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教

叛教叛道,指叛离道、违背道。中文「叛道」二字的出处:「孔子曰:『博学约之,弗叛矣夫』;夫学而不约,必叛道也」[1],又有「离经叛道」一词[2]。道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广韵》:「道,理也,众妙皆道也,合三才万物共由者也。」

西班牙集体叛教运动徽标,呼吁天主教徒叛逃
叛教属可判死刑重罪的国家
萨尔曼·鲁西迪因出版撒旦诗篇被指控。
被基督教指为叛教者的尤利安罗马帝国最后一位多神信仰的皇帝

后来,「叛道」被引用作为一宗教用词。「道」字在此义中作宗教信仰用,「叛道」在此时是指信徒放弃了其原先的宗教信仰。《世界人权宣言》第18条表明「改变宗教或信仰之自由」是基本人权之一。

对佛教的叛教

从内心认同佛教是自己的信仰,并认同三皈依的人就是佛教徒。如果放弃三皈依则被视为退出佛教,此对居士出家人均适用。具体的步骤依不同僧团传承有所不同,大体来说,需要亲口对着一位或多位能够听懂自己语言的人说出“我自今日不再皈依佛、不再皈依法、不再皈依僧”一遍或数遍,即退出佛教。

常见的误解是将犯戒退教当作同义词。实际上,内心认同三皈依的人即是佛教徒,不必然受戒(包括五戒八戒十戒)。对于出家人而言,在三皈依的基础上必须受相应的戒律,违反戒律将受到处罚,特别是犯四根本的出家人将自动失去僧人的身份,被破门,逐出僧团。但是,该僧人仅仅是丧失比丘比丘尼戒体,只要该僧人不宣布放弃三皈依,他仍然是一个佛教徒破戒还俗均不影响佛教徒的身份。

释迦牟尼佛对出家人破戒还俗的后续处理作了规定。破根本戒及犯五逆重罪者将不许再次出家,而主动还俗的比丘仍有数次重新出家的机会,有说法甚至说可以三次到七次重新出家。相反,对于仅放弃三皈依再重新皈依的人,佛教中并无次数或进程上的限制。

对基督宗教的叛教

在基督宗教希腊文圣经里,“叛道”(希腊文,a·po·sta·si′a)这个名词含有“遗弃、舍弃或反叛”的意思。(使徒行传21:21,《新世》脚注)这主要是指宗教变节而言,意即脱离或舍弃纯真的崇拜。部份基督教徒对离开教会并不再相信基督教信仰的人作这样的称呼,此称呼带有贬义。按照基督教的说法,叛道就是背弃或反叛上帝。有些叛道的人会自称认识和事奉上帝,却拒绝接受某些或全部《圣经》所提出的道理或规定。

有些人因为不认同部份牧者和教会领袖的传道手法和言行举止(例如牧者反对堕胎和同性恋),而离开其所属教会(不等于脱离宗教),同样会被指叛教。

对天主教的叛教

按照天主教的信仰,一个人受洗后就永远是天主教徒,“圣洗圣事基督徒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精神印记,表示他属于基督。任何罪恶也消除不了这个印记。”[3]不少天主教徒一出世就受洗,于天主教小学及中学受洗成为教徒,受洗成为教徒的要求比较宽松,因此不少教徒一般在中小学后不会再望弥撒,这些会被指是冷淡教友,但终其一生仍会保留其教徒的身份,除非遭到罗马教廷处以破门律,如马丁·路德

「叛教者」是指公开背弃信仰的人,常会发生于人民受到教会迫害的时期。

对伊斯兰教的叛教

如果一个穆斯林放弃伊斯兰教信仰,可被视为叛教。虽然《古兰经》没有经文明确指示穆斯林可以伤害退教者,但是记载穆罕默德言行的《布哈里圣训实录》却有记载指穆罕默德说过叛教者应被杀死,见4:52:260[4]、9:84:57、58及64[5]、9:89:271[6]。时至今日,沙特阿拉伯伊朗阿富汗等一些伊斯兰国家仍设有「叛教罪」,违者可能被判死刑伊斯兰世界中对于「叛教」视为大过,即使在不设叛教罪的世俗国家,退教者仍有可能受到周围穆斯林的恐吓甚至人身伤害。[7]

对犹太教的叛教

现代的犹太教没有对退教者实施宗教事务以外的现世处罚。

参考文献

  1. 后汉书·郑范陈贾张列传》
  2. 「旦本官志大言浮,离经畔道。」 费唐臣:《苏子瞻风雪贬黄州》
  3. . 梵蒂冈广播电台. [2018-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7).
  4. Fighting for the Cause of Allah (Jihaa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ranslation of Sahih Bukhari, Book 52.
  5. Dealing with Apostat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ranslation of Sahih Bukhari, Book 84.
  6. Judgments (Ahkaa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ranslation of Sahih Bukhari, Book 89.
  7. Marshall, Paul. . The Weekly Standard. 2006-04-10, 011 (28) [2011-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21).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