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七約

大埔七約大埔區中的七條村落(地區),包括泰亨約、林村約、翕和約、集和約(即沙羅洞)、樟樹灘約、汀角約、粉嶺約,全部為非鄧姓的村落。

大埔七約鄉公所

嘉慶年間,大埔以北的泰亨村文氏計劃在「大步墟」建屋及開設商舖,但遭到大埔頭鄧氏家族的阻攔。光緒十八年 (1892年),新安知縣裁定「大步墟」為鄧氏稅地,其他氏族不能在內建舖,並勒石立碑於天后廟內。

以文氏為首的七約於同年在「大步墟」(大埔舊墟)對岸成立「太和市」(大埔新墟)。同時「大埔七約鄉公所」亦正式成立,鄉公所辦公的地方就設在今天富善街文武廟內。為方便鄉民往返林村河兩岸,七約於1896年修建由「太和市」到林村河北岸的「廣福橋」。及後九廣鐵路 英段在「太和市」設立大埔墟火車站,太和市的發展大大超越「大步墟」。

大埔七約

  • 泰亨約文氏新界五大氏族之一,族人定居元朗新田和大埔泰亨一帶。泰亨始祖文名蔭明初,定居於今泰亨鄉祠堂村,後因族裔繁衍,遂擴建中心圍灰沙圍,組成「泰亨鄉文氏兩圍一村」[1]
  • 林村約:位於大帽山之陰,東至南華莆,西至嘉道理農場,共有二十六條鄉村,計有自上白牛石下白牛石梧桐寨寨乪大陽輋麻布尾水窩坪朗大崦山小崦山大崦龍丫排田寮下新塘新村塘上村鍾屋村社山新屋仔放馬莆坑下莆較寮下圍頭南華莆蓮澳李屋蓮澳鄭屋等村。
  • 翕和約:以泮河為界,河以上為上約,河以下為下約,所屬有老泮涌南坑鳳園上黃宜下黃宜大埔滘上碗窰下碗窰荔枝山元墩下打鐵屻半山洲新屋冢燕岩等十四村。
  • 集和約:位於大埔之東北,計有沙螺洞張屋李屋兩村,與下坑村船灣詹屋村陳屋村李屋村黃魚灘村蝦地下村沙欄村散頭角村圍下村洞梓村井頭村鴉山村等。
  • 汀角約:位於八仙嶺下,前臨羊洲海,由汀角下山寮犁壁山蘆慈田龍尾大尾篤等七村聯合組織而成。
  • 樟樹灘約[2]:位於香港中文大學毗鄰低窪山谷地的鄉村,亦是大埔沙田分界,樟樹灘約原先是由樟樹灘村大埔尾村赤坭坪村三條鄉村組成,其後沙田區在1981年脫離大埔區,赤坭坪村從此由「沙田鄉事委員會」管轄。
  • 粉嶺約粉嶺彭氏乃亦為新界五大氏族之一,始祖彭桂於800年前定居粉嶺樓。後因族裔繁衍,遂擴建粉嶺圍,後裔分遷上水掃管埔蕉徑和大埔汀角[3]

參見

参考資料

  1. . [2015-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8).
  2. . [2007-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21).
  3. . [2020-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3).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