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鸞旂
吳鸞旂(1862年—1922年),字泮水,號魯齋,祖籍福建漳州龍溪[1],臺灣彰化縣藍興堡(後改隸臺灣縣)出身[2],父親為吳景春。他是臺灣中部的著名仕紳,與林獻堂之父林文欽為表兄弟[3]。
吳鸞旂 | |
表記 | |
---|---|
漢字 | |
白話字 | |
臺羅拼音 | |
号 | |
漢字 | |
白話字 | |
臺羅拼音 | |
表字 | |
漢字 | |
白話字 | |
臺羅拼音 | |
別稱 | |
漢字 | |
白話字 | |
臺羅拼音 |
生平
早年經歷
吳鸞旂出生於清同治元年(1862年),出台南吳郡山家族的一支,祖父吳國圭以彰化縣藍興堡一帶(今台中市太平區一帶)為據點進行開墾,為吳家拓墾台中的開基祖,父親吳懋建則在此基礎上繼續發展產業。母親林純仁則為霧峰林家林甲寅之女[4]。
1864年,吳懋建於福建漳州逝世,林純仁母兼父職,承接家族產業。林純仁對家中財產皆親自核整,且善於理財,因而致富。因此,吳鸞旂自幼成長於良好的經濟及教養環境,自幼入縣學讀書。光緒十五年(1889年)捐納為貢生,後升為分部主事,時人稱「吳部爺」[4]。
投資產業
吳鸞旂家族為台灣少數的富豪之一,且與霧峰林家具有密切的姻親關係,因此在日治時期常可見到兩家族的事業合作。吳鸞旂在日治時期主要從事土地開發和米穀買賣,並拓及其他領域[4]。在農業方面,吳鸞旂與林月汀、 林獻堂、林階堂等人成立「布嶼拓殖株式會社」,以經營農業為宗旨[4]。
資助建設
除了台灣省城的建造之外,吳鸞旂在台中的建設頗豐。早在清領時期,吳氏即倡建宏文書院。日治時期也資助台中中學(今台中一中)的設立。此外也協助修建彰化節孝祠、臺中市城隍廟、樂成宮、寶覺寺等等[4][5]。
遺緒
吳鸞旂公館
吳鸞旂於修建省城時同時修建其公館,位址於今台中車站後站一帶,據記載公館面積約1500坪,為三合院型式興築,兩落四護龍格局,坐西南朝東北。正身前有歇山頂軒亭,南側外護龍有一軒亭突出於水池上,形成水榭建築,是當時中部代表性的宅院之一。然而,吳鸞旂逝世之後,長子吳子瑜因籌款赴中國於昭和10年(1935年)將公館轉售基隆採礦富豪顏欽賢[4]。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顏欽賢於1955年廉價售出公館土地給政府供興建孔廟,但部分房舍被做為公務人員宿舍以及戰後建物被住戶占用成為大雜院,因而政府建孔廟另尋他地。1985年因地上佔住戶糾葛,經法院強制拆除夷為空地[4]。原址先為德安購物中心,今為大魯閣新時代購物中心[4]。現僅存更樓一座,移存今台中公園[3]。
註釋
相關條目
參考來源
- 陳仕賢. . 臺北縣新店市: 遠足文化. 2007年10月: 113-114頁. ISBN 978-986-6731-01-3.
- . [2012-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7).
- 台中縣文化局. . (PDF). 2005年9月1日 [2021-01-16]. ISBN 97895702957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7).
- (PDF).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2020-10-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5-04).
- . 2018-10-30 [2020-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4)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