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宰語
巴宰語(巴宰語: ),早期譯為「巴則海語」,為台灣平埔原住民族巴宰族所使用的语言,屬於台灣南島語言,與噶哈巫語屬同語種,和賽夏語()並列為西北台灣南島語族,亦有與泰雅語群、西部平原語群同列為北台灣南島語族的說法[8][9] 。
巴宰語 | |
---|---|
Pazeh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台灣 |
区域 | 台中豐原、神岡、后里等之內陸區域--北至大甲溪河岸,東到東勢角(東勢),南至潭仔墘(潭子),西則到達大肚山山麓的橫岡;南投埔里愛蘭。 |
母语使用人数 | 0人(2021年)[1] 10多人(2010年/第2語言)[2] 0人(第1語言) [3] (2015年) |
語系 | |
文字 | 巴宰語羅馬字(拉丁字母) |
官方地位 | |
管理机构 | 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巴宰族文化協會 |
語言代碼 | |
ISO 639-3 | pzh |
Glottolog | paze1234 [4] |
ELP | Pazeh-Kaxabu |
瀕危程度 |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瀕危語言[5] (UNESCO) |
與噶哈巫語的關係
巴宰語與噶哈巫語基本上可互通,但二種語言在語音與詞彙表達上仍有微異。語音方面比如:巴宰語有R音 "r";而噶哈巫語中會省略,或改用邊音 "l" 替代。詞彙上大抵類同,但句型結構上仍有分野。[10]二者關系類似於有如賽德克語與太魯閣語之別。
歷史
巴宰族原本分布於今臺中市豐原區、神岡區、后里區附近較靠內陸的區域,約略位置是以豐原為中心,北至大甲溪河岸,東到東勢角(今東勢區),南至潭仔墘(今潭子區),西則到達大肚山山麓的橫岡一帶。16世紀中,主要部落有岸裡社、烏牛欄社、朴仔籬社及阿里史社等四至五個社。
17世紀荷治時期以前台灣原住民族語言沒有任何書面記錄,因此只能用語言學的方法推測早期歷史。西部平埔族群語言中,道卡斯語、巴布薩語、巴布拉語、洪雅語之間的關係較近,推定彼此從同一語言分化出來的時間可能不到1000年。巴宰語與這些語言的關係比較不清楚。與前四者相比,巴宰語與賽夏語的關係較近。因此巴宰語與賽夏語的共同祖語跟前四者的共同祖語彼此分化的時間又要更早。[11]
日本學者伊能嘉矩《台灣文化誌》(第一篇)考證,發現唐魏徵所著的《隋書》(公元636年成書)中有許多巴宰語的詞彙。[12]
1804年,潘賢文率領部分道卡斯族、巴布拉族、巴布薩族、洪雅族、巴宰族人遷至宜蘭。1814年發生郭百年事件,埔里原住民族勢力衰退。1823年,埔里邵族為求自保,邀請包括巴宰族在內的平埔原住民遷入埔里[13]巴宰族人亦如邵族人一樣,生活慣習、溝通語言大部份與閩南裔台灣人同步。幾已全部生活在主流圈裡,絕大部份使用台語為主要母語,如今又面臨華語的全面覆蓋,族群認同面臨考驗。[14]
近代發展
語言研究
對於巴宰語的研究是從19世紀開始的。最初幾位研究者是Steere(1873)、伊能嘉矩(Ino 1897)、小川尚義(Ogawa 1923)。當時使用巴宰語的人還很多。Steere紀錄了詞彙表與28個句子。伊能嘉矩紀錄了一篇文本與一些詞彙。小川尚義紀錄的詞彙表較長,並且根據他所收集的句子,作出了初步的語法分析。伊能嘉矩與粟野傳之丞的《台灣蕃人事情》(1900年)指出巴宰族已漢化,但仍使用巴宰語,並將之劃入平埔族群[15] 。
20世紀1960年代及1970年代的研究者包括土田滋(Tsuchida 1969)、費羅禮(Ferrell 1970)、李壬癸(Li 1978)。這個時候,巴宰語只剩下一些年紀較大的人還記得。土田滋紀錄了兩篇短的文本、兩篇長的文本、及大量詞彙。費羅禮紀錄了一些基礎詞彙、構詞形態及一篇對話。李壬癸紀錄了一些詞彙、文本,並做了初步的格位標記系統的分析[16]。
語言復振
巴宰語面臨最嚴重的失傳問題,大部份巴宰族人被閩南裔台灣人同化。最後一位巴宰語母語者為已故的潘金玉女士。1914年出生的潘金玉女士,生前全力投入「巴宰語」的復甦運動,2001年潘金玉協助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李壬癸院士、及日本學者土田滋編纂成《巴宰語詞典》,以及由族人王潘美玉女士自編的小辭典《阿嬤阿都努的巴宰話語》[17]。
2010年5月時,巴宰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瀕危語言地圖》列為世界上最瀕危的18種語言之一,巴宰語當時在全球只有一位使用者的情況已維持多年[18][19][20]。南投縣巴宰族文化協會理事長潘文輝表示,這幾年來巴宰族人在專家學者的協助下,現在不分年齡至少有10多人會說巴宰語,已經不是只有一位耆老會說族語的情況了[2][21]。
2010年10月,潘金玉女士去世,現今巴宰語已無第一語言使用者,但有語言復興運動。目前南投埔里愛蘭教會每星期六上午都有在教授巴宰語,由巴宰族各長老主持語言教授課程[22]。教育部與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發行、政治大學原住民族語言教育文化研究中心主編所發行之原住民語教科書〈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語文學習領域 原住民語〉系列中有巴宰語學習手冊第(1-9)階教科書[23]。
音系
巴宰語有17個輔音音位(另含喉塞音)、4個元音音位(另含2個衍生元音)及4個雙元音(-ay, -aw, -uy, -iw)[26]。
前元音 | 央元音 | 後元音 | |
---|---|---|---|
閉元音 | i | u | |
中元音 | (e) | ə | (o) |
開元音 | a |
雙唇音 | 舌冠音 | 硬腭音 | 軟腭音 | 喉音 | |
---|---|---|---|---|---|
塞音 | p b | t d | k g | (ʔ) | |
擦音 | s z | x | h | ||
鼻音 | m | n | ŋ | ||
近音 | w | l | j | ||
闪音 | ɾ |
巴宰語現行採用拉丁字母來做為書寫系統,大多對應其音位之國際音標符號,比如:「家園」寫為:"xumak a ribu"[27][28][29]。
文法
