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昆岩

黄昆岩1933年12月11日—2012年2月20日),台湾新竹人,是国际上研究干扰素感染免疫的知名学者,也是知名的人文讲座的教育家及作家。曾任国立成功大学医学院创院院长、全国医学院评鉴委员会(TMAC)主任、游说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WHO)之NGO团长、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国立成功大学医学院名誉教授、教育部顾问等职。

黄昆岩
台湾学者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933-12-11)1933年12月11日[1]
日治台湾新竹州新竹市
逝世2012年2月20日(2012岁—02—20)(78岁)
 美国马里兰州伯塞斯达市
学历
经历

黄昆岩的著作等身,其中《医生不是天使:一位医生作家的人性关怀》一书被多所医学院选为指定教材、《黄昆岩谈教养》一书引起广大回响,众多机关学校媒体推荐必读书目。

生平

黄昆岩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医学系,又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获得微生物学博士学位,是国际知名病毒学家,他精通汉语日语德语英语四种语言。[2]他对教育事业颇多贡献,创立了国立成功大学医学院。[2]

2012年,黄昆岩去世,在美国马里兰州伯塞斯达市殡仪馆举行了告别仪式,骨灰安葬于台湾。[2]

著作

  • 1998年:《莫札特与凯子外交》
  • 1999年:《外星人与井底蛙》
  • 2000年:《医眼看人间:一位医学作家的人生笔记》
  • 2003年:《医师不是天使:一位医生作家的人性关怀》、《SARS的生聚教训》
  • 2004年:《生死关头见豁达:黄昆岩医院谈生命省思》、《黄昆岩谈教养》
  • 2006年:《黄昆岩给青年学生的十封信》
  • 2007年:《黄昆岩回忆录:成大医学中心创建始末》
  • 2008年:《我不一样的人生─ 黄昆岩自传》

亲属

黄昆岩一共有3个女儿,均在美国求学。[3]

生平年表

西元 记事 备注
1933年
(昭和8年)
12.11 出生于台湾新竹市。 父:黄亨吉;母:杨氏。
1939年 就学于新竹小学(现在的东门国小)。 很早就以写字很美而有名;每年夏天一定参加习字会。
1943年 11月25日(感恩节)在新竹医院旁,飞虎航空队自中国昆明,飞越台湾海峡,目睹空袭轰炸新竹日军机场,即新竹空袭 (昆明到台湾直线距离逾1800公里,P40航程约1100公里,起飞机场恐须确认)
1945年 疏开至芎林(现在之新埔镇)犁头山乡下,转念徒步30来分钟外之(现之竹北市)六家国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分配至新竹南门的新兴国小继续学业。

1946年 考入新竹中学(初中部)。 看得懂日文书,也讲一口流利的日语。
1947年 大哥(黄昆耀)于二二八事件中被诬陷而受严刑拷打、关押45天;二哥(黄昆河)则为15天;当局(警、宪)贪腐严重,家庭为营救两人,几乎倾家荡产。 2月28日,台湾发生二二八事件
1949年 考入新竹中学(高中部)。16、17岁那几年,即拾起了读书的习惯;并奠定了厚实的外语、文(包括英语、文)能力之基础。 任竹中合唱团指挥,曾在新竹国民戏院公演。由竹中苏森墉老师作曲,辛志平校长作词的《新竹中学校歌》,也是由此合唱团练好,在周会演唱后由全体师生选定。
1952年 竹中毕业,考入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医科(医学系)。

12月,父亲病逝。

医预科(医学系前两年)时加入学校之钟声合唱团任第二指挥,并负责乐谱之钢板刻写。
1953年 修习德文拉丁文 一年德文下来,已能看懂《茵梦湖》(Immensee)等短篇小说。
1959年 医学系毕业。

预备军官役(预备军官第八期)。

分发至澎湖马公海军第二医院。
1960年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外科住院医师(第一年 fixed intern, 第二年方为住院医师)。
1961年 03.25 与同为台大医学系同学的谢惠美医师结婚。
1962年 离开外科,进入美国海军第二医学研究所从事基础医学研究。
8月,长女黄岫清出生。
(美国)海军第二医学研究所(Naval Medical Research Unit No. 2, NAMRU-2),隶属于美国海军医学研究院Naval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de, NMRI)
1963年 芝加哥大学退休教授、海军医学研究院微生物主任、华府乔治华盛顿大学兼任教授—哥顿教授 (Prof. Francis Gordon) 推荐,负笈美国,于乔大修博士学位。经哥顿教授引荐,任职海军医学研究院,铨叙为第九等公务员 任职海军医学研究院(1963年-1968年)。

