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历
历史
傣历纪元纪时法最早使用于约800多年前,勐卯时期的耿马。[4]其推算与颁布权属于佛寺,因而傣历纪元纪时法是随着上座部佛教的传布而使用开来的。在上座部佛教传入以前,傣族一直使用的是干支纪时法。[5][6]干支纪时法(纪年、纪日)可能在汉代就已从中原传入傣族地区。[7][8]
宗教节日
傣历的重要节日如泼水节、关门节(傣历九月十五日或闰九月十五日)、开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注:水灯节是泰国历十二月十五日)
泼水节
傣历的新年期间为泼水节,傣语「京比迈」[9],意为「最美好的日子」[10]。泼水节的日期来自阴阳合历的古印度历法据恒星年而订定的阳历新年僧伽罗底、宋干(梵语:saṃkrānti),全名为Meṣa saṃkrānti。该新年随佛教而传入,时间约在每年公历4月14日左右,即太阳进入白羊座的时期(须注意黄道十二宫被提出时太阳转入白羊座的时间大致在春分,但由于岁差,在21世纪时太阳转入白羊座的实际时间在四月中旬),与月相无关,所以每年泼水节在傣历六月八日和七月八日之间移动。[11][5]
泼水节第一天傣语音译称「腕多桑刊」[12]或「宛多尚罕」,意为除夕。中间一天或两天称作「宛脑」,意为「空日」。宛脑不属旧的一年,也不属新的一年。最后一天为新年元旦,音译称「腕叭腕玛」或「宛叭宛玛」,意为「日子之王到来之日」。[3][13]
历法
傣历纪元纪时法是一种平朔阴阳历,历法多受古印度历法影响,许多专用名词亦译自梵文。据张公瑾研究,傣历纪元始于公元638年3月22日[2],该日为傣历零年七月一日元旦[14],当年九月置闰月[5]。638年3月22日亦为骠国行用缅历之历元[15]。但以638年3月22日为7月出1日,排到639年3月22日,应是傣历6月出11日而非傣历6月出12日。[16]期间有一日之差,此为应注意处。
泰国小历始于公元638年3月21日,相较傣历早一日;可能是以傣历为基础做了改进。[5]而公元639年3月22日为傣历一年元旦,是傣历1年6月12日。
岁首
傣历以六月为岁首[17],岁首不固定在月初一[18]。由于傣历元旦不固定在某月某日,因此同一年可能出现相同月分与日期的日子。例如傣历1376年(公元2014年)就有两个六月下五日[3][19]。
傣历也用干支纪年,零年元旦为戊戌年辛巳日周一星期日。但因以六月为岁首,农历正月初一即进入甲子年,傣历则须待农历三月左右,傣历六、七月之泼水节后才进入甲子年。[11][8]同一年中,公元最先进入新一年,之后是农历,傣历最晚进入新一年。
公元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 | 2 | 3 | 4 |
---|---|---|---|---|---|---|---|---|---|---|---|---|---|---|---|---|
傣历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 | 2 | 3 | 4 | 5 | 6 |
农历 | 12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 | 2 | 3 |
粗体表示进入新的一年。 |
大小月
单月、闰月(闰九月)30天。双月除「八月满月」外,皆29天。六月出一日与隔年六月出一日间,平年354天(八月小月)或355天(八月满月),双九月之年384天。
日数 | 无闰月 | 闰9月 |
---|---|---|
八月小月 | 354 | 384 |
八月满月 | 355 | -[lower-alpha 1] |
月 | 日数 | 注 |
---|---|---|
6 | 29 | |
7 | 30 | |
8 | 29 | 八月满月30天 |
9 | 30 | |
闰9 | 30 | 只在闰年才有 |
10 | 29 | |
11 | 30 | |
12 | 29 | |
1 | 30 | |
2 | 29 | |
3 | 30 | |
4 | 29 | |
5 | 30 |
置闰
傣历采十九年七闰法,平年有12个月,闰年有13个月。闰月固定在9月,所以闰年又称为「双九月」年[17](傣语称作「比双告」)。按《西坦》,傣历以「摄」决定置闰[11]:
- 摄 = (傣历纪元年数 + 1) % 19
每摄19年,零年摄1,一年摄2,二年摄3……17年摄18,18年摄0,19年摄1,以此类推。摄0, 2, 5, 8, 10, 13, 16 置一闰月在9月后。[17]但零年特殊,当年九月置闰月[5]。此外还有极少例外,如1190年未闰(八月满月),而1191年闰。[17]
以前述的置闰法,去排初期数百年的历谱,将遇到某些年之元旦位在五月的问题。
八月满月
傣历泼水节末日之元旦(新年的第一天)与隔年元旦间,一般为365日(有「宛脑」一天)或366日(有「宛脑」两天)。经大小月和闰月的调整后,傣历之月长仍比朔望月小。因此当计算本年元旦日序与隔年元旦日序时,若其间未能接续(相差一日),即须在本年八月份再加一天,变八月为大月30天,称「八月满月」。这种情况一般四至五年一次。[11]闰月与八月满月一般不置在同一年[13][20],而是将八月满月推移至下一年。
上下半月
傣历一月傣语音译称登景,二月称登甘。[22]每月分上下两个半月。上半月「楞肯」(上弦月)[11]每日之日名,由月出一日(初一)、月出二日……至月出十四日。
月中十五日望日傣语音译称「登柄」或「楞丙[11]」,仍为上半月。
之后下半月「楞拢」(下弦月)[11]称月下一日(16日)、月下二日(17日)……;如「六月下一日[17]」或「六月月下一日[5]」即傣历6月16日。月末晦日傣语音译「登达普」或「楞拉卜[11]」,意为「月闭眼」。[13]由于采用早朔,月出一日不一定是朔日。
某些译本,如李拂一译《泐史》[1]中,将上、下半月依汉籍翻译印度历法的名词,各译作「白分」、「黒分」。如「552年庚戌六月白分初十日乙丑,星期六」。[5]
大傣历
西双版纳使用的历法为小傣历(傣语:沙戛历)。缅甸掸邦、德宏部分村寨则遵循大傣历。[26]
德宏傣历改用农历春节为岁首,是为「果冷细」节;从四月至三月(农历正月至十二月)为一年。德宏傣历新年则于傣历十二月末、一月初。[12]
历书

注释
- 闰月与八月满月一般不置在同一年。
参考
- 李拂一译. . 国立云南大学西南文化研究室. 1947-02.
