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化

廖化(2世紀末—264年,本名廖淳,字元儉荊州襄阳郡中盧縣[1](今湖北省襄阳市)人,是三国时期蜀汉後期的重要将领。

廖化
廖化
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
國家东汉蜀漢
時代东汉末年至三國時期
主君劉備劉禪
姓名廖化
元儉
封爵中鄉侯
籍貫襄陽郡中盧縣(今湖北省襄陽
初名廖淳
出生2世紀晚期
逝世魏元帝咸熙元年
264年
祠廟成都武侯祠
前將軍之主薄→宜都太守→別督→丞相參軍→督廣武,領陰平太守→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

生平

東漢末年,廖化擔任前将军关羽的主簿,但因孫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襲取荊州,不久关羽战败身亡,廖化被迫從屬孫吳[2]

由於廖化思歸蜀漢,便用詐死的方式騙過人們,帶著老母親昼夜西行,以圖回到劉备身邊,而人們得知實情之後都對此感到敬佩;此時劉備正好率軍東征(見夷陵之戰),與廖化母子在秭歸相遇,劉備見到廖化歸來而大悦,當場任命其为宜都太守[3],其后復又任命廖化為別督,隨大軍駐紮於夷陵[4],最終劉備被吳將陸遜擊敗而結束此役,宜都郡亦被孫吴收复而失去統治權。

建兴元年(223年),丞相诸葛亮开府,举蒋琬茂才,蒋琬坚持推让给劉邕陰化庞延、廖化。[5]廖化出任丞相参军,随诸葛亮北伐

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平定武都、阴平二郡。后令廖化督广武[6],領陰平太守。[7]

延熙元年(238年)九月,廖化率兵攻打魏国守善羌侯宕蕈驻守的营寨,魏雍州刺史郭淮派遣广魏太守王赟、南安太守游奕率兵救援,两军沿东西两面分兵合进,欲夹击廖化军。廖化抓住机会各个击破,游奕军被击退,王赟在交战中中箭身亡。[8]

延熙十年(247年),凉州胡王白虎文治无戴等率众叛魏降蜀,为魏将郭淮所破,姜维率军迎接。次年,姜维令廖化于成重山筑城守备,后被魏将郭淮所败。但成功将胡部迁入繁县[9][10]

延熙十二年(249年),廖化随姜维进攻雍州,姜維遣廖化在白水南岸扎营与魏将邓艾对峙,欲牵制邓艾军,借以出兵袭取洮城。但被邓艾识破,抢先据守洮城,姜维不能攻克,于是随撤兵退走。[11]

景耀二年(259年),廖化再升为右车骑将军[12]假节,领并州刺史[13],封中乡侯。其官位與左车骑将军張翼相當,在鎮軍大將軍宗预之上。

景耀五年(262年),廖化於姜维出兵狄道時表示:「『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詩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後』,今日之事也。」[14]點出了廖化對姜維連年用兵、耗損蜀漢國力的擔憂。

景耀六年(263年)夏,魏军大举伐蜀,廖化与張翼、董厥等率軍抵抗[15],廖化受命往沓中支援姜维,后隨姜維棄陰平,與張翼、董厥合軍退守劍閣,魏將鍾會始終未能攻破。[16]是年冬,蜀主刘禅降魏,廖化等人得到刘禅投降的敕令,隨姜维在涪县向钟会投降,蜀漢亡。

咸熙元年(264年)春,廖化與宗預内徙洛阳,途中病死,年逾七十[17]

典故

  •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蜀漢末期缺乏年輕的傑出將領,景耀六年(263年)魏軍伐蜀之際,甚至連已過七旬的開朝元老廖化,都還要充當先鋒大將、肩負重要職務率軍抵抗。

此諺語並非出自正史記載,而是出自清末反迷信文學作品《掃迷帚》第二十四回中老儒所言:「好,好,『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你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來,怪極,怪極。」

  • 「時人語曰:『前有王句,後有張廖。』」

此句出自正史《三國志·蜀志第十三·王平傳》裴松之注引《華陽國志》記載,指前期有王平句扶,後期有張翼、廖化。意指廖化與另外三位蜀漢將領齊名。(「後有張廖」指張翼﹑廖化在時間上比較後。)

  • 王平(?-248年),鎮北大將軍,安漢侯。
  • 句扶(?-249年),左將軍,宕渠侯。
  • 張翼(?-264年),左車騎將軍,領冀州刺史,都亭侯。
  • 廖化(?-264年),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并州刺史,中鄉侯。

生年

廖化生年比劉備晚,根據《三国志》記載初次登場,已是大約219年關羽敗亡之際。

根據《三國志·宗預傳》記載景耀年間「時都護諸葛瞻初統朝事,廖化過預,欲與預共詣瞻許。預曰:『吾等年逾七十,所竊已過,但少一死耳,何求於年少輩而屑屑造門邪?』」,即廖化於264年死時年過70歲,以71歲~79歲之間計算,即生年在185年~193年之間,219年關羽敗亡之際,廖化應是26歲~34歲之間。[17]

评价

  • 华阳国志·卷七·刘后主志》:“时人语曰:‘前有王(王平)、句(句扶),后有张(张翼)、廖(廖化)。’”
  • 陈寿三国志》:“以果烈称。”

