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丝瓜学名)也作圆筒丝瓜粤语水瓜,在台湾又称菜瓜[2],是原产于印度的一种葫芦科植物原生于印度次大陆,被引入到世界各地,在东亚地区被广泛种植。[1]

丝瓜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蔷薇类植物 Rosids
目: 葫芦目 Cucurbitales
科: 葫芦科 Cucurbitaceae
属: 丝瓜属 Luffa
种:
丝瓜 L. aegyptiaca
二名法
Luffa aegyptiaca
Mill., 1768
异名[1]
列表
    • Bryonia cheirophylla Wall., 1832
    • Cucumis pentandrus Roxb. ex Wight & Arn., 1834
    • Luffa aegyptiaca var. peramara F.M.Bailey, 1890
    • Luffa aegyptiaca f. sylvestris (Miq.) W.J.de Wilde & Duyfjes, 2008
    • Luffa cylindrica var. insularum (A.Gray) Cogn., 1881
    • Luffa fricatoria Sessé & Moc., 1894
    • Luffa insularum A.Gray, 1854
    • Luffa leucosperma M.Roem., 1846
    • Luffa pentandra Roxb., 1832
    • Luffa petola Ser., 1828
    • Luffa subangulata Miq., 1856
    • Luffa sylvestris Miq., 1856
    • Melothria touchanensis H.Lév., 1914
    • Momordica carinata Vell., 1831
    • Momordica luffa L., 1753
    • Momordica operculata Blanco, 1837
    • Momordica reticulata Salisb., 1796
    • Poppya fabiana K.Koch, 1857
    • Turia cordata Forssk. ex J.F.Gmel., 1791
    • Turia cylindrica Forssk. ex J.F.Gmel., 1791
    • Turia sativa Forssk., 1775

历史

丝瓜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鲜嫩果实,又称吊瓜,原产于东南亚,唐宋[3]引种到中国,成为人们常吃的蔬菜

特征

丝瓜系强大。蔓性,五棱、绿色,主蔓、侧蔓生长都繁茂,茎节有分枝卷须,易生不定根。掌状或心脏形片,被茸毛。雌雄异花同株,黄色花冠;雄花为总状花序,雌花单生,子房下位,第一雌花发生后,多数茎节能发生雌花。繁殖期时,雄花分泌较多荷尔蒙,过度使用可能导致假性受孕。

果实形状如黄瓜,长20~100厘米,径3~10厘米,表面粗糙,有几条墨绿色纵沟;成熟后逐渐干燥,种子周围的部分仍由纤维支撑而形成空洞。此时果实末端可以像盖子一样打开,随风飘动,种子借离心力散出。

分布

中国大陆的广东广西海南等地都有栽培;台湾的嘉义台南高雄屏东是主要产地。

近亲

“丝瓜”也用于称呼本种的同属近亲——棱角丝瓜Luffa acutangula Roxb.),又名八角瓜、十角瓜,粤语称“胜瓜”,珠江三角洲的“丝瓜”特指八角瓜,主要作为蔬菜食用。

两者之间有很多外观特征上的差别,无论从茎叶、花、果实还是种子,都可以分辨品种的不同,如下所列[4]

  • 茎叶:棱角丝瓜的叶色较淡,叶脉也不像圆筒丝瓜呈银白色。
  • 花:圆筒丝瓜在清晨至中午间开花,花瓣呈黄色、花药为深黄色;而棱角丝瓜则在傍晚到隔日早晨开花,花瓣和花药都呈现淡黄色。果实部分,圆筒丝瓜的果实顾名思义为圆筒形,没有棱角,表面平滑有浅沟,果肉厚、肉质绵软、无苦味、纤维较粗。依照长度的不同,有米管种、长筒种及竹竿种的分别。
  • 果实:棱角丝瓜的果实有10条棱角,可以依照颈部的形态细短、粗长及细长的不同再细分成三类。而棱角丝瓜由于果肉较薄,纤维细密且较少,肉质细脆密致,所以风味比圆筒丝瓜好。但是一旦瓜果成熟老化,却较难除去果皮,取出丝瓜筋来供作他用。
  • 种子:圆筒丝瓜为黑褐色或黄白色椭圆形,厚度较薄,外皮光滑;棱角丝瓜则是黑色瓜子形,厚度较厚,外皮有花纹。

两类丝瓜的大多数品种都对日照敏感,秋冬比较适合播种,也较容易生雌花、结果,不过少数的品种可以全年采收。

用途

一般在7月至9月,果实中的纤维尚未发达成熟,此时可作为蔬菜食用。果实成熟形成的丝瓜络可以用来刷、洗澡。

营养分析

  1. 丝瓜中含防止皮肤老化的B族维生素,增白皮肤的维生素C等成分,能保护皮肤、消除斑块,使皮肤洁白、细嫩,是不可多得的美容佳品,故丝瓜汁有“美人水”之称。女士多吃丝瓜还对调理月经不顺有帮助。
  2. 抗坏血病:丝瓜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可用于抗坏血病
  3. 健脑美容:由于丝瓜中维生素B等含量高,有利于小儿大脑发育及中老年人大脑健康;丝瓜藤茎的汁液具有保持皮肤弹性的特殊功能,能美容去皱;
  4. 病毒、抗过敏:丝瓜提取物对乙型脑炎病毒有明显预防作用,在丝瓜组织培养液中还提取到一种具抗过敏性物质泻根醇酸,其有很强的抗过敏作用。

文化

  •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谢景鱼(名沦)涤砚法:用蜀中贡余纸,先去墨,徐以丝瓜磨洗,余渍皆尽,而不损砚。 ”
  • 宋·杜北山《咏丝瓜》:“寂寥篱户入泉声,不见山容亦自清。数日雨晴秋草长,丝瓜沿上瓦墙生。”
  • 宋·赵梅隐《咏丝瓜》:“黄花褪束绿身长,白结丝包困晓霜;虚瘦得来成一捻,刚偎人面染脂香。”

谚语

  • 「人若衰,种瓠仔生菜瓜」:台湾俗谚,形容人运气不佳,诸事不顺。

参考文献

  1. . 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 Kew Science. [2020-12-06] (英语).
  2. . [2023-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6).
  3. 见: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天丝瓜、蛮瓜;宋,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天罗、布瓜;李时珍《本草纲目》:唐宋以前无闻,今南北皆有之,以为常蔬。
  4. . 丝瓜主题馆.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 [2015-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2)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