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婚
冥婚又称配骨、阴婚、鬼婚、灵婚,是指有死者参与的婚姻。是一种部分国家的民间习俗。在中国,订婚后的男女双亡,或者订婚前就已夭折的儿女,父母处于疼爱和思念的心情,要为他们完婚,就是冥婚。冥婚又分为「死人与死人」和「死人与活人」两种。另外,过去认为祖坟中有一座孤坟会影响后代的昌盛,不吉利,所以要替死者举办冥婚。
家属关系条目 |
---|
![]() |
社会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
从前在民间冥婚多出现在富户,贫寒人家很少有冥婚,台湾早年乡下也曾流行。近年来中国大陆北方冥婚现象的繁盛[1],加上男多女少,女尸奇货可居,发生多起盗窃女尸案和杀女卖尸案[2][3][4],多位女子成为冥婚习俗的受害者。
历史
东亚
冥婚或起源于殷商,[5]并流传于周代。冥婚自古被认为是陋俗,《周礼·地官》记载:“禁迁葬者与嫁殇者。”所谓“迁葬与嫁殇”就是指冥婚,《周礼》已明确禁止冥婚,但此风气始终没有杜绝,一直延续至民国初期,现在亦偶然出现。史载,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的儿子曹冲13岁夭折,曹操出于对儿子的疼爱,便下聘已死的甄氏小姐作为曹冲的妻子,把他们合葬在一起。[6]宋人周去非写书斥责曹操实行冥婚陋俗。北魏始平公主英年早逝,孝文帝追赠穆正国早死的儿子穆平城为驸马都尉,与公主冥婚合葬。
宋代时冥婚风气最盛,几乎未婚先死者家人都要为其进行冥婚。南宋人康与之《昨梦录》载“年当嫁娶未婚而死者,两家令媒互求之,谓之鬼媒人。通家状细帖,各以父母命祷而卜之。得卜,即制服冥衣,男带女裙帔等毕备,媒者就墓备酒果,祭以合婚。”
敦煌出土的《大唐吉凶书仪》有夭殇男女之家长的冥婚书、答冥婚书、冥婚祭文等,说明了唐朝当时社会的现象。
民国初年,冥婚风气仍盛,但名目不一,如:河北省定县有「结阴亲」之俗,河北沧县有「娶干骨」之俗,浙江省定海县有「阴配」之俗,广东省翁源县有「讨鬼妻」之俗,广西省隆安县有「鬼婚」之俗。民初的北京办死人与死人结婚的“喜事”,谓之“搭骨尸”,男、女两家亲家,谓之“骨尸亲”。其他如山西、安徽、江苏等地皆有冥婚习俗,见诸于各朝文人笔记。蒋介石的弟弟蒋瑞青死后也曾办过冥婚。据悉1976年中国河北发生唐山大地震之后,该地的「鬼婚」仪式就相当盛行。[7]1968年5月29日,时任台北市长的高玉树为长子少尉高成器(服预官役),与高成器同时过世的女友吴纯纯完成冥婚,是台湾最有名的冥婚案例。
台湾民间信仰的娶神主习俗中,过世的女方家属会把生辰八字放在一个红包袋里,再把红包放到路边等有缘人来捡。是以长辈会告诫小孩,路边的红包袋别乱捡,否则会娶到鬼新娘。嘉义县东石乡乡民陈平曾因三度捡到冥婚女的生辰八字,不得不冥婚三次。[8]
1982年2月20日,韩国光州民众暗中为在光州事件中被戒严军杀害的青年尹祥源和1978年因煤气中毒去世的朴基顺二人暗中举行冥婚仪式,《献给你的进行曲》即由此而生。
而2011年5月,韩国已故女演员郑多彬的父母为女儿举行冥婚,新郎为一名于2002年死亡的男子文在成。[9]
现代一些双方或其中一人死去的未婚情侣亦会举行冥婚,这是出于家人对已死子女的思念,或情侣在生的一方对已死一方的思念与忠诚。
仪式
中国大陆
冥婚常常是已亡男女的结婚,仪式混杂了红、白两事的礼仪,依当事人的主张不同,形式出入很大。一般来说,冥婚要通过媒人介绍,双方过门户帖,命关和婚后取得龙凤帖。男方放定也是要进行的,一半是真的绫罗金银,一半是纸糊的各种衣饰,最后在女方家门口或坟上焚化。
迎娶仪式是冥婚中不可少的,也要搭棚宴请,门前亮轿。“新娘”的照片或牌位由送亲太太捧出交给娶亲太太,放入喜轿。到男方家后由娶亲太太把“新娘”牌位或照片取出放入喜房的供桌与“新郎”的并列,再由娶亲太太代为给全神上香叩拜,就算拜天地了。“合杯酒”、“子孙饺子”、“长寿面”也要供于“新婚夫妇”的牌位或照片前。以后再选个宜破土安葬的好日子,女方起灵按指定的时辰葬入男方坟的旁边,并且两个棺柩要挨上槽帮,才算“夫妻”并骨合葬。葬罢祭祀后,男女双方的家属边哭边道“大喜”,此后作为亲家来往,通常还要选定后裔过继,以承香火。
台湾
阴间女性嫁给阳间男性,台湾称为「娶神主」,有着特别的仪式。 在台湾的早期乡间更有可能可以以捡红包的方式「娶神主」不管是否是自愿的,古时人们相信冥婚会给人带来好的运气。
流行文化
引用
- . 中国新闻周刊杂志微信公众号. 2016年5月12日 [2016-05-15] (简体中文).
- . 腾讯网转载南方新闻网. 2007年2月15日 [2010-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0) (简体中文).
- . (新加坡)联合晚报. 2007-06-15 [2010-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6) (简体中文).
- . 央视网. 2005年6月11日 [2010-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6) (简体中文).
- 江林《冥婚考述》载:“殷商是冥婚的起源期,甲骨卜辞中有对殷王娶冥妇的记载;魏晋南北朝是冥婚的发展期,隋唐五代是冥婚的兴盛期,宋元明清是冥婚的继续发展期。”
- 《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卷20)
- 施无畏:《冥婚、鬼婚和神婚》
- 2008年08月11日《苹果日报》〈三度冥婚 男拥四妻忙翻〉
- . [2011-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6).
- Cornelia Essner, Edouard Conte: Fernehe, Leichentrauung und Totenscheidung. Metamorphosen des Eherechts im Dritten Reich. In: Vierteljahrshefte für Zeitgeschichte. Jahrgang 44 (1996), Heft 2, S. 201–227. (PD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7 MB), S. 211.
- . [11 March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7) (法语).
- . [2016-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5).
- . [2007-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10).
- 徐彻. . 9789888570874. Xianggang zhong he chu ban gong si. 2020 年: 190.
书目
- 施无畏:《冥婚、鬼婚和神婚》
外部链接
- 台湾大百科全书 娶神主(冥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