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臺北市議會議員選舉

1973年臺北市議會議員選舉,即臺北市第二屆市議員選舉,於1973年12月1日舉行投票,選出臺北市議會的49席議員。其中,中國國民黨提名的45位候選人全數當選,無黨籍者則有4人當選。

臺北市第二屆市議員選舉

1973年12月1日 (1973-12-01)

臺北市議會全部49席議席
獲得過半多數需25个席位
投票率60.57%
  第一大黨
 
领袖 蔣中正
政党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赢得席次 45席
得票數 508,827
得票率 84.14%

选前議長

林挺生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當選議長

林挺生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本次選舉的法源依據為1973年8月修正公布之《臺北市議會組織規程》、《臺北市公職人員選舉罷免規程》及《臺北市妨害選舉罷免取締辦法》,由臺北市政府民政局依《臺北市公職人員選舉罷免規程》設立選舉事務所辦理。

選務事項

選務革新

  • 考量都市工商行號多於上午8時上班開工,為鼓勵投票,將投票開始時間從上午8時提前至上午7時30分。
  • 為避免投票人名冊造冊錯誤,投票人名冊不僅在各里辦公處公告供民眾自由閱覽,亦由各區公所及各戶政事務所按戶送往住戶核閱。
  • 公辦政見發表會的場次相較於上次市議員選舉的34場,大幅增加至76場。
  • 遴選1,200位大學生擔任投開票所監察員。
  • 創設選務聯繫速報系統,投開票當日使用電話和警察廣播電臺速報開票結果與傳達重要事項。

工作日程

  • 1973年7月16日:成立「臺北市第二屆市議員選舉籌備小組」
  • 1973年8月22日:選舉公告
  • 1973年10月2日:成立選舉事務所,舉行第一次選舉委員會議
  • 1973年10月27日~11月5日:受理候選人登記之申請
  • 1973年11月16日:候選人抽籤及座談會、編印製選舉公報
  • 1973年11月16日~11月20日:陳列投票人名冊並挨戶送閱
  • 1973年11月21日:公告候選人及助選員名單
  • 1973年11月27日:公告各選舉區公民人數
  • 1973年12月1日:投票(上午7時30分至下午5時)、開票
  • 1973年12月13日:公告當選人名單
  • 1974年1月31日:裁撤選舉事務所

選舉結果

當選的49席議員當中,有31人為連任,18人為新任。

第一選舉區(士林區北投區大同區

  • 魏益民於1973年11月15日撤回登記。
  • 該選舉區為同額競選,依照《臺北市公職人員選舉罷免規程》第52條規定:「選舉候選人數未超過或不足各該選舉區應選出之名額時,……市議員之選舉,應以所得票數超過該選舉區應選名額,除該選舉區公民總數所得商數之五分之一者為當選。……」,即當選標準票數為3,883票[1]:91
  • 其中應有婦女當選名額1名,高惠子得票數雖未達當選標準票數,仍以婦女保障名額當選。
臺北市議會第二屆議員選舉第一選舉區選舉結果[1]:374–385
號次 候選人 政黨 得票數 得票率 當選標記
1 羅文富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0,863票 10.23% 當選
2 黃聯富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1,682票 11.00% 當選
3 高惠子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2,996票 2.82% 當選
4 黃世溫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3,528票 12.74% 當選
5 楊烱明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4,215票 13.38% 當選
6 張朝枝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9,341票 8.79% 當選
7 林振永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8,765票 8.25% 當選
8 葉潛昭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4,393票 13.55% 當選
9 林文郎 無黨籍 7,428票 6.99% 當選
10 莊阿螺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3,001票 12.24% 當選
選舉日期1973年12月1日選舉人數194,128人
投票率56.21%投票人數有效:106,212人
無效:2,904人

