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铁城
吴铁城(1888年3月9日—1953年11月19日),祖籍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生于江西省九江府,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军人[1]。属政学系。
吴铁城 | |
---|---|
![]() | |
![]() | |
任期 1948年12月23日—1949年3月24日 | |
行政院院长 | 孙科 |
前任 | 张厉生 |
继任 | 贾景德 |
![]() | |
任期 1948年12月27日—1949年3月21日 | |
前任 | 王世杰 |
继任 | 傅秉常 |
![]() | |
任期 1941年3月—1948年12月 | |
前任 | 叶楚伧 |
继任 | 郑彦棻 |
![]() | |
任期 1939年11月—1941年4月 | |
前任 | 陈树人 |
继任 | 刘维炽 |
![]() | |
任期 1937年3月—1938年12月 | |
前任 | 黄慕松 |
继任 | 李汉魂 |
![]() | |
任期 1932年1月7日—1937年3月31日 | |
前任 | 张群 |
继任 | 俞鸿钧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888年3月9日![]() |
逝世 | 1953年11月19日![]() | (65岁)
墓地 | ![]() |
籍贯 | 广东香山 |
国籍 | ![]() ![]() |
政党 | ![]() |
宗教信仰 | 基督教 |
学历
| |
经历
|
详细生平
参与革命

1909年(宣统元年),和到九江工作的林森成为好友,吴铁城协助林森在九江设立革命派宣传机关,并经林森介绍参加中国同盟会[1]。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的消息传到江西省。吴铁城也参加了革命派的起义。10月23日,革命派成立江西军政府,吴铁城任总参议,负责和军事有关的民政事务。11月,吴铁城随林森赴上海、南京,吴铁城作为江西省代表出席了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会议。12月,孙中山归国。12月14日,代表17个省份的各省咨议局代表云集南京,共计44人[2]。12月29日,同盟会连夜赴南京召集代表开会,提出成立政府,结果孙中山以16票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吴铁城在此见到了孙中山,因为祖籍同为广东省香山县,故吴铁城来到孙中山身边工作[1]。
二次革命
清廷虽被推翻了,但时局不稳。1912年11月26日,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发布一份名为《严惩倡言二次革命党徒通令》的文告。翌年(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吴铁城访问江西都督李烈钧促成起义,但以失败告终,吴铁城逃往日本。[1]
护法军政府生涯

