随着卓膺投降,张任也被捕处斩后,仅剩张翼和刘𪻺在雒城抵抗刘备的进攻,后张翼于城楼上刺杀刘𪻺,开城投降刘备军。
蜀汉创建后,作为南征和北伐的主力将领参战。诸葛亮死后,做为其中一名资深历战的将领,虽然与姜维不和,但跟姜维、夏侯霸、廖化等人依然是姜维北伐的主力人物,亦是死于姜维和钟会的叛乱中的其中一人。
影视形象
- 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分别由齐文强、全力平饰演张翼
注释
- 据《三国志》本传裴注引《益部耆旧传》载,张翼高祖父为张浩,与东汉张晧同表字。
- 《后汉书·列传第四十六》
- 《华阳国志》:以张翼为左车骑将军,廖化为右车骑将军,阎宇为右卫大将军。
- 冀州实际位于曹魏腹地,故刺史之职只是虚封。
-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六年夏,魏大兴徒众,命征西将军邓艾、镇西将军钟会、雍州刺史诸葛绪数道并攻。于是遣左右车骑将军张翼、廖化、辅国大将军董厥等拒之。
- 《三国志·蜀书·姜维传》:翼、厥甫至汉寿,维、化亦舍阴平而退,适与翼、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会。会与维书曰:“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侨,能喻斯好。”维不答书,列营守险。会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
参考资料
- 《三国志·蜀书·张翼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