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满韩族总联合会
在满韩族总联合会(韓語:,羅馬化:Jaeman Hanjok Chongyeonhaphoe),又称韩族总联合会,是1929年8月至1931年9月间存在于中国东北北满地区[1]的自治性质的无政府主义社区,地处中朝边界的中国一侧[2],人口达200万[3]。社区奉行無政府共產主義,以互助为统治原则,采用禮物經濟模式运作。
在满韩族总联合会 | |||||||||
---|---|---|---|---|---|---|---|---|---|
1929年—1931年 | |||||||||
地位 | 历史上未获承认的自治地方 | ||||||||
常用语言 | 朝鮮語 | ||||||||
族群 | 朝鲜民族 | ||||||||
政府 | 自治合作社 | ||||||||
主席 | |||||||||
• 1929年-1930年 | 金佐鎮 | ||||||||
历史时期 | 战间期 | ||||||||
• 建立 | 1929年8月 | ||||||||
• 终结 | 1931年9月 | ||||||||
人口 | |||||||||
• 1930年 | 200万 | ||||||||
| |||||||||
今属于 | 中國 |
在满韩族总联合会 | |
在满韩族总联合会创办人合影,摄于1928年 | |
諺文 | |
---|---|
汉字 | |
文观部式 | |
马-赖式 | |
在满朝鲜无政府主义者联盟 | |
諺文 | |
汉字 | |
文观部式 | |
马-赖式 | |
新民府 | |
諺文 | |
汉字 | |
文观部式 | |
马-赖式 |
背景
1894年,朝鲜王朝爆发东学党起义,大日本帝国趁机入侵朝鲜,将整个朝鲜半岛纳入势力范围[4]。与此同时,日本向中国东北发动入侵战争,并通过《马关条约》获得辽东半岛,引起原本觊觎中国东北的俄罗斯帝国的不满。最终,日俄两国因争夺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的殖民利益而在1904年爆发日俄战争。日本在两国战争中获胜,并通过《朴茨茅斯和约》正式取得对南满的控制,并巩固了对朝鲜半岛的控制[5]。原本由沙俄修建的中东铁路长春至旅顺段被转让给日本,改称为南满铁路,日本在铁路两侧设置了大量飞地,并驻扎了铁道守备队(后发展为关东军)[6]。随着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签订,朝鲜正式被日本併吞,踏入日治時期。大批不满日本统治的朝鲜人流亡到中国东北,利用研究小组及军校发起韓國獨立運動[7]。朝鲜境内的三一運動被日本镇压后,越来越多的朝鲜民众流亡中国东北,在当地成立朝鲜无政府主义运动[8]。
随着中華帝國分崩离析、军阀混战时代来临,“东北王”张作霖掌控了中国东北[9]。张作霖刚上台的时候,日本曾计划暗杀;但到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发后,日本有因张作霖持反共立场而开始为他提供资金[10]。得到日本资助的张作霖则需要为日本镇压其辖区内的朝鲜反日势力[11]。1927年6月,张作霖率领的奉系军阀控制北洋政府,宣告建立軍事獨裁统治[12]。后来张作霖深陷与國民革命軍对战的泥沼,日本政府趁机削弱他对东北的控制力,以此夺取地盘[13]。到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势力进军北平,张作霖乘火车回撤到东北[14]。然而火车还没有抵达奉天市,就被日本特务炸毁,张作霖与另外16名乘客被当场炸死[15]。张作霖死后,其子张学良继任奉系领导人。张学良反日立场坚定,与國民政府一道坚决抗日[16]。
历史沿革
张学良当局的反日情绪保护了朝鲜无政府主义运动,为其重振声威创造了契机[7]。1929年7月21日,“在满朝鲜无政府主义者联盟”(韓語:)在宁安县(今海林市)[17]宣告成立,标志着无政府主义运动达到高潮[18]。总联合会奉行所有朝鲜人互帮互助的准则,最终目标是建立自由、平等的無國家社會,所有资源按照“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原则分配[19]。
协会成立的时候,满洲已经有三个朝鲜人自治的政府,一个是鸭绿江畔的“满洲总参谋部”,一个是位于辽宁省和吉林省的“大韩政义团”(韓語:),一个是位于北满的“新民府”(韓語:,由金佐鎮指挥)[20]。新民府最初奉行朝鮮民族主義,后来逐渐采用无政府主义,以对抗当地影响力不断扩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21]。1929年8月,新民府和在满朝鲜无政府主义者联盟合并为“在满韩族总联合会”[22],由金佐镇任主席[20]。
总联合会计划发展农业合作社、免费教育和军训[23],首要目标是满足朝鲜移工的物资需求、保护朝鲜人不被中国地主和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剥削。为了让他们安顿下来,总联合会安排集体耕作,集中生产销售农产品[24]。韩国临时政府虽然也和联合会合作,但其追求独立的目标需要让步给朝鲜移民眼下的生存需要,所以他们也要遵循无政府派的互助准则。为了保障组织经济平稳,独立派和无政府派鼓动的活动会有所延后[25]。
总联合会成立的自治区最终面临日本势力和苏联势力南北夹击,双方各派特工对付总联合会无政府派的要人[26],许多人因此丧命:1930年1月20日,正在修理碾米机的金佐镇被朝鲜共产主义者暗杀;1930年9月,李乙奎被日本警察逮捕,遣送回朝鲜;1931年7月,金钟仁被暗杀[27]。1931年9月18日,日本入侵满洲,彻底终结了朝鲜人在满洲的无政府主义试验[28],傀儡政權满洲国上台[29]。无政府派各残部撤退到华南地区,当中许多人志愿加入中国抗日战争[30]。
治理模式
在满韩族总联合会自称是“自治性质的合作社”[22],其代表体制和统治机构根据自治的无政府原则设立,是一个“没有强制性的政府”[20]。社内决策多由公民集会决定,更大的议题则由各村、各县、各地区的理事联合会处理,无统一机构[31]。
联合会采纳自由意志社會主義的经济理论,设立了免费商店、工人合作社及民主學校,同时有地方理事会配套[32]。高级官员由联合会自上而下任命(只领平均薪资),低级的地方官员在地方选任。联合会也会和宣传队一起鼓动群众,一方面争取农民支持,另一方面鼓励他们自行建立村民大会及委员会。大体而言,宣传队伍几乎获得每个地方的欢迎,没有发生大的矛盾冲突[33]。
新民府的军队是韩国独立军,总指挥是金佐鎮将军[34]。这支军队大体上由农民组成,少部分人从饶有经验的游击队改编过来[30]。军队接受当地军校训练,一般向日本和苏联发动游击战[35]。新民军还有一支“治安队”(韓語:)和一支抗日游击队,分别负责保护朝鲜人不被土匪和关东军伤害[24]。
脚注
- 孙旼亨. (硕士论文). 延边大学. 2012.
