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

关汉卿—?),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大都(今北京市)人,为「元曲四大家」之首[1]。生平事迹不详,根据《录鬼簿》、《青楼集》、《南村辍耕录》一些零碎的数据来看,他是初人,活跃于约1210年至约1300年(元成宗大德)间[2]

中国纪念邮票:关汉卿像
苏联于1958年发行的纪念邮票,画像采用现代画家李斛作品。

生平

关汉卿可能是太医院的一个医生,另有一说是先祖或父兄为太医院医生,故关汉卿为医户,而不为医生[3][4]。主要在大都(今北京)附近活动,也曾到过汴梁临安(今杭州)等地[5]。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6][7]

关汉卿自认「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以饮酒嫖妓为荣,其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搥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析津志辑佚·名宦》曰:“关一斋,字汉卿,燕人。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是时文翰晦盲,不能独振,淹于辞章者久矣。”

作品风格

杂剧

关汉卿杂剧题材和形式都广泛而多样化,有悲剧,有喜剧,有壮烈的英雄,有恋爱故事,有家庭妇女问题,有官场公案杂剧题材大多反映现实,生活面非常广阔,真实具体,揭示了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对不幸者寄多深厚同情,高度结合思想性与艺术性。

关汉卿杂剧剧本能根据主题而剪裁取舍,情节安排紧凑,布局引人入胜,主线清晰,节奏紧凑,不全采用大团圆结局的惯例。

关汉卿杂剧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有血有肉,如窦娥等人物形象均栩栩如生,成功地塑造各种典型人物。

关汉卿善于驾驭语言,语言风格与题材互相配合,吸收民间文学的土语方言,以及古典诗词的鲜活字词,并加以提炼,能恰如其分地反映剧中人物的身分性格,又善于烘托渲染,充分表现元剧「本色」。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慨慷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

散曲

关汉卿散曲写男女恋情的作品最多,对妇女心理的刻划细致入微,写离愁别恨则真切动人。关汉卿散曲风格豪放,曲词泼辣风趣;语言通俗而口语化,生动自然,很能表现曲的本色。他喜用白描手法,善于写景,所用比喻,形象生动。

重要作品

  • 关张双赴西蜀梦
  • 闺怨佳人拜月亭
  • 钱大尹智宠谢天香
  • 杜蕊娘智赏金线池
  • 望江亭中秋切鲙
  • 山神庙裴度还带
  •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 邓夫人苦痛哭存孝
  •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 温太真玉镜台
  • 钱大尹智勘绯衣梦
  • 诈妮子调风月
  • 感天动地窦娥冤
  • 状元堂陈母教子
  • 包待制三勘蝴蝶梦
  • 刘夫人庆赏五侯宴
  • 包待制智斩鲁斋郎
  • 尉迟恭单鞭夺槊

影响

关汉卿杂剧为后世留下不少著名的故事作蓝本,如「六月飞霜」(见于《感天动地窦娥冤》)的故事便脍炙人口。其杂剧情节布局紧凑,使后世明清戏曲的剧本情节,更符合舞台演出的要求。

关汉卿杂剧之语言成为本色派杂剧的典范,影响南戏和明初戏曲的发展。其杂剧塑造的人物深入民心,为后世剧作家留下典范,影响明清戏曲写人的艺术特色。

评价

刘大在《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二十三章中,曾将关汉卿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媲美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关汉卿是位伟大的戏曲家,后世称关汉卿为“曲圣”。1958年,被世界和平大会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外展开了关汉卿创作700周年纪念活动。同年6月28日晚,国内至少100种不同的戏剧形式,1500个职业剧团,同时上演关汉卿的剧本。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外国人称他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一般认为,将前代未完成的戏曲加以改革,完成元杂剧的体裁者,实非关汉卿莫属。《录鬼簿》列关汉卿于杂剧之首,朱权太和正音谱》如此评价:「观其词语,乃可上可下之才,盖所以取者,初为杂剧之始,故卓以前列。」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窦娥冤》列入世界大悲剧亦无愧色。」[8]

水星上有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9]

参考文献

  1. 张俊纶编着. . 武汉:崇文书局. 2019.02: 252. ISBN 978-7-5403-5202-8.
  2. 徐中玉主编. .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9.03: 18. ISBN 978-7-218-13300-3.
  3. 郑骞着. .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7.12: 28. ISBN 978-7-100-15184-9.
  4. 赵其钧着. . 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12: 60. ISBN 978-7-5676-1734-6.
  5. 丁艳丽编. .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6.04: 148. ISBN 978-7-5639-4618-1.
  6. 李颖,郭志宏,赵炳汉,崔淑敏主编. .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02: 147. ISBN 978-7-5576-4359-1.
  7. 羊以编写. .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3.08: 92.
  8. 刘大《中国文学发展史》
  9. . Gazetteer of Planetary Nomenclature. NASA. [3 Jul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2).

外部链接

维基语录上的关汉卿语录
维基文库中该作者的作品:
关汉卿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