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是一座位於臺灣臺南市仁德區的博物館,為奇美實業創辦人許文龍成立,該館舍是目前臺灣館藏最豐富的私立博物館、美術館。以典藏1萬3,000件西洋藝術品為主,主展出藝術、樂器、兵器與自然史四大領域。[1]場館由「財團法人奇美博物館基金會」負責管理與營運。
奇美博物館夜景 | |
奇美博物館在臺灣的位置 | |
成立日期 | 1992年 |
---|---|
地址 | 臺灣臺南市仁德區文華路二段66號 |
坐标 | 22.934752°N 120.226059°E |
類型 | 私立,綜合型博物館 |
建立者 | 許文龍 |
營運權 | 奇美博物館基金會(台南市奇美文化基金會) |
館長 | 許家彰 |
所有者 | 台南市政府 |
網站 | www |
該博物館舊址位於奇美實業仁德廠大樓5至8樓,1992年開幕,最初開放個人或團體預約[2],後在2013年5月閉館後,陸續將展品遷至臺南都會公園內的新館,新館工程於2008年12月正式動工,耗資新臺幣約18.5億元興建,在2012年5月17日捐贈給臺南市政府後[3],於2015年1月1日啟用試營運。[4][5]
歷史
許文龍為一名臺灣企業家及藝術贊助人,在年幼時時,他經常參觀臺南州立教育博物館,並立志長大後也要建立一座博物館。隨著他創辦奇美實業並成為成功的企業家之餘,他不僅投入商業領域,同時對藝術和音樂也產生濃厚興趣。並自收藏名琴起逐漸擴展收藏領域,奇美逐漸有計劃且有組織地建立博物館使大眾能夠免費參觀。[6][7]
1977年,奇美文化基金會正式成立,初衷在於推廣當地藝文公益事業,並執行文物典藏及管理研究維護。同時並開始系統性地蒐藏西洋藝術作品[8]1989年2月,奇美藝術資料館籌備處成立,最終於1992年正式建立奇美博物館。初期館舍位於仁德區奇美實業大樓的五至八樓,並於同年4月1日以私人美術館的形式免費對外開放。2001年,台南科學園區成立南科奇美博物館,專門展出人類從手工到機械的演變歷史。[9]初期,奇美博物館以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小提琴收藏、重要的古代武器和雕塑收藏而聞名。
2003年,因無法負擔開闢都會公園、獲取仁德糖廠土地取得及興建經費,臺南縣政府與台灣糖業公司簽署合作開發協議書,當中由臺糖公司提供100公頃為合作開發區,臺南縣政府集中取得回饋捐贈40公頃土地,並由內政部營建署補助7億元經費建設台南都會公園開發計畫。台糖則換取縣府同意將剩餘約60公頃土地變更為住商用地達成合作,該都會公園最初以人文藝術博物園區為規劃方向,並在時任臺南縣長蘇煥智的協調下由政府提供土地,奇美集團提供資金形式,決議於都會公園區域內興建佔地9.5公頃的奇美新館[10][11]。土地捐贈儀式於2005年9月9日主持。2008年4月,奇美實業博物館建照已取得,並共斥資20億新臺幣開始興建館舍,並於2008年12月動工。[12]
2012年,奇美實業將館舍捐贈給臺南市政府[13][14]。在遞交申請後,奇美博物館基金會則獲得博物館50年的營運權。同年舊館停用,位於舊館的藏品於2014年搬遷至都會公園新館。最終新館舍於2015年1月1日啟用試營運。其空間共展出約4,000件作品,開幕初期採取預約制開放,並在半年內共突破超過80萬人參觀紀錄。[15][16]2018年,館舍累計進場參觀民眾已將近450萬人次,並採免預約制度,採取自由購票入場。[17][18]
2021年,與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合作舉行為期一年展覽「蒂姆.沃克:美妙事物特展」[19]。2024年5月,與英國國家藝廊合作舉行為期4個月的「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20][21]
