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仔弦

壳仔弦,又作壳子弦,亦简称壳子壳仔,歌仔(演唱和演奏)音乐及歌仔戏、布袋戏(掌中戏)等戏曲音乐使用的特性(特色)胡琴类乐器,纯5度定弦。

形制(形状)类似民乐板胡,但琴筒和整体通常比板胡小,琴筒用的椰子壳较薄。

早期曾用蚕丝弦,现在都用钢弦。

壳仔弦名称的来源是台湾闽南语,意思是小壳胡琴或椰子壳胡琴(台语称胡琴为弦仔)。

它是台湾乱弹戏(北管戏)古路(旧路;福路;福禄)流派的领奏胡琴(主弦)乐器。

歌仔戏乐队旋律部(文场)的领奏乐器也是它,与大广弦、台湾月琴台湾品仔(台湾)合称「4大件」。

客语称二弦,在台湾客家音乐中,二弦是领奏胡琴,与客语称冇弦,书面常写胖胡的客家大椰胡搭配。

在台湾,壳仔弦有时也被意译为椰胡小椰胡,然而,较常使用椰胡名称的还是广东(及潮汕)音乐的冇弦(广东大椰胡、潮州大椰胡,椰胡名称只用于书面,口语称冇弦)。

演奏壳仔弦的名家有洪尧进陈冠华、陈冠华的学生林水泉等。

在使用壳仔弦为领奏胡琴(主弦)的乐队中,演奏壳子弦的琴师被称为「头手」、「头手弦仔」、「头手弦」、「主弦」。

主要参考文献

赖达逵,《台湾歌仔戏胡琴音乐研究》,南华大学美学与艺术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2003年,嘉义县大林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