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限電危機

729限電危機是指2017年7月29日到同年8月14日,發生在臺灣的限制用電危機。2017年7月29日,因颱風導致和平電廠輸電電塔倒塌,電廠所生產的電力無法外送,台電備轉容量頓失132萬瓩,由於此前台灣就已面臨缺電,於是全台直接進入從電塔倒塌到修復歷時兩周的限電危機[lower-alpha 1][1]

729限電危機
729 crisis of insufficient power supply in Taiwan
日期2017年7月29日-2017年8月14日
持续时间17天
地点 中華民國臺灣
主题能源
起因和平電廠輸電電塔倒塌
结果公務機關從13時到15時禁止開啟冷氣,並嚴格稽查室內空調溫度低於26度的店家、台電在需量競價上賠本加碼

政府的危機應變

為期兩周的限電危機期間,中央政府除了下令所有公務機關從13時到15時禁止開啟冷氣,並嚴格稽查室內空調溫度低於26度的店家,也指示台電在需量競價上賠本加碼[2][3],引起環保團體抗議。學者李敏則持續警示政府台灣面臨「人為」限電危機,強調「電力系統的裝置容量真的不夠嗎?核一廠一號機與核二廠二號機兩部機組裝置容量超過一百六十萬瓩,這些電力因立法權霸凌行政權而未使用。」、「若需求量大於供應量,不執行『不預警斷電』,發電裝置會因保護裝置動作與系統解聯,供電系統崩潰,造成大區域範圍停電。」[4]

總統

蔡英文總統於臉書發文表示:東澳號第72號(和平電廠)電塔的倒塌造成輸電中斷,是未來兩週供電吃緊的原因。台灣用電需求最高的時候,就是現在夏天中午11點到3點之間。在這個尖峰時段節約用電,就能夠紓解供電的壓力。分散尖峰用電是政府推動能源轉型的既定政策,也陸續在執行,但是,因應這一次突如其來的天災,仍然要靠全民團結一致,國家才能度過難關。[5]

各界反應

2017年8月1日,中華民國立法院院長蘇嘉全配合中央政府「關冷氣」政策,立法院助理鄭照新說:「過去民進黨批評馬政府虛偽,那現在他們自己呢?公部門是用電大戶,在下午1時到3時最熱的時間限電,只是降低公部門辦事效率,這麼熱誰有辦法辦公?如果政府把人的腦能和動能也當作一種效能,那政府的作法並沒有節能,這只是能源轉型失敗又不好意思承認。」[6]

2017年8月2日,響應政院節電政策,民進黨部也關冷氣[7][8]。能源專家黃士修推估,「假設一台冷氣需用電2000瓦,再假設政府有20個部門,每個部門有100台冷氣,換算下來就是400萬瓦的功率,但台灣尖峰用電需求為36000百萬瓦,全國公務機關限時關冷氣頂多省下0.01%的電力。政府目前提出『需量競價』等政策,等於付錢給廠商在尖峰用電時段把產線停下來,讓廠商有利可圖,其實早已實質限電。我國的法定備用容量率是15%,但在政治干預核一廠1號機與核二廠2號機長期無法重啟的情況下,就算加入林口電廠新增的機組,我國的實質備用容量率也僅8%左右,所以每天的備轉容量率都在2至6%之間徘徊,一旦有機組出事,就是準備限電。」[9]

2017年8月2日,「關冷氣政策」開始落實,引發民怨,環保團體批評「關冷氣政策」「無厘頭、荒謬」[10]。總統蔡英文在臉書po文呼籲全民:「因應這一次突如其來的天災,仍然要靠全民團結一致,國家才能度過難關」[11],然而後來被發現在為中華少棒隊加油時穿著長袖。

2017年8月3日下午,中華郵政工會理事長鄭光明郵務士召開記者會高喊「憤怒」、「熱衰竭」、「無奈」等口號抗議。他說,政府一個錯誤政策,造大家非常辛苦、非常憤怒,政府沒有錢就砍軍公教,政府沒有電就叫軍公教限電、不要開冷氣,這真的讓人非常無奈。「郵差在外面忍受高溫,回來進入一個密閉式辦公室,卻在下午1點開始不開冷氣,會中暑、會熱衰竭,誰來負責?」[12]

2017年8月5日,台電大樓執行關冷氣政策,但由於大樓下採用玻璃惟幕,加上不通風,使得工作環境異常悶熱,因此有員工中暑送醫。電力工會副理事長彭繼宗指出,「台電大樓上週下午關冷氣後,由於太陽西曬,辦公室溫度飆升到40度,許多有心血管疾病的同仁出現身體不適。因此,電力工會要求台電公司妥善處理關冷氣的措施」。[13]

