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县
博罗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县份,隶属惠州市。博罗于前214年置县,名“傅罗”,西晋武帝太康元年 ( 公元280年 )改“傅罗”称“博罗”县至今。博罗县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东江下游北岸,县境东北与河源市源城区、东源县和紫金县交界,东南与惠阳区、惠城区相连,南隔东江与东莞市相望,西与广州市增城区相连。博罗县面积2,795平方公里,县政府驻罗阳街道博惠路82号。中欧班列货运红海站设在本县与东莞市、广州市的黄金交界点---石湾镇。
博罗县 | |
---|---|
县 | |
![]() 博罗县城一景 | |
![]() 博罗县的地理位置 | |
坐标:23°10′14″N 114°16′48″E | |
国家 | ![]() |
隶属行政区 | 广东省惠州市 |
政府驻地 | 罗阳街道 |
下级行政区 | 17个镇
|
政府 | |
• 县委书记 | 江菊莲 |
• 县长 | 卢伟航 |
面积 | |
• 总计 | 2,855.11 平方公里(1,102.36 平方英里) |
人口(2021) | |
• 总计 | 户藉人口95.09万人 |
语言 | |
• 母语(方言) | 客家语、粤语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邮政编码 | 5161XX |
电话区号 | 0752 |
车辆号牌 | 粤L |
行政区划代码 | 441322 |
(2022) | ¥801.33亿元 |
• 人均 | ¥84,270元 |
网站 | 00000 |
博罗县 | |||||||||||
简化字 | |||||||||||
---|---|---|---|---|---|---|---|---|---|---|---|
|
博罗是岭南四大文明古县之一,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中医药文化等交相辉映,文化先后融合广府、客家、潮汕等众多民系的文化,形成了既有岭南文化共性,又有鲜明地域个性的多元文化。
历史

秦统一中国之前,岭南为百越之地,分布众多土邦小国,博罗所在的地方称为「缚娄国」[1],靠近今罗浮山。古越语「罗」「浮」即「缚娄」异译,其中「缚」「浮」表示「人」,「罗」或「娄」指「山洞」,故「缚娄」即「山里之人」。[2]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设傅罗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改为博罗县。1963年属于惠阳专区管辖,1988年属于惠州市管辖。是广东省四大古县之一。
人口
古代人口史
惠州与河源市地处岭南偏远山区,在唐宋以前,除当地的百越土着(壮族、瑶族、苗人、疍家人、畲族(又特指𪨶族))和奉皇命「平南」军队,是中原汉人甚少涉足之地。[4]据惠阳县志(2003)记载,至元末,今惠州所辖县区共只9545户45410人。[4]换句话说,每平方公里只有不到1户5人,基本上乃蛮荒之地。[4]现在惠州与河源市600万居民的祖先,大都是元末战乱,明初创建卫所军制和清初解除海禁令以后大批流入。[4]
人口统计
2009年年末时户籍人口有813,730人。博罗下辖17个镇[5]。
2021年,博罗县常住人口121.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1.45万人,农村人口49.75万人,城镇化率58.95%。户籍人口95.09万人。
语言
1934年补修的《博罗县志》记戴「博罗立县甚古,今环东江而居者,皆惠州语系。大半又自闽来,为漳州语系。泰市(今泰美镇)瀛图(今汝湖镇仍图社区)至水北、剥折岭皆是也。西部之铁场、石湾为广州语系。近山则为客家语系。仅罗浮之澜石有平婆语系。罗浮山洞有瑶人语系。铁场外,江中,有疍语系。而博罗城则合各种语言自成为博罗语系。然语系同而分族则不一。大要皆越之族与中原民族之混合。龙华陈氏,最古之族。其他人多自北方徙殖。」[6]
如今博罗通行客家话,客家话是博罗的主要方言;靠近东莞广州的石湾镇以及园洲两镇则多用粤语;另有闽南语、畲语,但分布较少且分散。
