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
中暑或热病亦称热疾病是因高温而造成的疾病通常是受室外的空气的高温多湿或阳光过久直接照射人体等造成体温不正常上升所引起的症状或疾病。轻度的热疾病包含热痉挛、热昏厥、热水肿。重度热疾病则包括热衰竭及热射病。[1][2][3]
热衰竭 | |
---|---|
类型 | 体温过热、疾病 |
分类和外部资源 | |
医学专科 | 急诊医学 |
ICD-10 | T67.3 - T67.5 |
ICD-9-CM | 992.3-992.5 |
DiseasesDB | 5690 |
MedlinePlus | |
eMedicine | emerg/236 |
MeSH | D006359 |
症状
热失神 | 热疲劳 | 热痉挛 | 热射病 | |
---|---|---|---|---|
意识 | 消失 | 正常 | 正常 | 高度障碍 |
体温 | 正常 | ~39℃ | 正常 | 40℃以上 |
皮肤 | 正常 | 冷 | 正常 | 高温 |
流汗 | (+) | (+) | (+) | (-) |
热失神
热痉挛
热痉挛通常发生于人类运动后,因为只补充水分但没有补充电解质的时候,而因低血钠导致发生部位抽筋,称为热抽筋。热抽筋通常发于人类肩膀和大小腿。治疗方法是患者应移到阴凉的地方并替病患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
热射病
热射病属于重度中暑,病患通常会昏迷等意识改变,且会有超过摄氏40℃的体温。热射病常常附带无汗症或流很多汗的状态。
热衰竭
热衰竭通常因因高温环境热产生,并会出现包括肌肉痛、喘气、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和疲劳等的症状。治疗方法是应移病患到阴凉的地方,并为患者补充足够水分和电解质。症状有无力感、全身倦怠、头痛、恶心、晕眩、虚弱、多汗、体温正常或稍高,但不会高于40℃,温度调节中枢也还没有被破坏。[4]
热昏厥
热昏厥是人类因天气热而导致脱水,并于人类的姿势产生变化时,因为低血压而出现较为短暂的昏厥。患者通常会发生短暂的昏厥状况,但这个状况只会维持约半分钟以内,患者就会自然地清醒。出现热昏厥患者,治疗方法是让患者休息并立刻补充足够的水分。症状类似低血压,主要是因体液分布不均,使脑部血流量不足所引起。[5]
热水肿
症状通常为下肢水肿,主要是因夏日湿气过重影响皮肤散热,体内湿气过重所引起。[6]
预防方法
在活动上要避免在一日中最热的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并避免进行剧烈活动,若感到不适就要立刻休息。需要经常补充水分,使排尿颜色尽量清澈且味道清淡,也可以喝运动饮料补充电解质及热量。户外活动尽可能做好防晒,并穿着排汗效果较佳或颜色较为浅色的衣物。[7]
参见
参考数据
外部链接
- 日本红十字相关网页
- 日本体育协会相关网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热中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