2017年8月7日,下午三點一到,由於眾多公家機關準時同時開冷氣,導致台電的電力設備無法乘載瞬間過大的用電需求而故障,造成許多地方跳電。[14]根據《蘋果日報》報導,一名飛官指出,早上6點就要起床並展開一整天的飛行任務及訓練,因此中午是補眠的重要時間,如此才能繼續因應下午及夜間的飛行訓練,中華民國國防部若因限電就犧牲他們寶貴的休息時間,難道是要飛官們「疲勞駕駛」?[15]

2017年8月8日,天氣炎熱,高溫助長用電量,限電危機加劇,財政部下令公股行庫全面配合政院節能政策。台灣銀行宣布每天下午一點到三點關冷氣且持續到當周結束,其他時間冷氣也調高到廿八度。不少行員和辦事民眾熱到爆,打電話到總行抗議。財政部次長蘇建榮強調,因應供電吃緊,財政部在8月1日發文給台銀土銀輸出入銀行國營事業,希望尖峰時段能節約用電[16]。「關冷氣政策」實施一周後,逐漸引發地方政府反彈。[17]

2017年8月9日傍晚,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說:大林火力發電廠一號機已經順利併聯成功,加入系統發電,並在尖峰時段提供20萬千瓦電力供應,有效降低供電緊澀情形。本周供電情形原預估為紅燈,實際情形已轉為橘燈。並宣布:「各行政機關從明天起下午1點時至3點可開冷氣,不過這兩個小時內室溫必須維持28度以上。」且強調「雖然明天可以開冷氣,但供電仍然吃緊,備轉容量真正可以解除紅燈警戒,仍要等到和平電廠電塔修好。 他呼籲大眾仍應持續節電,避免燈號因為不強制關冷氣又轉為紅燈。」[18]同日,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高分貝向政府喊話,勇敢面對缺電事實,在安全無虞下,勇敢啟用核電,再不用核電,台灣經濟明年一定會進加護病房、要用葉克膜來救了!賴正鎰說:「『非核家園』的能源政策是,『講了半天,結果是缺電。』講的都跟事實有所背離,明知現在電力有問題,卻不敢把事實講出來,『這是更嚴重的事情。』他很多企業朋友都因為憂心缺電,開始思考到其他國家去投資。他對這樣的情況感到相當的諷刺。」[19]

2017年8月10日,網友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重啟核一與核四,解決限電危機,並以核能發電盈餘發展綠能;也有網友提案,為公務員抱不平,認為行政院應說明先前限制公家機關下午1時到3時吹冷氣的決策過程。[20][21]

2017年8月14日,毀損的和平電廠輸電電塔經過修復,兩部機組開始滿載供電[22],限電危機暫告落幕。然而15日上午5時許,長時間滿載發電的和平電廠一號機不堪負荷[23]傳出破管故障解聯,限電危機再起。台灣電力公司估計當日尖峰用電與前一週(颱風過境後一周)類似,尚能維持供電警戒「橘燈」[24]。惟當日臺灣的總用電量高於台電的預估並創下歷史新高[25]

學界意見

8月11日,中華民國核能學會常務理事葉宗洸表示,「過去一個禮拜經歷限電三溫暖,週一和週二供電備轉容量亮紅燈,下午1時到3時要公務單位不准吹冷氣,民眾洽公非常熱,現在政府能源政策一意孤行,未來這幾年缺、限電會持續不斷發生,對國計民生產生影響令人冷汗直流。日前經濟部說在窮盡一切努力、確保機組安全無虞、社會有共識等三條件下,才可能考慮重起啟動停機中的兩部核能機組,目前台電可用發電設備都已投入供電,總發電量仍不敷需求,更花大把銀子買回工業用電,算不算已窮盡努力?台電目前三部核電機組正在運轉,透過同型機組正常運作,是不是證明確保機組安全無虞,停止運轉的兩座電廠也都已經通過原能會安全檢查,只要原能會同意,這二個機組很快就能上線通電,同型機組都已運轉,為何這二部機組要閒置;另有媒體民調過半民眾贊成重啟核電,是否代表社會已有共識?」[26]