館舍
歷史館址
奇美博物館舊館位於奇美實業總部(仁德廠區)的五至八樓,地址為原臺南縣仁德鄉三甲村(今臺南市仁德區三甲里)59-1號。最初的設計中,五樓主要展示繪畫、雕塑、素描及歐洲傢俱;六樓包含兵器及樂器區;七樓展示西洋繪畫及古文物;八樓則呈現西洋雕塑及各大洲的動物標本。然而,自2013年5月起,舊館停止使用,展品轉移到新館,雖然建築仍持續用作辦公樓,部分戶外雕塑並未遷移,而仍然保留在原處展示。
此外,舊館時期設有保利分館(位於臺南市仁德區仁德村仁德四街11號)和南科分館(位於臺南市新市區奇業路1號,介紹南科園區挖掘出的三抱竹遺址和大坌坑遺址文物為主,2001年開幕)[22];該兩處分館現已停用。
新館
奇美博物館新館是一座地下一樓、地上三樓建築[23],該建築設計歷時七年,建造歷時五年,建物總面積約10公頃,地板面積近1萬3千坪。建築外觀呈現新古典主義風格,正面全長150公尺,高度為42公尺。立面上運用了三種不同的柱頭和裝飾元素,包括科林斯柱式用於正殿迎賓門廊、愛奧尼克柱式用於左側,以及多立克柱式用於右側。[24]
一樓門面雕刻著象徵台南市的鳳凰花,而大廳穹頂展示了法國雕刻家吉勒斐路德(Gilles Perrault)的作品,結合東方蓮花和西方羅馬神殿的元素,呈現出獨特的穹頂設計。建築的圓頂頂端樹立著一尊手持桂冠與號角的「榮耀天使」雕像,臨摹自法國雕塑家路易-埃内斯特·巴里亚斯的作品《名譽之寓言》。整座建築的區域性照明規劃由周鍊設計[25][26]。此外,建築注重能源效率,並在周邊進行植栽綠化,使用耐旱型複層植栽。室內部分則選用LED照明節能技術,並因而取得LEED銀級評級。
博物館內部配備六個常設展廳、一個特展廳、一個表演廳和一個會議廳等多種設施。展示風格以古典藝術為主調,設計團隊經考察15世紀至19世紀歐洲建築的室內裝修藝術元素後,則以空間量體控制和各時期藝術內涵為基礎進行嚴謹設計。主要參觀動線和建築主軸線以「雕塑大道」為中心,以呼應園區入口的奧林帕斯神像群。牆體上設有壁龕,用以展示各種雕像。[27]
- 新館立面
- 建築大廳
- 室內柱廊
- 雕塑大道
戶外園區
戶外園區與台南都會公園相連,並在多處陳設展示多位藝術家的作品,包括臺灣雕塑家蒲添生的十尊《運動系列》放大版雕塑[28]、位於繆思湖湖畔的義大利雕塑家翁貝托‧米拉尼的《跳水者》[29],以及美國雕塑家芭蓓特‧布勒奇的不鏽鋼雕塑作品《維特魯威人》等。[30]
「阿波羅噴泉」設置於園區入口廣場,原始規劃為一座凱旋門,後來於2008年修改為噴泉。經法方授權後,委託斐路德針對凡爾賽宮由17世紀法國雕塑家讓-巴蒂斯特·圖比創作的阿波羅噴泉進行3D雷射測量的複製工作,經三年製模和翻模工作後,最終完成了石膏模型,而送往義大利法蘭柯工作坊(Cervietti Franco & C.)採卡拉拉大理石進行雕刻,該噴泉最終於2014年完工[31][32]。在繆思湖畔中央設有入口橋梁「奧林帕斯橋」,因象徵進入奧林帕斯神殿的意象得名,兩側擺設奧林帕斯十二神雕像,作為連接公園主入口至博物館主體建築的主要進出動線使用。博物館前的廣場名為「繆思」,作為戶外主要活動的舉辦場地使用。[24]。
此外,戶外還擁有安東尼·路易斯·巴耶的銅雕藝術作品,包括《鐵修斯戰勝人馬獸》和《雄獅與蛇》的複製品。該兩件作品與奇美實業在2011年向巴黎市政府的捐助,修復二戰中受損的聖路易島的《鐵修斯戰勝人馬獸》紀念碑一事相關。由於奇美實業保存原始的《鐵修斯戰勝人馬獸》模型,經同意協助後則翻鑄兩套複製品銅像[33]。這兩對複製品,一批留在聖路易島東端的巴里紀念碑及巴耶廣場展示,另一批於2014年安置於奇美博物館永久保存。[34][35]