- Schmidt 2013,第46-47頁.
- MacSimoin 2002,第1頁.
- Behr 1987,第51頁.
- Behr 1987,第59頁.
- Behr 1987,第137頁.
- Hwang 2016,第49頁.
- Ki-Rak 1986,第28-29頁;MacSimoin 2002,第1-2頁.
- Behr 1987,第145-146頁.
- Behr 1987,第164頁.
- Hwang 2016,第48頁.
- Behr 1987,第161頁.
- Behr 1987,第165頁.
- Behr 1987,第168頁.
- Behr 1987,第168-169頁.
- Behr 1987,第169-170頁;Hwang 2016,第49頁.
- 金东哲 1990,第95頁.
- Hwang 2016,第49-50頁;Ki-Rak 1986,第30頁;Schmidt 2013,第73頁.
- Hwang 2016,第50-51頁.
- Hwang 2016,第51頁.
- Hwang 2016,第51頁;MacSimoin 2002,第4-5頁.
- Hwang 2016,第51頁;MacSimoin 2002,第5頁.
- Hirsch & van der Walt 2010,第l頁;Hwang 2016,第51-52頁;MacSimoin 2002,第4頁.
- Hwang 2016,第52頁.
- Hwang 2016,第52-53頁.
- MacSimoin 2002,第6頁.
- Hwang 2016,第51-52頁.
- Hwang 2016,第54頁.
- Behr 1987,第182-184頁.
- Schmidt 2013,第74頁.
- Gelderloos 2010,第49頁.
- Schmidt 2013,第73頁.
- MacSimoin 2002,第5頁.
- Hirsch & van der Walt 2010,第l頁;Schmidt 2013,第73頁.
- Gelderloos 2010,第50頁.
参考文献
- Behr, Edward. . New York: Bantam Books. 1987. ISBN 0-553-34474-9. OCLC 489010018.
- Gelderloos, Peter. . . San Francisco: Ardent Press. 2010: 48–66 [2022-10-01]. OCLC 748435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8).
- Hirsch, Steven; van der Walt, Lucien. . . Studies in Global Social History 6. Leiden: Brill Publishers. 2010: xxxi–lxxiii [2022-10-01]. ISBN 978-90-04-18849-5. ISSN 1874-6705. OCLC 1200925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2).
- Hwang, Dongyoun. . (PDF). Albany, New York: SUNY Press. 2016: 48–55 [2022-10-01]. ISBN 978-1-4384-6167-0. OCLC 10392937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1-11).
- Ki-Rak, Ha. (PDF). Taegu: Anarchist Publishing Committee. 1986 [2022-10-01]. OCLC 93714934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3-16).
- MacSimoin, Alan. . Braamfontein: Zabalaza Anarchist Communist Front. 2002 [1991]. OCLC 999512376.
- Schmidt, Michael. . Edinburgh: AK Press. 2013 [2017-03-02]. ISBN 9781849351386. OCLC 88111118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2).
延伸阅读
- Gu, Seung-hoe. . Seoul: Ihaksa. 2004: 221 [2022-10-01]. ISBN 8987350754. OCLC 1183137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5) (韩语).
- Kim, Ch'ang-sun. . Seoul: Pukhan Yŏn'guso. 1999: 144–146 [2022-10-01]. OCLC 4314915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5) (韩语).
- Lee, Chong-Sik; Gim, Hag-jun; Kim, Yong-ho. . Seoul: Minŭmsa. 2005: 367, 501 [2022-10-01]. ISBN 8937425483. OCLC 1020567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6) (韩语).
- Lee, Ho-ryong. . Cheonan: Independence Hall of Korea. 2008: 27–29, 225 [2022-10-01]. ISBN 978-8993026450. OCLC 1013105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1) (韩语).
- Yi, Hyŏn-hŭi. . Seoul: Tongbang Tosŏ Chusik Hoesa. 1990: 170–171 [2022-10-01]. OCLC 68061059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1) (韩语).
- Yi, Mun-chʻang. . Seoul: Ihaksa. 2008: 108–109 [2022-10-01]. ISBN 978-8961471183. OCLC 67638279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6) (韩语).
- 金东哲 (编). 第一版.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0. ISBN 978750340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