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仪
地震仪是种能够侦测大地震动、探知地震发生、测绘地震波波形,并输出震波图的仪器。当地震发生时,人类除了肉体感知震动外,如果要藉科学了解地震波具体的震动方式、震动方向、振动周期,就得利用地震仪记录地震波。

地震仪
系列条目 |
地震 |
---|
孕震与监测 |
|
防震与减灾 |
地震学研究 |
|
地震专题 地球科学主题 · 本年地震 |
地震仪的原理
当地震发生时,大地、房屋,乃至于空气都会因此而晃动,任何仪器也不例外。在这种场合,如果能够设计做出一个不会随地震运动、保持平稳的参考点,再做出一个能够纪录参考点与其他摇晃对象相对位置的设备,人类就可以借此知晓地震造成的具体摇晃过程。
地震仪的基本构造由重锤、纪录设备和弹簧三者组成[1][2] 。重锤在地震仪中扮演的角色就是不会摇晃的参考点,这是因为连接在弹簧上的重锤很重,在地震中会因为惯性作用而保持几乎不动的缘故[2]。记录设备可以是电子感应线圈或是传统的滚纸[1] ,固定在地震仪的支架上,随世界摇晃,并随时纪录摇晃过程中与重锤的相对位置。弹簧用于悬吊或支撑重锤,确保他能够不受摇晃地面的干扰[1]。当然了,以上的说法是从物理学的角度出发的;真正在地震时,因为操作地震仪的人们也会和踩着的地面一起摇晃,所以从人的角度出发,反倒会觉得固定在地面上的是记录设备,晃动的是与地面动作不一致的重锤。
- 可以同时测量3个方向的地震计内部。 像这个地震仪一样,许多外部形状都是圆柱形的。
- 在旧式地震仪中,三个方向的测量组件放在单独的壳体中并组合使用。
种类
参考文献
- 杨, 明山. . [2019-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8).
- (PDF).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 [2019-02-0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2-08) (中文(台湾)).
- . 理工学研究部 电子数据馆. 国立科学博物馆. [2018-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8-13).
- 滨田, 信生. (PDF). 験震时报 (). 2000-03, 63 (3・4号): 97 [2018-08-22]. ISSN 1342-5684 (日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