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应庙

广应庙,又称林园王公庙,是位于台湾高雄市林园区广应里的谢府王爷庙,祭祀圈达林园区的十三个里。

广应庙
基本
位置 台湾高雄市林园区广应里王公路340号
主神谢府王公
例祭农历十一月廿六
创建时间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
地图
汉语名称

历史沿革

林园区规模最大的广应庙,建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初期为小庙[1]。庙名又称「林园王公庙」[2]。庙有一口称为「王公祖龙井」的古井,终年不干,根据耆老相传建庙时井就存在,相传与林半仙劈凿、今为海军陆战队99旅营区的灵泉池属于同一水脉[3]。嘉庆年间庙身改建,才以石头建造,并设有「广应庙」牌匾保留至今[1]。水井也因庙宇不断扩建才进入庙中,后来又在庙外开凿另座井使用[3]

皇民化运动时,庙身改为储粮所,居民为避免谢府王公神像遭破坏,所以将王公祖、王公妈神像改放到骆驼山的蝙蝠洞内,夜间或下雨才迎回林园黄姓家族中[1]

1980年代末再改建[1]

门牌为王公路340号。

祭祀活动

主祀的谢府王公,即淝水之战时担任征讨大将军的谢安,并令胞弟谢石为大元帅、姪谢玄为二元帅[4]

此庙为林园区公庙[3]。祭祀范围以此庙为中心,原有九个村落,后因行政区调整,已改为四角头十三村[5]。十三个村落有中门、顶厝、港埔、港嘴、西溪、文贤、东林、仁爱、林园、王公、广应、林家及龚厝等村[4]。其中顶厝有先锋庙,其主神为广应庙谢府二元帅的先锋,为当地漳州裔周黄双姓居民的家神[2]

传说道光二年(1822年)信众倡议首次祈安清醮,急需七顶辇轿,却找不到适合材料,适逢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谢府王公圣诞,渔民夜间看到海面光芒四射,前往发现是一块大木材。王公祖当夜托梦渔民,告知木材为制作辇轿的材料,经丈量有直径四尺、长三十三尺,庙方委托唐山名家雕成七顶辇轿后,木料不剩不减,每年王公圣诞前后十天,乌鱼成群南游「拜寿」,渔民因慷慨捐献木材而日进斗金。庙方只在王公圣诞或作醮时才会将这七顶辇轿亮相。[6]

1998年,吴光训竞选立委,猪哥亮许愿如果吴立委当选,将打造金帽还愿。顺利当选时,猪哥亮就花卅万元打造一台斤纯金的王爷帽。庙方平日都收藏在银行保险箱内,只有每年农历一月出巡时,才拿出来请王爷配。后来被误会该帽是猪哥亮为车祸重伤的女儿谢金燕还愿所赠。[7]

参考数据

  1. 陈宏瑞. . 《联合报》. 2011-12-18 (中文(台湾)).
  2. 李义盛. . 《中国时报》. 2017-06-06 [2020-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3) (中文(台湾)).
  3. 洪臣宏. . 《自由时报》. 2019-07-04 [2020-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5) (中文(台湾)).
  4. 林享祯. . 《联合报》. 2000-11-01 (中文(台湾)).
  5. 周可盛. . 《中国时报》. 2005-11-03 (中文(台湾)).
  6. 洪臣宏. . 《自由时报》. 2017-08-20 [2020-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5) (中文(台湾)).
  7. 陈宏瑞、叶君远. . 《联合报》. 2011-11-21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广应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