其他戶外設施還包括納西瑟斯觀水平台、小天使許願池和丘比特橋。其中,小天使許願池的圓形設計參考了阿爾貝-歐內斯特·卡里耶-貝洛斯的同名作品(1870至1914年間的翻鑄)[24]。
館藏
奇美博物館現主展出藝術、樂器、兵器與自然史四大領域,其中包括保存全球數量最多小提琴收藏,其中包含世界各大製琴師名作。藝術方面則直展示西洋繪畫雕塑,目標為建構出基礎西洋藝術史脈絡。兵器領域,展示亞洲最完整之各國珍貴古兵器,透過戰爭兵器呈現歷史與科技演進史。自然史領域,則擁有亞洲最大動物標本收藏,其範圍涵蓋五大洲哺乳類及鳥類。
- 兵器廳
- 藝術廳
- 羅丹廳
- 樂器廳
- 自然史廳
兵器廳
兵器廳位於一樓左側,其系統共分為「歐洲」與「非歐洲」兩展區,該常設展主要針對兵器按類別細緻分類,並展示自史前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到至近代19世紀各文明所使用的代表性兵器,當前該展示廳共收藏來自中國、日本、歐洲、古印度波斯、亞洲、中東伊斯蘭等地區之槍、弓、矛、劍、複製品及盔甲等文物。[36]
其中,典藏文物包括巴伐利亚路德維希二世所使用的狩獵短腰刀[37]、倫納德·莫瑞爾-拉德伊爾的米爾頓盾牌複製品、日本江戶時期的大鎧及1691年獻給蒙兀兒帝國將軍阿努普·辛格的戰甲。[38]
- 印度、波斯兵器展示
- 太平洋群島兵器展示
- 中國兵器展示
- 日本兵器展示
- 日本兵器展示
- 日本兵器展示
- 歐洲兵器展示
- 歐洲兵器展示
西方藝術
奇美博物館的藝術收藏以西方油畫、雕塑為主,自1988年開始有系統地廣泛蒐藏藝術史上各流派的作品,包含古羅馬帝國的馬賽克藝術、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及後印象派等派別的經典之作。其中收藏最為豐富的是十九世紀法國的繪畫與雕塑。[39]
藝術廳
藝術廳以歷史畫作為主軸,系統地展示了13至20世紀的西方藝術作品,按時期分為「13至16世紀:神性與人性」、「17至18世紀:宮廷與市井」、「19世紀:傳統與創新」以及「19至20世紀:永遠的革新」四大類。各時期展區以不同色調的牆面區隔,並特別設有「19世紀沙龍廳」,再現19世紀歐洲上流社會社交宴會的場景。此區的重要藏品包括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艾爾·葛雷柯1597至1599年間的繪畫作品《聖馬丁與乞丐》複製品,該畫作為葛雷柯工作坊委託複製畫的其中一件。[40]
- 《信息》
湯瑪斯·古柏·高奇 - 《藝術家肖像》
米歇爾·馬丁·德羅林 - 《黛尼希雅》
皮耶·奧古斯特·考特 - 《音樂的寓意》
漢斯·馬卡特 - 《玫瑰女人》
古斯塔夫·卡耶博特 - 《實體製模》
愛德華·約瑟夫·丹坦 - 《羅馬的衰亡》
托馬·庫蒂爾 - 《月神塞勒涅》
朱爾斯·路易·馬沙爾(Jules L.Machard) - 《靜物與醋栗噴霧》
朱爾斯·路易·馬沙爾 - 《化妝舞會》
查理·赫曼斯
藝術廳還展示了包括朱利安·迪普雷、保羅·迪·喬瓦尼·費[41]、小卢卡斯·克拉纳赫[42]、雅克·布蘭查德[43]、納爾西斯-維爾日勒·迪亞[44]、弗里德里希·馮·阿莫寧[45]和朱尔·布勒东[46]弗雷德里克·雷頓、湯瑪斯·古柏·高奇、薩爾瓦多·達利的作品。
雕塑大道
雕塑大道除作為博物館中央廊道的主要線區域,同時充當館內雕塑展區的場所。該區域空間採用了挑高設計和天窗。雕塑大道分為一樓和二樓兩層,其中一樓主要展示19和20世紀的雕塑作品,而二樓則專注於展示古希臘、古羅馬至19世紀的雕塑藝術。並展示了安托万·布德尔、亨利·韋克斯、乔治·弗雷德里克·沃茨、多納托·巴卡利亞、普侯斯貝‧戴比奈、阿爾貝-歐內斯特·卡里耶-貝洛斯、西蒙尼·比昂構、阿姆萊托·卡塔爾迪、葛文·馬庫斯等人的作品。