艺术形象

小说形象

三國演義》中的廖化從184年的黃巾之亂開始,直到264年蜀漢滅亡,經歷八十年的興衰。原是黃巾賊的餘黨,黃巾之亂結束後,搶劫掠奪生存。在關羽千里尋兄之時,廖化山寨的另一個杜遠,把關羽的兩位嫂嫂搶到山上,打算將二人分作各人的妻子。廖化誓要歸還,但杜遠不聽從,廖化便將其斬殺。歸還劉備嫂嫂給關羽,打算跟隨關羽,但關羽考慮到他之前是黃巾賊,所以就此拜別。直到劉備奪得荊州後,廖化前來投靠,獲任命為關羽的主簿。在樊城之戰,東吳呂蒙襲擊荊州的時候,廖化脫出城池回蜀國找救援。劉備攻打吳國,廖化跟隨。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曾追擊司馬懿,得其頭盔。諸葛亮死後,仍是北伐的先鋒。後姜維復國詐降鍾會,老將廖化參與姜維的計畫,但最後姜維反亂失敗,劉禪決定投降而蜀漢滅亡,蜀漢併入魏之後不久,年老的廖化病逝。

《三国人物事典》認為廖化可能是同名同姓的两个人。但亦可能是廖化沒有直接參與黃巾之亂,而是在黃巾之亂平定後加入黃巾殘黨。《三國志·宗預傳》中記載諸葛瞻在景耀年間剛任都護時,宗預提到自己和廖化都年過七十[17]

《三國演義》中廖化升為「飞卫将军」是误用的官名,東漢、三國時代並無此名。[18]

影视形象

漫畫形象

遊戲

  • 破局:三國終章

注释

  1. s:三國志補註 (四庫全書本)/卷5·宗預》:廖化襄陽人也 【襄陽耆舊傳作中盧人】
  2. 《三国志》蜀书十五“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
  3. 當時劉備只收复了一部分的宜都郡,并未实际占领孫吳在秭归和夷陵东南作為宜都郡治的夷道(今宜都市)。
  4. 黃武元年,劉備率大眾來向西界,權命遜為大都督、假節,督朱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于丹、孫桓等五萬人拒之。備從巫峽、建平連圍至夷陵界,立數十屯,以金錦爵賞誘動諸夷,使將軍馮習為大督,張南為前部,輔匡、趙融、廖淳(廖化)、傅肜等各為別督。
  5. 《三國志·蜀書·蒋琬傳》: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举茂才,琬固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廖化)
  6. 蜀汉时所置,屬陰平郡,治所在今四川省绵阳县
  7. 郡治阴平县(今甘肃省文县),原属魏地,建兴七年(229年)春为蜀汉占领。
  8. 《三國志·魏書·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曰:九月,蜀阴平太守廖惇反,攻守善羌侯宕蕈营。雍州刺史郭淮遣广魏太守王赟、南安太守游奕将兵讨惇。淮上书:"赟、奕等分兵夹山东西,围落贼表,破在旦夕。"帝曰:"兵势恶离。"促诏淮敕奕诸别营非要处者,还令据便地。诏敕未到,奕军为惇所破;赟为流矢所中死。
  9. 《三國志·魏書·郭淮傳》:姜维出石营,从彊川,乃西迎治无戴,留阴平太守廖化于成重山筑城,敛破羌保质。淮欲分兵取之。诸将以维众西接强胡,化以据险,分军两持,兵势转弱,进不制维,退不拔化,非计也,不如合而俱西,及胡、蜀未集,绝其内外,此伐交之兵也。淮曰:“今往取化,出贼不意,维必狼顾。比维自致,足以定化,且使维疲于奔命。兵不远西,而胡交自离,此一举而两全之策也。”乃别遣夏侯霸等追维于沓中,淮自率诸军就攻化等。维果驰还救化,皆如淮计。
  10. 《三國志·蜀書·后主傳》:凉州胡王白虎文、治无戴等率众降,卫将军姜维迎逆安抚,居之于繁县。
  11.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
  12. 《华阳国志》:以张翼为左车骑将军,廖化为右车骑将军,阎宇为右卫大将军。
  13. 并州实际位于曹魏腹地,故刺史之职只是虚封。
  14. 漢晉春秋
  15.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六年夏,魏大兴徒众,命征西将军邓艾、镇西将军钟会、雍州刺史诸葛绪数道并攻。于是遣左右车骑将军张翼、廖化、辅国大将军董厥等拒之。
  16. 《三国志·蜀书·姜維传》:翼、厥甫至汉寿,维、化亦舍阴平而退,適与翼、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会。会与维书曰:“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侨,能喻斯好。”维不答书,列营守险。会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
  17. 《三國志·宗預傳》:時都護諸葛瞻初統朝事,廖化過預,欲與預共詣瞻許。預曰:「吾等年逾七十,所竊已過,但少一死耳,何求於年少輩而屑屑造門邪?」
  18. 沈伯俊、谭良啸. . 中國: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7-07-01. ISBN 9787101044317 (中文(简体)).

参考资料

外部連結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三國志·卷45》,出自陳壽三國志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前任:
車騎將軍夏侯霸
蜀漢車騎將軍
259年—263年
繼任:
末任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