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坊
宁南坊是台湾明郑时期的承天府与清朝的台湾府城底下的行政区划,位于府城南边,历来范围有所增减,在清朝末年台湾府城内从四坊改成六坊二堡时,宁南坊是唯一一个保持旧称未分拆的坊[1]。另外在部分文献中宁南坊又被写作「凝南坊」。
宁南坊 | |
汉字 | |
---|---|
白话字 | |
台罗拼音 | |
别名 | |
汉字 | |
白话字 | |
台罗拼音 |
沿革
宁南坊之名最早可见于沈光文《台湾舆图考》一书,写说「(承天府)坊有东安、西定、宁南、镇北四坊」,当时宁南坊北界为十字街东鹫岭南坡的鬼仔埔,东界约为德庆溪支流枋溪,南界为福安坑溪,西界为砖仔桥一带,内有夫子庙(台南孔子庙)与马兵营(今原台南地方法院一带)[1]。
进入清朝统治并筑起台湾府城城垣后,宁南坊南界延伸到城垣南段,而后到了道光十年(1830年),宁南坊北界为十字街,境内有上横(祥云)街、五帝庙前街、顶打石(鼎甲石)街、糖仔街、龙王庙街、菜市街、檨仔林街,整体呈现北窄南宽的葫芦形[1]。而在府城四坊析分成八坊时,宁南坊是唯一保有旧名的坊,但与东安坊的交界处一带有部分区域改隶属于新划分的东安下坊[1]。
参考文献
- 范胜雄. . . 台南市文化资产保护协会. 2010年3月: 1-6页. ISBN 978-986-84830-3-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