- 雕塑大道
- 雕塑大道
- 羅丹廳
- 《鱷入虎口》
安東尼-路易斯·巴里 - 雕塑展示
- 《奧賽羅》
皮耶多·卡爾威(Pietro Calvi)
羅丹廳
羅丹廳設有「承先啟後 :羅丹與他的藝術圈」常設展,在展廳以法國雕塑家,通常被認為是現代雕塑奠基者的19世紀雕刻家奧古斯特·羅丹為主題,該展廳位於博物館後側,主要匯集了羅丹本人的作品,以及他的老師、同儕和學生的作品,爲展現這些雕塑家之間的師承脈絡關係。該展廳中央設立一尊1998年的《沉思者》複製品塑像[47] 以周圍方位模擬四位雕塑家的工作室,包括羅丹本人、阿爾貝-歐內斯特·卡里耶-貝洛斯、让-巴蒂斯特·卡尔波和安托万·布德尔,藉由呈現藝術家工作室的方式,同時展示了部分作品的草圖和習作。
該展廳主要展示的羅丹作品還包括《花子像》、《青銅時代》、《垂死的奴隶》再製品、《加萊義民》的聖皮耶頭像,以及卡米耶·克洛岱爾《遺棄》等共30多件作品。
樂器
奇美博物館的樂器收藏涵蓋了世界民族樂器、自動樂器和世界名琴,其中以「名琴」的收藏最為著名。該收藏以系統性的方式追溯全球重要製琴師的師承、區域和年代,使得該博物館目前已成全球最大的提琴典藏機構。[48]
樂器廳
「樂器廳」分為兩大部分。該區域可分為包括「世界民族樂器」、「走入管弦樂團」和「機械音樂家」三大展區。「世界民族樂器」主以地域分布為主軸,樂器發聲類型為輔助,主要展示世界各地民族樂器,包括包括弦樂器、管樂器、鍵盤樂器、打擊樂器。 「走入管弦樂團」則在2019年首度於國家交響樂團合作,作為虛擬交響樂團在館內演出的互動性設施,皆展示管弦樂團基本配置的基礎,並結合多聲道影音畫面以重現古典交響樂表演。使參觀者能夠理解弦樂、管樂、打擊樂等不同樂器的規劃位置。[49]
「機械音樂家」則展示自動樂器等裝置如何保存並重複播放音樂的演進過程。包括保存美國1920年製自動演奏鋼琴,該樂器以打孔的紙捲(相當於樂譜)操控,並包含鋼琴、曼陀林、排簫、木琴、鼓、響板、三角鐵及鳥鳴聲等樂器,自成一小型樂團。該區域另展示的「三支小提琴與鋼琴自動合奏樂器」(Mechanical Piano with Three Violins)與「維爾特卡特吉二號型樂團合奏機」(Welte Cottage II Orchestrion)。
- 三支小提琴與鋼琴自動合奏樂器
- 維爾特卡特吉二號型樂團合奏機
- 梅墨兄弟公司製滾筒音樂盒
- 英國製音樂座鐘
提琴展區
提琴展區展示了從各國最早期製琴師的經典作品中精選的收藏品。同時,展區還設有提琴製作工坊和琴弓變革等相關內容。當前實質收藏的提琴共超過1380把。
該典藏品中最具有價值性的展品為朱塞佩·瓜爾內里於1744年製作的《奧雷‧布爾》(Ole Bull)小提琴,據信是該工匠的最後一件傑作,因作為挪威小提琴家奧雷‧布爾的持有琴而聞名[50]。其他名琴包括瓜爾內里的1733年《拉楓特-西史科夫斯基》(英語:)[51](1733年)、兩把斯特拉迪瓦里於1730年製作的大提琴《鮑爾》(英語:)[52],及1722年的小提琴《姚阿幸-艾爾曼》(英語:)。[53]
其他展品包括世界上當前保存最古老的小提琴「查理九世大提琴」(1566年)[54]、尼可羅·阿瑪蒂小提琴(1624年)、安東尼奧.史特拉底瓦里小提琴(1667年)。以及三把「希望之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義大利找尋的戰地琴音、納粹大屠殺受害者溫鮑姆(Weinbaum)在波蘭羅茲猶太區管弦樂團演奏時使用的「大衛之星」小提琴(1880年),以及台灣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葉雪淳於1960年在綠島監獄中製作的小提琴[55]。