- 客家话:主要以惠中片客家话、本地话和平婆话为主。惠中片客家话分布于博罗大部分乡镇,和新惠小片的惠阳话十分接近; 博罗本地话和客家话相比差异较大但可以互通,和惠城话有近似之处但有一定的区别,从语音特点上语言界普遍的解释是“一种兼具粤语特点的客语”[7];平婆话属客家话汀州片。实际上来源福建的漳潮客家话群,属闽南客家话的一种。受闽语的影响颇深。
- 闽语:主要是以鹤佬话为主,在靠近惠城的地区有较大范围的分布。鹤佬话用户兼用客家话。
- 粤语:主要是以广府话为主,属粤语广府片,与从化、增城的粤语接近,而与广州话有所不同。广府话分布于靠近东莞的园州、石湾、九潭等地。
- 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不是汉语,亦不是畲族普遍使用的类似于客家话的畲话。分布于畲族地区。
经济
博罗县的农业比较有特色的是花卉、水果、蔬菜、生猪、三鸟等“三高农业”。博罗的工业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工业比较有特色的是建材、制药、纺织、服装、化工及电子等轻工业,境内有多个大型工业区,包括宝盛电子城、宏博工业城、梅花工业园、侨兴工业城、福兴工业城。
博罗为广东省较具实力的县(市),综合竞争力2010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89位。2022年,全市GDP总量801.33亿元(折合112.0741亿美元),居广东各县(市)第3位;人均GDP为84,270元(合11,786美元),居各县(市)第6位。县内以罗阳、石湾镇、园洲镇的工业经济实力较强,名列全县之首。
交通
广河高速、
205国道、
220国道、
324国道、从莞高速、济广高速、
京九铁路、
广汕高铁、广梅汕铁路贯穿博罗全境,
广惠高速
和
惠河高速公路、
博深高速公路、
从莞深高速也在境内交汇,东江上有10座大桥与东莞、惠州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著名人物
古代名人
近现代名人
- 林润钊:清末民初外交家。
- 邓子瑜:同盟会成员,1907年「惠州七女湖起义」领导者。
- 梁慕光:兴中会成员,义军首领。
- 余美德:澳门有文献记载的首位女医师。
- 余美华:一九五零年代至一九六零年代粤语长片资深女影星。
- 张友仁(1876-1974):著名学者,主要著作有《博罗县志》《西湖新志》等等。
- 陈秀中(1934-2020):大圣劈卦门宗师。
- 林耀桂:龙形宗师。
- 谢婴白:又名膺白,黄埔军校教育长,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中将。
- 葛肇煌:国民党特务,香港三合会组织14K的第一代领导人。
- 葛民辉:香港搅笑天王。
- 钟楚红:香港资深女演员。
- 黄日华:香港资深男演员。
- 徐子珊:前香港女演员、女歌手及《2004年度香港小姐竞选》冠军。
- 李武凡:牧师,香港主恩堂及基督教主恩服务社创办人。
- 谭锦铭:曾任香港崇正总会副理事长、《崇正导报》社长、崇正中学校董、香港教师会荣誉会长、香港教师会李兴贵中学校监,从事教育三十六载(1960-1996)。
参考文献
- 谭其骧. . 中国地图出版社. 1996: 45–46.
- 司徒尚纪. . 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8: 20. ISBN 9787306014184.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 潘家懿、林伦伦(2011),粤东惠河片闽南语的分布及其地理环境特征,《台湾语文研究》第6卷第2期,2011, p.16
- 2009年末户籍人口与经济数据来源于《广东统计年鉴2010》,辖境面积来源于民政部-行政区划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博罗县志》民国23年版,156页。转引自潘家懿、林伦伦(2011),粤东惠河片闽南语的分布及其地理环境特征,《台湾语文研究》第6卷第2期,2011, p.16
- 谢留文,黄雪贞. . 中国语言地图集. 2007, (2007:238-249): 12.
- 《艺林丛录》(第七编)(页一三零:读「博罗新志」稿 作者:黄良)
9. 《 广东文献》( 季刊 )( 第一九八期, 二零二二年四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