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堵桥
位于台5线(八堵路)的八堵桥,为中华民国(台湾)基隆市暖暖区内一座跨越基隆河的公路桥梁,初建于日本时代1927年。
八堵桥 | |
---|---|
![]() | |
25.110004°N 121.733187°E | |
承载 | ![]() |
跨越 | 基隆河 |
地点 | ![]() |
官方名称 | 八堵桥 |
维护单位 | 交通部公路总局 |
上游桥梁 | ![]() |
下游桥梁 | ![]() |
设计参数 | |
桥型 | 内侧: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 外侧:钢筋混凝土I型梁桥 |
全长 | 91.4(300英尺) |
度 | 初建:7.8(26英尺) 拓宽后:(不详) |
高度 | 15.24(50英尺) |
历史 | |
施工单位 | 初建:浦田组 拓宽:(不明) |
开通日 | ![]() ![]() |
地图 | |
沿革
日治时期
日本自1895年起统治台湾,为求军事交通上的便利,将清朝遗留的小径,拓宽成军用车辆也可通行的标准道路,一路从基隆到屏东[1]:28,仅铺砂石,极为简陋。其中基隆市内到七堵的这段道路,自1898年起以大和桥(今大华桥前身)至狮球岭隧道间的旧清代铁路路基来使用,称为「台北基隆道」。1916年6月,台湾总督府民政局土木部将这段旧路,再加上七堵经台北至屏东全长461.7公里的道路,命名为「纵贯道」[2][3]。
1925年,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道路港湾课规划兴建基隆市内至七堵间的新纵贯道路(今南荣路、八堵路),该新道路经过现在台铁纵贯线八堵铁桥上游侧一旁,新建八堵桥跨越基隆河 [4],1925年7月中旬开工,北川幸三郎技师与永田年技手设计、浦田组承包,为3桥孔上承式钢筋混凝土开腹式拱桥,工程费20万8千圆,1927年6月竣工,桥长91.4公尺、高度15.24公尺[5][6][注 1]、桥面宽7.8公尺[8][9],除中间的车道以外,两侧并设有人行道,人行道外侧为水泥护栏,并设有数根造型柱[10][11][12]。
_Keelung_i.jpg.webp)
旧拱桥与两侧拓宽桥墩
引用数据
- 陈世慧、林日扬、蔡文村等撰文. 再版一刷(2010-02). 台北市: 经典杂志. 2008年4月. ISBN 978-986-83618-5-0.
- . 台北市: 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道路港湾课. 1930年10月4日.
- 大日本帝国陆地测量部. . 台北市: 远流、中央研究院台湾百年历史地图系统. 1998年远流复刻.
- 〈〉,《台湾日日新报》第9206号,1925年12月23日,夕刊1版。
- 〈〉,《台湾日日新报》第9652号,1927年3月14日,2版。
- 〈〉,《台湾日日新报》第9765号,1927年7月5日,夕刊2版。
- 〈〉,《台湾日日新报》第10192号,1928年9月4日2版。
- 近藤泰夫,〈〉. . 大阪市: 日本ポルトランドセメント同业会. 1939-10-25.
-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 南投县. 1993年1月15日: 页52.
- 谢森展编着. . 台北市: 创意力文化. 1993年1月初版: 页127〈八堵桥与铁桥〉照片. ISBN 957-9491-26-7.
- . 基隆市文献委员会. 1958年9月: 〈八堵桥〉照片.
- 黄澍民摄影作品。参阅:黄澍民摄影‧苏昭旭编撰,《台铁忆旧四十年1945-1984》,人人月历,2000年10月25日初版,页223照片。
- 片仓佳史着、刘添根译. . 台北市: 玉山社. 2008年一版. ISBN 9789866789212.
- 交通部:中华民国77年《交通年鉴》,台北市,1989年10月10日,页379。
- 〈八堵桥今夜将吊梁 往来车辆请绕道〉,《联合报》,1989年2月17日2版。
- . (无标题文档).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6).
- . 王振帙的博客. 2019-10-09 21:4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