- 樂器廳
- 提琴展視室
- 提琴製作工坊陳列模擬
出借名琴
奇美博物館經常將其收藏的提琴免費出借給知名演奏家,如馬友友、張正傑、林昭亮、呂思清、黃濱、曾宇謙、蘇顯達、黃俊文、魏靖儀等人[56]。
1999年,馬友友在臺北市的一場音樂會上向館方借用安東尼·斯特拉迪瓦里c.1730 ex Pawle的大提琴[57]。2015年,曾宇謙使用博物館的朱塞佩·瓜爾內里c.1732 ex Castelbarco- Tarisio小提琴獲得了第15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的銀獎。[58]
自然史廳
奇美博物館的自然史收藏主要分為兩大類,包括「動物標本」和「化石」。其中動物標本佔據主要部分,該收藏豐富多樣的動物標本,涵蓋臺灣特有動物種類,同時還包括來自五大洲、南北極等地區的哺乳類、鳥類,以及多種瀕危動物的珍貴標本。[59]
該展覽呈現了超過一千多件的化石、隕石與標本,其中「生命演化的長廊」透過化石的紀錄,全面呈現35億年生命演化的各個重要階段。這包括了生命的起源、寒武紀大爆發、古海洋世界、魚群進攻陸地、恐龍的興起與滅絕,以及哺乳動物的誕生,該展廳以地理區域為基準,則將標本區分為北美洲、非洲、北極、南極、南美洲、澳洲、印度、歐洲、亞洲等區域。其中展櫃和中島型的開放式設計則營造出生態環境造景,參觀者能夠觀察各種動物的外貌與特色。並設有互動電子螢幕使觀眾或取物種資訊。 陸鳥展示區和水鳥展示區則設立在通往一樓洗手間旁之走廊。
- 非洲動物標本展示
- 非洲動物標本展示
- 澳洲動物標本展示
- 猿猴標本展示
- 北極動物標本展示
- 企鵝標本展示
- 鳥類標本展示
奇美廳
博物館內擁有一座名為「奇美廳」的演藝廳,該區域具有國際級小型演藝廳的設計標準,同時配置專業的音響設施。目前則定期舉辦音樂會等活動,作為專業演藝場地使用。
奇美愛樂管絃樂團
奇美管絃樂團於2003年成立,每年皆舉辦巡迴音樂會;2007年初奇美決定將樂團設為常態性組織,並進行改組招募,並更名為奇美愛樂管絃樂團(Chimei Philharmonic Orchestra)[60]。樂團團員亦可申請借用博物館收藏的名琴。
交通
航空
- 臺南機場(約2公里)
公車
編號 | 路線 | 停靠站 | 備註 |
---|---|---|---|
5 | 桂田酒店-市立醫院/大甲里 | 奇美博物館站 | |
紅3 | 臺南轉運站-臺南航空站-高鐵臺南站-關廟轉運站 | 台南都會公園站 奇美博物館站 |
|
紅3-1 | 保安轉運站-奇美博物館-台南航空站-保安轉運站 | 台南都會公園站 奇美博物館站 |
|
紅4 | 臺南轉運站-後壁厝-奇美博物館 | 奇美博物館站 | |
H31 | 安平原住民文化會館/永華市政中心(府前路)-高鐵臺南站 | 奇美博物館站 |
|
編號 | 路線 | 停靠站 |
---|---|---|
239 | 茄萣站-台南火車站 | 奇美博物館站 |
8042 | 實踐大學-旗山轉運站-高鐵台南站 (例假日延駛至台南航空站、奇美博物館) | 奇美博物館站 |
8046A | 高雄火車站-台南火車站 | 奇美博物館站 |
8046B | 高鐵左營站-台南火車站 | 奇美博物館站 |
公共自行車YouBike2.0
- 奇美博物館周邊共設有2站,每站皆有20車柱可借還自行車,來供旅客使用。
- 臺南都會公園(文賢路)
- 臺南都會公園(文華路)
來源
- .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中文(臺灣)).