1917年7月,孙中山到广州开始护法运动,吴铁城与其汇合,护法军政府成立后,吴铁城任大元帅府参军。[1]
1920年9月,讨贼军总指挥朱执信遭到暗杀,吴铁城代理总指挥,和粤军陈炯明、许崇智合作驱逐了反对孙中山的旧桂系[1]。
1921年,在香山县的竞选中当选为县长,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民选县长[4]。
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六一六事变,吴铁城组织民军抵抗,失败后逃往上海[1]。
1923年1月4日,孙中山发表讨伐陈炯明宣言,吴铁城和许崇智合作在福建省组织东路讨贼军,吴铁城任东路讨贼军第1路军总司令。2月,陈炯明被驱逐,孙中山在广州重建大元帅府,吴铁城任广州市公安局长、广东省警务处长[1]。他还兼任广东省警卫军司令[4]。
1923年10月,吴铁城成为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运行委员,负责中国国民党的改组事务,还设立警卫军讲武堂,负责青年的军事训练。[1]
1924年5月,警卫军讲武堂更名为黄埔军官学校。9月,吴铁城随孙中山北伐,任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参军长。[1]
1924年10月,广州商团叛乱发生,吴铁城率警卫军镇压。[1]
孙中山逝世后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吴铁城被视为接近孙科的“太子派”人士。
1925年8月20日,中国国民党左派廖仲恺遭暗杀身亡。时任广州市公安局长的吴铁城事先得知有人要暗杀廖仲恺,但未对廖仲恺加强警卫[1]。“廖案”发生当天(1925年8月20日),吴铁城传嫌疑人梅光培到广州市公安局问话,并予以拘留;同时吴铁城派警员逮捕郭敏卿。吴铁城称:“关于廖案之搜索,逮捕嫌疑人犯,所有命令,均由我亲手书写。”随后,“廖案”检察委员会成立,吴铁城为检察员之一。[4]
1925年秋,汪精卫与蒋介石等人以侦办“廖仲恺遭暗杀一案”的名义,驱逐了胡汉民及许崇智,将政治异见人士邹鲁、林森等人变相调离广州,拘捕了川军将领熊克武。西山会议派由此催生,该派反对汪精卫、广州中国国民党中央。“太子派”人士成了西山会议派的争取对象[4]。
1925年12月,中国国民党广州特别市党部成立,孙科任组织部长,吴铁城任工人部长,傅秉常任商民部长,黄季陆等人任常委。广州市党部反共,孙科、吴铁城、伍朝枢等人是广州反共阵营中的骨干;据《邵元冲日记》载,孙科、吴铁城、许崇智等人在上海经常出现在西山会议派的活动场合[4]。
1926年1月4日至19日在广州举行的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科仍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吴铁城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4]。1926年1月14日,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议决:“责成第五军军长李福林、广州市公安局长吴铁城,于一个月内,将行剌故委员廖仲恺案内主谋要犯朱卓文拿获归案讯办。”2月10日,吴铁城作为检察员在“廖案”特别法庭上陈述有关事项[4]。
1926年,吴铁城兼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十七师师长兼广州卫戍司令。1926年3月初,吴铁城、孙科、伍朝枢三人到黄埔军校见校长蒋介石,请求制裁中国共产党,蒋介石称考虑再说。后来,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发生。事件打击了中国共产党,汪精卫被迫离职,苏联顾问也被排除。但蒋介石未能找到中共“谋叛”的证据。黄埔军校教育长邓演达当面对蒋介石说:“你搞的是不是反革命行动,很值得怀疑。”蒋介石为平众怒,于4月2日拘留了欧阳格这位中山舰事件的前台人物,并将第二十师第五团第三营营长李树森撤职,还在4月7日的《广州民国日报》上称:中山舰事件是因李树森“措施无方,行动谬所致。”因该事件被捕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李之龙于4月14日获释。《蒋介石年谱初稿》载,4月23日,“议决免吴铁城广州市公安局长”,“因吴袒护右派”。4月24日,“令李章达武装往接公安局长任。”[4]
1926年5月30日上午,蒋介石曾下令要拿办吴铁城[5]。中国国民党内有人对此质疑时,蒋介石在7月24日《复张继书》中给出的借口是“铁城则以廖案发生时,有纵逃凶犯之嫌疑。”[4]。作为替罪羊,吴铁城不但失去了广州市公安局长及兼任的第十七师师长职务,还被关押到上横档炮台。熊克武、林直勉也囚禁在此。吴铁城在此仅被关押了4个月,经家人营救,孙科、马超俊斡旋,10月初即获释[4]。
拥护蒋介石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事件,吴铁城表态支持蒋介石,呼吁武汉国民政府的汪精卫、孙科与蒋介石合流。同年6月,吴铁城任广东省建设厅厅长。翌年秋,被派往中国东北,劝说张学良实行东北易帜。1928年,当选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1929年,吴铁城当选中国国民党中央运行委员。他还担任南京总理陵管理委员会委员。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长袖善舞的吴铁城奉蒋介石之命游说张学良,使张学良作为蒋介石一派入关参战,吴铁城由此获得蒋介石信任。1931年宁粤分裂,吴铁城因同粤派的孙科关系很深,故吴铁城代表蒋派从事促成宁粤合流的活动。九一八事变后,1931年12月,两派实现大团结。1931年,吴铁城任警察总监、侨务委员会委员,仍兼任国民政府委员[1][6]。
抗战时期

1932年1月6日,吴铁城就任上海市市长兼淞沪警备司令,任内积极开展上海市政及防务建设。当时,上海日军同中国的冲突迫在眉睫。1月27日,日本驻上海领事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方面取缔抗日组织,向日本方面谢罪。结果,日军同蒋光鼐、蔡廷锴率领的十九路军爆发战斗,一二八事变爆发。十九路军奋力抗战,最后撤退。5月5日,《上海停战协定》缔结。此后,吴铁城继续留任上海市市长[1][6]。
1937年3月21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吴铁城继任广东省政府主席,3月23日由行政院决议任命。4月2日,国民政府令吴铁城兼广东省保安司令,吴铁城于4月16日视事[7]:5388。5月18日,行政院决议改组广东省政府,吴铁城兼民政厅长,徐景唐兼建设厅长[7]:5427。

1938年10月,日军攻占广州市,广东省政府迁往连县。1938年12月、吴铁城被免去广东省政府主席职务,召还重庆。此后,吴铁城在香港、澳门从事中国国民党党务工作。1940年,吴铁城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部长。任内,他外游东南亚,在华侨中进行抗日宣传,呼吁提供资金。1941年春,回到重庆,任南洋华侨协会、国民外交协会理事长。后来,任中国国民党中央秘书长。[1][6]
国共内战后