基本上,巴宰語較傾向歸屬於黏著語,動詞、名詞等詞類往往加上不同的詞綴(前綴、中綴、後綴及環綴)就會產生不同的語態或格位型式表達法[30]。 巴宰語詞綴表現最多的詞類是動詞部份[31]。語詞在結構上會附與焦點變化之詞綴,目的在表明句中語詞之相對關係、彰顯語義角色,或強調謂語性質、對焦所要表達之重點[32]。
代名詞系統
巴宰語代名詞系統呈現如下[33]:
數 | 人稱 | 中性格 | 主格 | 屬格 | 處所格 | |
---|---|---|---|---|---|---|
單數 | 第一人稱 | yaku | aku | naki | yaku(n)an | |
第二人稱 | isiw | siw | nisiw | isiwan | ||
第三 人稱 | 近 | imini | mini | nimini | iminian | |
中 | imisiw | misiw | nimisiw | misiwan | ||
遠 | isia | sia | nisia | isiaan | ||
複數 | 第一 人稱 | 包含式 | ita | ta | nita (ta-) | itaan |
排除式 | yami | ami | nyam(i) | yami(n)an | ||
第二人稱 | imu | mu | nimu | imuan | ||
第三 人稱 | 近 | yamini | amini | naamini | yaminian | |
中 | yamisiw | amisiw | naamisiw | yamisiwan | ||
遠 | yasia | asia | naasia | yasiaan |
詞彙
巴宰語詞彙舉例如下:
詩歌
巴宰族詩歌挨焉詩歌(Ayan)系列其中一曲、
長輩們的叮嚀〈Apuwan kinawas; The Elderly lecture〉[38][39]
巴宰語 | 漢譯 | 英譯 |
---|---|---|
|
|
|
腳註
- 中廣新聞網,"世界瀕危語言 會說的人手指數得出",Yahoo!奇摩新聞,2010/05/20-14:05.
- 立報/陳威任,"積極復振巴宰族語 政府看不見",Yahoo!奇摩新聞,2010/05/24-00:07.
- . [2018-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30).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 .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 UNESCO Atla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in danger, UNESCO
- Blust, R. (1999). "Subgrouping, circularity and extinction: some issues in Austronesian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in E. Zeitoun & P.J.K Li (Ed.)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stronesian Linguistics (pp. 31-94). Taipei: Academia Sinica.
- Paul Jen-kuei Li," Some Remarks on the DNA Study on Austronesian Origins",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2.1:237-239,2001.(英文)
- 林英津,"巴則海參考語法",臺北,遠流出版事業,台北,p.40,2000年。
- 王教授的部落格,"即將消失的巴宰語". [2011-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5).,Yahoo奇摩部落格,2008/07/02 14:25.
- 李壬癸、土田滋,《巴宰語詞典》(Pazih Dictionary),中央研究院,台北,2001年9月。(中文)(英文) ISBN 957-671-790-6
- Li, Paul Jen-kuei (2003).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s of Six Western Plains Languages." In Li, Paul Jen-kuei. 2004. Selected Papers on Formosan Languages, vol. 2. Taipei, Taiwan: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Academia Sinica.
- 伊能嘉矩原著,2011,《臺灣文化志(中譯本)修訂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編譯。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ISBN 9789866764745
- http://anthro.unige.ch/~sanchez-mazas/phm/18LI_CHAP08-OK----------COLOUR-PLATE-TO-ADD.pdf%5B%5D
- David Crystal, "Language Deat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April 29, 2002). ISBN 978-0521012713
- . [2012-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 (PDF). [2012-08-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4-27).
- 邱國榮. . 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 TCNN. 台灣教會公報. 2019年8月15日 [2020年1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8月15日).