第二選舉區(松山區內湖區南港區

  • 李紀春於1973年11月12日撤回登記。
  • 其中應有婦女當選名額1名,周英英以婦女保障名額當選。
臺北市議會第二屆議員選舉第二選舉區選舉結果[1]:386–395
號次 候選人 政黨 得票數 得票率 當選標記
1 周英英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288票 1.08% 當選
2 荊鳳崗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5,720票 13.14% 當選
3 陳俊雄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1,432票 9.56% 當選
4 林利錟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1,830票 9.89% 當選
5 王昆和 不明 6,312票 5.28%
6 闕宗仁 不明 6,000票 5.02%
7 張宗明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1,691票 9.77% 當選
8 陳健治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3,049票 10.91% 當選
9 譚鳴皋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6,109票 13.46% 當選
10 林穆燦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0,218票 8.54% 當選
11 王博文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5,990票 13.37% 當選
選舉日期1973年12月1日選舉人數195,474人
投票率62.87%投票人數有效:119,639人
無效:3,252人

第三選舉區(建成區延平區中山區

  • 林富村於1973年11月15日撤回登記。
  • 其中應有婦女當選名額1名,盧林素妴以婦女保障名額當選。
臺北市議會第二屆議員選舉第三選舉區選舉結果[1]:396–407
號次 候選人 政黨 得票數 得票率 當選標記
1 王武雄 無黨籍 10,614票 9.27% 當選
2 林挺生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9,634票 17.14% 當選
3 林義盛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2,010票 10.49% 當選
4 張俊男 不明 1,359票 1.19%
5 陳怡榮 不明 7,160票 6.25%
6 陳瑞卿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6,328票 14.26% 當選
7 陳鶴聲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1,166票 9.75% 當選
8 盧林素妴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212票 1.06% 當選
9 潘天祿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2,874票 11.24% 當選
10 黃馨葆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9,746票 8.51% 當選
11 王友祿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2,434票 10.86% 當選
選舉日期1973年12月1日選舉人數190,152人
投票率61.49%投票人數有效:114,537人
無效:2,381人

第四選舉區(大安區城中區龍山區

  • 其中應有婦女當選名額1名。
臺北市議會第二屆議員選舉第四選舉區選舉結果[1]:408–419
號次 候選人 政黨 得票數 得票率 當選標記
1 舒子寬 無黨籍 4,453票 3.50%
2 周恂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2,411票 9.76% 當選
3 周陳阿春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9,776票 7.69% 當選
4 吳玉盛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7,327票 5.76% 當選
5 鄭瑞齋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8,653票 6.81% 當選
6 張俊宏 無黨籍 6,941票 5.46%
7 林鈺祥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3,413票 10.55% 當選
8 王寵鈞 不明 4,266票 3.36%
9 蔣淦生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9,502票 7.47% 當選
10 紀榮治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8,250票 6.49% 當選
11 張同生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2,130票 9.54% 當選
12 羅建斌 不明 1,121票 0.88%
13 林中 無黨籍 11,251票 8.85% 當選
14 王兆釧 無黨籍 2,604票 2.05%
15 張建邦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5,032票 11.82% 當選
選舉日期1973年12月1日選舉人數219,779人
投票率59.38%投票人數有效:127,130人
無效:3,385人

第五選舉區(古亭區雙園區景美區木柵區

  • 其中應有婦女當選名額1名。
臺北市議會第二屆議員選舉第五選舉區選舉結果[1]:420–431
號次 候選人 政黨 得票數 得票率 當選標記
1 張元成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3,300票 9.69% 當選
2 侯春夏 不明 941票 0.69%
3 吳敦義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8,928票 6.51% 當選
4 高金殿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6,473票 4.72% 當選
5 花松村 不明 2,039票 1.49%
6 林俊頴 不明 1,705票 1.24%
7 康義雄 不明 4,251票 3.10%
8 鄭娟娥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9,594票 6.99% 當選
9 許炳南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7,205票 12.54% 當選
10 周洪根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6,880票 12.30% 當選
11 林良平 不明 5,045票 3.68%
12 林榮剛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0,570票 7.70% 當選
13 鄭興成 無黨籍 12,398票 9.04% 當選
14 李黃恒貞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0,776票 7.85% 當選
15 陳良光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8,608票 6.27% 當選
16 楊黃秀玉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8,484票 6.18% 當選
選舉日期1973年12月1日選舉人數224,276人
投票率62.70%投票人數有效:137,197人
無效:3,433人

參考資料

  1. . 臺北市: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1973-1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