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结束。1946年1月,吴铁城作为中国国民党代表出席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1947年1月4日,中国国民党中央秘书长吴铁城对记者称:政府确在准备改组,正与参加国民大会各党派商洽改组办法,现一面布置改组,一面谋恢复和谈[7]:8255-8256。1月28日,中国国民党中央秘书长吴铁城抵达上海,分别与民社党张君劢、中国青年党陈启天晤谈[7]:8274。吴铁城发表谈话称:和谈暂时已无恢复希望;改组政府事正依计划积极进行,短期内当可使其实现[7]:8274。2月3日,国民政府代表吴铁城、陈立夫与中国青年党代表左舜生等,商谈改组国民政府问题[7]:8279。3月20日,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举行第五次大会,秘书长吴铁城报告中国国民党党务概况,分析党务缺点与成功,提出希望中共问题即刻解决,挽救经济危机,安定民生大业[7]:8317。6月20日,国民政任吴铁城为立法院副院长[7]:8373。7月23日,中国国民党中常会通过《党团统一组织原则》,决定设立中央党团统一委员会,由吴铁城、陈诚、陈立夫、刘健群召集;决定9月9日召开中央党团联席会议及六届四中全会,任命李俊龙、陶希圣为中央宣传部副部长[7]:8387。
%E5%AE%B4%E6%96%B0%E7%96%86%E5%9C%8B%E5%A4%A7%E4%BB%A3%E8%A1%A8.jpg.webp)
1948年11月,孙科任行政院长,应孙科之邀,吴铁城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外交部长。12月25日,行政院副院长兼外交部长吴铁城在接见美国合众社记者时称:「新政府的唯一目标为继续对共党作战。现内阁为战时内阁,非投降内阁。」[7]:8760并称要加强江南防务,重振仍在北方之军队[7]:8760。
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代理总统,开始同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交涉,孙科、吴铁城表示反对,乃辞任。3月4日,派李惟果赴溪口,转告其望蒋介石「出洋之意」[8]:165。4月22日,吴铁城从南京经溪口回到广州,告诉美国公使克拉克,蒋和李宗仁今天在杭州会晤,讨论未来计划;吴坚称蒋仍全力支持李[9]:21。5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中政会临时会议,决定推派吴铁城、阎锡山、于右任、朱家骅、陈立夫五人,携李宗仁之亲笔函往谒,请蒋到广州主持大计;下午吴铁城等一行乘专机到台[7]:8927。5月28日,吴铁城等五专使由台湾返广州,语记者称:蒋决定短期内来广州主持党务,「领导全党同志参加反共斗争」,除党务之外,一切人事问题,包括中央与各省及作战等决策,「决不干涉」;次日上午,中国国民党中政会、中常会联席会议,听取吴铁城等报告谒蒋经过[7]:8929。8月24日下午,政务委员吴铁城晋谒李宗仁、阎锡山,报告赴日本经过[10]。
艺术形象
- 2009年,建国大业
参考文献
-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 . 中华书局. 1993. ISBN 7-101-01052-0.
- 白吉尔(Marie-Claire Bergère)着、温哈溢译(第九章协力林添贵,人物小传协力杨诗韵). 《孙逸仙》. 台北市: 时报出版. 2010-06-21. ISBN 978-957-13-5208-4.
- 唐德刚. 〈武昌起义的经纬〉. 《明报月刊》1992年3月 (香港: 明报杂志有限公司).
- 吴铁城囚禁上横档之谜,虎门网,2010-02-04
- 《蒋介石年谱初稿》载:“上午,令拿办吴铁城。”
- 刘寿林等 (编). . 北京: 中华书局. 1995. ISBN 7-101-01320-1.
- 李新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韩信夫、姜克夫主编 (编). .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ISBN 9787101079982.
- 蒋经国. . . 台北: 正中书局. 1988.
- 王景弘编译 (编). . 台北市: 玉山社出版. 2011. ISBN 978-986-294-000-6.
- . 《华侨日报》. 1949-08-25 [2017-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 . 国史馆. [2017-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 见该堂洗礼名册。
- 关于吴铁城之死,程思远(李宗仁的部下)在《李宗仁先生晩年》有另一说法。该文称,因为朋友王世杰被蒋介石罢免总统府秘书长,吴铁城亲向蒋介石求情,被蒋介石叱责,失意的吴铁城回到家后,服用大量安眠药自杀身亡。转见郑则民:《吴铁城》,第36页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吴铁城 |
延伸阅读
- 吴铁城回忆录─三民文库02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