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院
太医院,中国古代官署名。
沿革
秦汉以后设太医令,为掌管医疗;隋唐设太医署;宋代设翰林医官院、元丰改制为医官局,设和安大夫、成和大夫、翰林医官;辽国北面官设太医局,南面官设提举翰林医官;金代改太医局为“太医院”,长官为提点;明清相沿,长官称为院使,其下辖御医、吏目、医士等数十人,分为大方脉、小方脉、伤寒、妇人、针灸、口齿等科,主要为宫廷服务,并需分班处理紧急医痛,是为宫直,清代又于其中设教习厅,以培养宫廷医务人员;1910年代,清朝灭亡后,该机构废除。
参考文献
- 黄克武:〈钦天监与太医院:历代的科学研究机构(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孙文良:《中国官制史》,1993年,台北:文津出版社。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