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字仔

七字仔,早期称为歌仔调,又称为七字调七字仔调,为歌仔戏最具代表性的曲调之一。每段四句,每句七字,遂得此名。在歌仔戏剧中的使用比率十分高,为最典型的曲调。[1]身骑白马走三关,改换素衣回中原,放下西凉没人管,思念三姐王宝钏。」这是歌仔戏剧目《薛平贵》的最著名唱词,即七字仔最典型的例子[2]

七字仔
汉字
白话字
台罗拼音
方音符号

此曲调由锦歌「四空仔」变化而来[3],宜兰地区将早期演唱的七字调称为「四空仔七字调」[4]。七字调伴奏使用乐器以壳仔弦为主,搭配笛子大广弦月琴[5]。基本结构为每段4句、每句7字,唱词结构为4字加3字形式。演唱者可于前述原则外,视表演需求加入虚字、衬字[6]。其中一、二、四句押韵,第三句可押可不押[7]

曲调制化

七字仔曲调可通过以下变化,产生多元的情感表现:

  • 速度调整:一般速度展现中性情感称作「中板七字调」[6]。快板速度展现急切、生气、愉悦情绪称作「快板七字调」[8],慢板呈现伤心、沮丧称作「慢板七字调」[9]
  • 音高调整:配合演唱者音域,或角色状态,可区别为七字高腔、中腔、低腔[3]
  • 结构变化:省去间奏称作「七字连」,仅唱前两句称作「七字仔上爿」,仅唱后两句称作「七字仔下爿」[10]
  • 唱奏调整:将伴奏过门予以填词演唱称作「七字连空奏」[11]。将局部唱词转为念白,形成半念半唱的方式称作「七字仔白」[12]。伴奏仅处理前奏、间奏、尾奏,但演唱时不伴奏称作「七字清板」[6]

参见

参考数据

  1. 林冠慈. . 台湾大百科全书. 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2009年9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3日).
  2. . [2017-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8).
  3. . taiwaneseopera.ncfta.gov.tw.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中文(台湾)).
  4. 廖琼枝|许亚芬等. . taiwaneseopera.ncfta.gov.tw.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中文(台湾)).
  5. 张, 炫文. . 汉光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8: 31.
  6. . 台湾大百科全书.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7. . db.nmtl.gov.tw.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8. 廖琼枝. . taiwaneseopera.ncfta.gov.tw.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中文(台湾)).
  9. 廖琼枝. . taiwaneseopera.ncfta.gov.tw.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中文(台湾)).
  10. 张, 炫文. . 汉光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8: 28.
  11. 廖琼枝. . taiwaneseopera.ncfta.gov.tw.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中文(台湾)).
  12. . 台湾大百科全书.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