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卿
公卿是指公家和基于日本律令规定的太政官当中之最高干部职位,即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大纳言、中纳言、参议(或从三位以上(非参议))等高官(总称议政官)。平安时代起称为公卿。
日语写法 | |
---|---|
日语原文 | |
假名 | |
平文式罗马字 |
概说
日本之律令制以中国律令制度为本。而中国制度中高官总称为三公九卿。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称为「公」、三位以上的贵人和参议官称为「卿」、两者总合以公卿称之。公卿地位的提升毎年皆记载于『公卿补任』上。三位以上又别名、星之位、上达部、云上人。
武家之公卿
平安时代末期平氏政权确立、平清盛任太政大臣打开了武家任职公卿之路。镰仓时代源赖朝为权大纳言、源实朝为右大臣、征夷大将军亦具有公卿身份的这一传统诞生。
足利将军家亦沿袭、代代皆登公卿之位。特别是足利义满为太政大臣。
战国时代对各地武家的官位滥授使从三位以上者增加。当中大内义隆登上从二位。此时代自称为公卿官职亦有姉小路良赖、姉小路赖纲父子、斋藤利亲等。另一方面、持公卿身分的公家土佐一条氏、北畠氏等亦战国大名化。
织田信长掌握中央政权、占大纳言、右大臣等公卿地位。但在家臣和一门中位居公卿的只限其嫡子信忠而已。
丰臣秀吉为统制诸大名、利用官位之秩序。自占公卿最高位的关白太政大臣地位、诸大名则给予大纳言和中纳言等公卿地位。因此公家的公卿就任者激减。
关原之战后德川家康霸权开始、家康实行公卿制度之再构筑。公家与武家的官位分离、武家官位于柳营补任掲载。抑制将军以外之官位、江户时代中期以后、位居公卿地位的武家基本只有德川将军家一门和御三家与御三卿等、其他大名则只有前田氏。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