- . 奇美博物館. [2009年2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3月18日).
- . [2017-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2).
- . 壹週刊. [2014年11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1月5日).
- 綦守鈺. . 聯合報. 2015-01-01 [2015-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3) (中文(臺灣)).
- . 奇美博物館.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中文(臺灣)).
- Wong, Maggie Hiufu. . CNN. 2018-10-04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8) (英语).
- . 奇美博物館.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中文(臺灣)).
- . 非池中藝術網.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 吳俊鋒. . 自由時報. 2005-11-16 [2022-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4).
- 吳俊鋒. . 自由時報. 2015-01-04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中文(臺灣)).
- 吳俊鋒. . 自由時報. 2008-04-27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中文(臺灣)).
- 台南市政府全球資訊網. . 台南市政府全球資訊網. 2012-05-25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 . 人間福報.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中文(臺灣)).
- 吳俊鋒. . 自由時報. 2015-06-09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中文(臺灣)).
- 吳俊鋒. . 自由時報. 2015-06-26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中文(臺灣)).
- 楊思瑞. . 中央社 CNA. 2018-03-04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中文(臺灣)).
- 吳俊鋒. . 自由時報. 2018-02-22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中文(臺灣)).
- 吳俊鋒. . 自由藝文網. 2021-05-11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 潘韜宇/綜合報導. . 2024-02-19 [2024-02-19] (中文(臺灣)).
- 中央通訊社. . 中央社 CNA. 2024-02-19 [2024-02-19] (中文(臺灣)).
- .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中文(臺灣)).
- . 達欣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中文(繁體)).
- . 奇美博物館.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中文(臺灣)).
- . 台灣高鐵.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 賴鵬翔. . 自由時報. 2019-03-10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中文(臺灣)).
- . 瘋設計 FUNDESIGN. 2016-03-20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中文(臺灣)).
- 楊思瑞. . yahoo! 奇摩新聞. 2014-12-21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中央社 (中文(臺灣)).
- 吳俊鋒. . 自由時報. 2015-01-04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中文(臺灣)).
- 沈佩臻. . 500輯.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中文(臺灣)).
- 林孟婷. . 自由時報. 2014-11-01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中文(臺灣)).
- . 中華民國文化部.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中文(臺灣)).
- 吳垠慧. . 中國時報. 2011-05-05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中文(臺灣)).
- . 中華民國文化部.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中文(臺灣)).
- . 中華民國文化部.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中文(臺灣)).
- MUSEUM, 奇美博物館|CHIMEI. . 奇美博物館.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中文(臺灣)).
- . 奇美博物館.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 . 奇美博物館.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 . 奇美博物館.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中文(臺灣)).
- . 奇美博物館.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 . 奇美博物館.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 . 奇美博物館.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2).
- . 奇美博物館.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30).
- . 奇美博物館.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 . 奇美博物館.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 . 奇美博物館.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 . 奇美博物館.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 . 奇美博物館.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中文(臺灣)).
- 趙靜瑜. . 中國時報. 2019-04-07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中文(臺灣)).
- .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中文(臺灣)).
- . 奇美博物館提琴收藏數位典藏計畫. [2014-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7) (中文(臺灣)).
- . 奇美博物館提琴收藏數位典藏計畫. [2014-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7) (中文(臺灣)).
- . 奇美博物館提琴收藏數位典藏計畫. [2014-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7) (中文(臺灣)).
- . 奇美博物館.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中文(臺灣)).
- 趙靜瑜. . 中央社. 2021-09-12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中文(臺灣)).
- . 奇美博物館奇美博物館. [2010-05-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07).
- 王寶兒. . 中央社 CNA. 2023-11-18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中文(臺灣)).
- 吳俊鋒. . 自由時報. 2015-07-16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中文(臺灣)).
- . 奇美博物館.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中文(臺灣)).
- . 奇美博物館. [2009年2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1月1日).
- . [2016-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28).
- . [2016-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9).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奇美博物館 |
- 奇美博物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繁體中文)(英文)(日語)()(法文)(西班牙文)
- 奇美博物館的Facebook專頁
- YouTube上的奇美博物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