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荣洛

黄荣洛1926年—2017年8月11日),台湾苗栗县南乡人,台湾客家文史工作者。

黄荣洛
出生1926年
日治台湾新竹州竹南郡南庄
逝世2017年8月11日(2017岁—08—11)(90—91岁)
台湾桃园市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26年-1945年)
 中华民国(1945年-2017年)
伴侣李秋妹

生平

黄荣洛为南乡人[1],1926年出生[2],先祖为曾带领赛夏族攻打竹南闽南的黄祈英[1],父亲曾历经南事件[2]

黄荣洛在日治时期从桃园农校毕业后曾至新竹商校教书,后到延平学院读经济学,就业时考进林务局任到技佐。婚后,与妻子李秋妹育有一子三女。黄荣洛曾一度至回南任农会总干事,之后搬到新竹县竹东镇接下父亲的碾米厂。[1]

平日,黄荣洛会去新竹各地收集奇石,将在竹东镇大同路的房子摆满石头,但一天在溪边时领悟到再活二十年也不可能搜尽,改以仔细品味现有收藏,兼发展其他兴趣[3]。1984年,黄荣洛偶然读到日文书《靖台之殿下》,勾起了作历史调查的兴趣[4]。这年,他也因铃木清一郎的《台湾旧惯冠婚葬祭年中行事》启发,开始研究并记录客家民俗[2]

1985年,黄荣洛以替客家留下纪录为志向,停下米店生意,大量阅读旧书,进行田野调查,投稿到苗栗《中原》杂志等刊物[1]。黄荣洛早期兴趣是家乡的客家族人的抗日史,如吴汤兴北埔事件、南事件,并亲自搜集原始数据来研究,而不是满于二、三手文献[5]。1985年8月,黄荣洛从买卖民艺品的曾吉造手中获赠十一张客家山歌手抄本,便找研究客家山歌诗的陈运栋帮忙修改错字,定名为〈渡台悲歌〉,成为台湾客家文学上的重大发现之一[4]。黄荣洛所发现的嘉庆九年(1804年)〈渡台带路切结书〉,也是被视为珍贵的移民史料[5]。在1987年采访时,黄荣洛家中摆满各式各样的杂志、典籍、数据,如《理蕃志》、《台湾警察沿革志》等[6]。黄荣洛会很大方的将古籍孤本借给需要的人,但绝对不出卖以利己生[4]

对这位骑着单车四处寻访台湾史料及客家文化的黄荣洛,翁佳音称为「乡土研究的老怪物」[4]钟肇政则称赞黄荣洛的成果,「是用双脚『跑』出来的」[1]。此外,黄荣洛还会纪录乡野奇谭,如灵异故事与地方传说[2]

至1999年黄荣洛获新竹县文化中心推荐在台南市立文化中心获颁民俗艺术特别贡献奖时,他已出版《渡台悲歌--台湾的开拓与抗争史话》、《乡土点滴》、《台湾客家传统山歌集》、《北埔事件文集》、《台湾客家民俗文集》、《台湾客家词汇》、《俗谚来历文集》等书[7]。2007年10月4日,第十四届全球中华文化艺术薪传奖揭晓,黄荣洛获台湾客家文化奖[8]。2008年7月12日,总统马英九亲自颁赠客家贡献奖语言文史类给黄荣洛[9]

2010年,黄荣洛右眼弱视越来越严重,认为自己后悔投入客家文史研究太晚,说应该要把米店早十年收起[1]。2017年4月,黄荣洛因病重住进桃园的护理之家,尽管家属出售他先前收藏的奇石来筹措病费,但黄荣洛依然在8月11日去世[2]

参考

  1. 罗缃纶. . 联合报. 2010-05-23 (中文(台湾)).
  2. 李忠宪. . 自由时报. 2017-09-01 [2022-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8) (中文(台湾)).
  3. 余学俊. . 民生报. 1987-03-31 (中文(台湾)).
  4. 黎大康. . 联合晚报. 1991-05-07 (中文(台湾)).
  5. 尹章义. . 民生报. 1989-09-16 (中文(台湾)).
  6. 余学俊. . 民生报. 1987-04-29 (中文(台湾)).
  7. 刘瑞祺. . 中国时报. 1999-05-26 (中文(台湾)).
  8. 王瑞伶. . 联合报. 2007-10-05 (中文(台湾)).
  9. 郭穗. . 自立晚报. 2008-07-11 [2022-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8) (中文(台湾)).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