中華民國核能學會理事李敏表示,「將帥無能熱死三軍,不重啟核一和核二停機機組,現在要需量競價買回工業用電權利,一天可能要浪費7200萬元,若不啟動,用天然氣,一天也要2千萬到3千萬,政府不是財政困窘嗎,為何要浪費這個錢,呼籲蔡政府懸崖勒馬,修正能源政策,現在還來得及,過了今年,想勒馬都來不及了,現在是一個契機,現在我們已經發生限電了,民間不願意投資,在台灣資源有限的地方,要怎麼支撐下去,未來能源供電都沒有把握,未來怎麼辦,企業家拍拍屁股就走,留下來的人要怎麼辦。」[26]

建言

  1. 核電有助能源安全,我國無須自廢武功,英國淘汰老舊核電廠後,將再新建核電廠,美國也有新核電廠興建中,中國更是積極發展核電,希望減少對煤炭依賴,日本自己經歷福島事故後,已經有12部機組通過更嚴格審查,有5部機組更恢復運轉。
  2. 短期內應盡速重啟核一廠1號機和核二廠2號機,未來應在安全無虞且核燃料獲得適當處置下,同意核一、二、三廠延役,每年將可提供400億度電量。
  3. 盡速重啟核四廠並完成後續啟動測試,確認安全無虞下商轉,每年將可提供210億度電力。
  4. 應以核養綠,要務實面對,要有足夠後援支撐能源發展,不要把目標訂太高,為何現在能源政策令人冷汗直流,因現在政府做法,先去掉核電再發展再生能源,但發展再生能源遇到問題,無法解決,卻把核電廢掉,若連後援都沒有,未來如何發展。[26]

備註

  1. 由於供電量不足,行政院下令所有公務機關從13時到15時禁止開啟冷氣,並將嚴格稽查室內空調溫度低於26度的店家。

參見

參考文獻

  1. . NOWnews 今日新聞. 2017-07-30 [2017-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6).
  2. . 中華日報新聞網. 2017-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0) (中文(臺灣)).
  3. 邱金蘭. . 聯合財經網. 2017-08-02 [2017-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0) (中文(臺灣)).
  4. 李敏. . 聯合新聞網. 2017-08-06 [2017-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0) (中文(臺灣)).
  5. 李欣芳.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7-08-01 [2017-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9) (中文).
  6. 劉宛琳. . 聯合新聞網. 2017-08-01 [2017-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0) (中文(臺灣)).
  7. 曾薏蘋. . 中時電子報. 2017-08-02 [2017-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0) (中文).
  8. 丘采薇. . 聯合新聞網. 2017-08-02 [2017-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0) (中文(臺灣)).
  9. 陳熙文. . 聯合財經網. 2017-08-02 [2017-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0) (中文(臺灣)).
  10. 劉力仁.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7-08-02 [2017-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0) (中文(臺灣)).
  11. . 蘋果日報. 2017-08-02 [2017-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0) (中文(臺灣)).
  12. . 蘋果日報. 2017-08-03 [2017-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0) (中文(臺灣)).
  13. 中時電子報. . 中時電子報. 2017-08-06 [2017-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0) (中文(臺灣)).
  14. 楊文琪. . 聯合新聞網. 2017-08-07 [2017-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0) (中文(臺灣)).
  15.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7-08-07 [2017-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0) (中文).
  16. 聯合新聞網. . 聯合新聞網. 2017-08-09 [2017-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0) (中文(臺灣)).
  17. . 聯合新聞網. 2017-08-09 [2017-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0) (中文(臺灣)).
  18. 聯合新聞網. . 聯合新聞網. 2017-08-09 [2017-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0) (中文(臺灣)).
  19. 張語羚、譚淑珍. . 中時電子報. 2017-08-10 [2017-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0) (中文(臺灣)).
  20. 周佑政. . 聯合新聞網. 2017-08-10 [2017-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0) (中文(臺灣)).
  21. 李姿慧. . 蘋果日報. 2017-08-11 [2017-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0) (中文(臺灣)).
  22. 潘智義. . 中央通訊社. 2017-07-30 [2017-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6).
  23. 蔡怡杼. . 聯合財經網. 2017-08-15 [2017-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6) (中文(臺灣)). 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表示,今天的全台大停電最根本原因在於台灣電力備用容量的長期不夠,若備用容量夠時,大潭電廠今天就可以好好停機檢修。
  24. 林涵. . 自由時報. 2017-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6).
  25. 東森新聞. . 東森新聞. 2017-08-15 [2017-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8) (中文).
  26. 李姿慧. . 蘋果日報. 2017-08-11 [2017-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0) (中文(臺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