- 今日新聞/生活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國列嚴重瀕危的語言 台灣巴宰語在其中",Yahoo!奇摩新聞,2010/05/20-18:26.
- 編譯中心綜合報導,"全球語言 2500種瀕臨滅絕",北美世界日報,June 21, 2010 06:00 AM.
- By Leigh Montgomery and Elizabeth Ryan, Staff,"World's 18 most endangered spoken languag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基督教科學箴言報,April 27, 2010.
- 陳威任. . 台灣立報. 2010-05-24 [2020-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 〈聯合國列嚴重瀕危的語言 台灣巴宰語在其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0年5月20日.
- 王鵬捷:<台灣/原民語文學創作獎得獎者:為巴宰族發聲>。中央日報。2008年6月25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徐詠絮:<原住民族語文學創作頒獎 落實族語文字化>。國立教育廣播電臺。2008年6月25日。. [2011-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6).
- Blust, Robert. 1999. Pazeh phonology and morphology. Oceanic Linguistics 38.2: 321–365.
- 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民族研究中心,"教育部2007年原住民族語文學創作獎",教育部,2008年6月,pp.288-293. ISBN 978-986-01-4528-1
- 郭弘斌 編著,"台灣原住民的語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臺灣海外網,2003.
-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語言書寫系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台語字第0940163297號,原民教字第09400355912號公告,中華民國94年12月15日.
- 張永利,"台灣南島語言語法:語言類型與理論的啟示(Kavala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語言學門熱門前瞻研究,2010年12月/12卷1期,pp.112-127.
- 林英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巴則海語參考語法(Pazih Grammar/巴宰語參考語法)",臺北,遠流出版公司,台北,2000年。ISBN 957-32-3889-6
- Paul Jen-kuei Li (李壬癸),"Nominalization in Pazih (巴宰語的名物化)",中研院語言所語言暨語言學期刊,2008(3) (第九卷第三期).
- Li, Paul Jen-kuei. . De Guzman, V. P.; Bender, B. (编). . Oceanic Linguistics Special Publications No. 29.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0: 89–108. JSTOR 20000143 (英语).
|issue=
被忽略 (帮助) - Li, Paul Jen-kuei. . Oceanic Linguistics. 2006, 45 (1): 133–152. JSTOR 4499950. S2CID 146593890. doi:10.1353/ol.2006.0014 (英语).
- . [2022-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2).
- 李壬癸院士,"台灣南島語言的奧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研院語言所,2007.
- 《隋書》《卷八十一列傳第四十六 東夷》:「流求國,居海島之中,當建安郡東,水行五日而至。土多山洞。其王姓歡斯氏,名渴剌兜,不知其由來有國代數也。彼土人呼之為可老羊,妻曰多拔荼。所居曰波羅檀洞(…)國有四五師,統諸洞,洞有小王。往往有村,村有鳥了師,並以善戰者為之,自相樹立,理一村之事。」
- "巴宰族歌謠-岸裡尋根之旅-Pazeh探索". [2011-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23).,台中縣岸裡國民小學,2003年2月10日。
- 李壬癸(Paul Jen-kuei Li),土田滋(Shigeru Tsuchida),"巴宰族傳說歌謠集(Pazih Texts and Songs)",台北,11月,2002年. ISBN 957-671-888-0
參考文獻
- 林鴻瑞著/黃慧娟指導,"噶哈巫語音韻研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清大語言所碩士論文,2016年.(台灣語言學學會的年度碩士論文佳作獎)
- 林鴻瑞,"噶哈巫語時間詞與空間詞研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學士論文/暨南大學中文系,June 2012.
- 林英津,<巴則海語—埔里愛蘭調查報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臺灣風物 176-200,1989年3月31日.
- 衛惠林,〈埔里巴宰七社志〉,《中研院民族所專刊》甲種27,1981年1e/1999年10月2e.
- 衛惠林,〈巴宰族的親屬結構〉,《臺大考古人類學刊》35,36,pp.1-11,1974年。
- 劉斌雄,〈埔里巴則海親屬結構的研究〉,《中研院民族所集刊》36,pp.79-111,1973年.
- 洪秀桂,〈南投巴宰海人的宗教信仰〉,《臺大文史哲學報》22,pp.445-509,1973年.
- 伊能嘉矩,〈臺灣ピイポオ蕃の一支族ぱゼッヘ(PAZEHHE)の舊慣一斑〉,東京人類學會雜誌,23卷,269號,1908年(明治41年).
- 伊能嘉矩,〈埔里社平原に於ける熟蕃〉,蕃情研究會誌,n002期,1899/04/30(明治32年4月30日),pp.31-55..
- 文儀(臺灣府知府)主修,《續修臺灣府志》(余志)卷2,8,14,15,16,“26卷本”,乾隆29年(1764年)。
外部連結
- 巴宰語在《民族語》的連結
- 厝角鳥兮春天-巴宰語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中文)
- YouTube上的噶哈巫與巴宰族之差異
- YouTube上的找回巴宰語
- YouTube上的巴宰Pazeh
- YouTube上的尋找巴宰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