- . [2014-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0).
《朱腊萨哈》主要以《苏定》、《苏力牙》、《西坦》作为推算法则,以公元639年作为傣历纪年元年,即以公元638年3月22日至639年3月21日(唐·贞观十三年已亥)作为傣历元年,公元639年3月22日是傣历的6月12日,即傣历年历的元旦日。
- 王焕春 等 编. . 科学出版社. 1991-12.
- . [2014-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7).
- 张公瑾.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 1979年第03期 [2014年4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13日).
傣历中的纪元纪时法,与公历的纪时法相近似,即以某一个时间为傣历纪元开始累计的时间,以后就顺此按年月日往下记,至今年(1979年)10月1日(农历己未年八月十一)为傣历1341年12月月出11日,这是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公元1979年10月1日又是傣历纪元的第1341年、傣历纪元的第16592月,并是傣历纪元的第489982日。对这种年月日的累计数,现译称为傣历纪元年数、纪元积月数和纪元积日数。
- 张公瑾. . 云南民族出版社. 1988.
- 曾雄生. . [2014-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2).
明代中期,根据《明实录》的记载,佛教才在傣族地区得到普遍的传播。由此也可以推想现行的傣历也大致只能在明朝以后才得到行用,这与法国学者R.Billard根据柬埔寨的历法数据推论印度支那历法开始行用于十四世纪下半期,在时间上是吻合的。不过也有学者从傣族的历史文献中发现,早在傣历132年(公元770年),当时的历法中就确实包含了现行傣历的特点,如六月过年、天王到来时的日子为新年、闰九月,以及周日的推算等,并进一步推测现行傣历的测制、行用于公元638年前后。但这两条傣族历史文献,也有可能是傣族人用后来傣历去追述自己祖先历史的产物,并不表示当时就有了傣历。笔者个人更倾向于明代说。
- 张公瑾,陈久金. .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77,. 1977年第04期.
自第一世首领叭真于公元1180年即傣历542年入主西双版纳起, 即已用干支纪年。干支纪时法在两汉时就从中原传入傣族地区了。
- . [2014-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 . [2014-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7).
- 高立士. .
八月为机动月, 要具体看头年泼水节到第二年泼水节的天数来决定, 若满365天, 八月小, 只29 天; 若只有364天, 则八月大, 有30天。这种情况一般四至五年遇一次。 当余数在 8-29 之间时,泼水节必定在六月,若余数在 0-7,泼水节必定在七月初。若在 7 月,余数就须加 1,才是新年的具体日子。
- 张公瑾,王锋.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09-01.
- . [2014-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7).
- (Maha Yazawin Vol. 1 2006: 143): The calendar was reset in year 640 CE. The starting epochal date of the Burmese calendar was 22 March 638. Year 2 of the Burmese calendar began on 21 March 640 per (Eade 1989: 39).
- . [2014-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 .
- . [2014-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纪年转换工具#中历2014年3月20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纪年转换工具#中历2015年2月21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 [2014-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7).
傣历还将1 年分为4 季。另外,云南西南边境的拉祜族和佤族也有自己的历法。
- 张公瑾. .
- . [2014-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 . [2014-04-04].
以日、月、火、水、木、金、土七个天体来命名。星期日、傣语称“宛底” ————太阳日星期一、傣语称“宛娟” ————月亮日星期二、傣语称“宛敢” ————火星日星期三、傣语称“宛补” ————水星日星期四、傣语称“宛帕” ————木星日星期五、傣语称“宛书” ————金星日星期六、傣语称“宛肖” ————土星日
- . [2014-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一至四月为寒季,五至八月为热季,九至十二月为雨季。实际上一年明显地只分旱季和雨季。计时的方法分「时段」与「时度」两种。时段是将每昼夜先定出四个时点,称为「灯」(中午)、「酣」(黄昏)、「灯恨」(午夜)、「烘」(黎明)。然后在每个时点之间划分为「督」、「光」、「特列」三段,共为十二时段。但是每一时段之间的时间长度并不相等,一般以「光」最长,「督」次长,「特列」最短。另一种计时法则把一昼夜等分为60度,每时度的实际时间值相当于24分钟,但是这种计时法不很通行。
- 张公瑾,陈久金(1981-2)。《傣历研究》。中国天文学史文集(第二集)。
- . [2014-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大傣历(傣语:比傣),是在吸收汉代中原历法、印度历法、佛历并结合傣族地区实际生产、生活而形成的历法。它始于公元前94年的西汉时期(即「滇越乘象国」时期),至今(2013年)大傣历已经沿袭使用2108年。
- . [2014-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7).
- . [2014-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7).
- . [2014-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2).
延伸阅览
- 张公瑾:《西双版纳傣文〈历法星卜要略〉历法部分译注》
- 张公瑾编着(1986-6)。傣历、公历、农历百年对照年历。云南民族出版社。
- 杨铸, 曾启智,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95-6)。公历农历傣历150年对照历书(公元1901~2050年、傣历1263~1412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云南民族出版社。
- 傣族研究是我的立身之本-中国社会科学在线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