修习外文必修之一:法文。
11月23日,美国总统约翰.甘迺迪遇刺。

1964年 妻、女自台至美团聚共住。 居 Pooks Hill 。
1966年 于乔大获得博士学位。 博士论文:Metabolic Activity of the Trench Fever Rickettsia, Rickettsia quintana; (JOURNAL OF BACTERIOLOGY, Mar., 1967, Vol. 93, No. 3; p. 853-859; Received for publication 24 October 1966)
1967年 双胞胎女儿:岫安、岫宁出世。 年底购屋移居 1600 Jonson Avenue 。
1968年 于乔大任教(1968年-1984年)。 发表研究论文于Science:Interferon Induced by Plasmodium berghei; Author(s): Kun-Yen Huang, Warren W. Schultz, Francis B. Gordon; Science, New Series, Vol. 162, No. 3849 (Oct. 4, 1968), pp. 123–124. 担任教授长达16年,并成为享誉国际的微生物学家,专长研究干扰素感染免疫学
1969年 夫人至乔大病理科受训。 央请二姐(锈莺)至美帮忙照顾女儿们。
1972年 帮忙林宗义教授于4月1日:《纽约时报》刊登「台湾人民自决宣言」之六字挥笔。

开始被列入台湾政府之(入境)黑名单中。
『我在一九六三年到一九八二年间旅居美国多年。由于我出身于道地的本土家庭,所以对台湾的政治途自有一番见解与主张,我心里是觉得台湾人民该自决政治前途的,我也相信再小的国家与隔邻的大国并非不可并立,问题只在周围的大国会不会尊重小国的国格而已。所以我同情在海外奋斗的台独分子。但我并非政治激进人土,也没有任何政治野心,所以虽然有上述意识,仍和驻美国大使馆诸先生们来往甚笃,直至台美断交,我驻美使馆改为代表处后,这关系也一直维系良好,没有想到这种关系却成为我回国通关时,一定得「等一下」的滥觞。』

[4]

1974年 迁居维吉尼亚州维也纳。
1977年 9月,回台湾担任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1977年-1978年)。
认识美籍异议人士艾琳达(Linda Arrigo)。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1977年-1978年)
1978年 曾受推荐为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院长候选人。
1月31日,与时任行政院院长之蒋经国会面。
1979年 夫人肠胃不适开刀。
1981年 6月22日-7月22日,自美赴上海第一医学院(现改名为上海医学院,并入复旦大学)讲学一个月。6月23日,获颁上海第一医学院名誉教授。
陈文成事件未直接回台,转飞东京。
美国卡内基美隆大学统计系助理教授陈文成博士,于7月3日,在国立台湾大学研究生图书馆旁被谋杀身亡。
1982年 1月20日,受乔大校长委托,向国立成功大学夏汉民校长所领队,为筹划医学院五人美、欧、日之考察团演示文稿。
3月18日,应国立成功大学夏汉民校长邀请,自美返台负责筹建当时列为国家十四大建设之一的成大医学中心
3年19日,初次访视台南国立成功大学,与夏汉民校长面谈。
3月22日,结束台南之旅。
3月23日,由成大安排,与李国鼎先生见面;谈话中极力促其回国效力,并语多勉励(李先生时任行政院政务委员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央研究院中美科学学术合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研究院评议员行政院科技顾问组召集人、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委员)。
9月22日,回国就任成大医学中心筹备小组运行秘书,筹备工作于国立成功大学成功校区行政大楼隔壁的电算中心二楼正式开始。由校方安排李美颖小姐任其秘书襄赞。
在乔大受美国医学生联会选为年度最优良教师,获颁「金苹果奖」。

「革新胜于沿袭」是院长创办医学院的理念结晶。
7 月,决定成大采取(五年制)学士后医学系的学制。
李先生后来为成大医学院的成立催生,尤其把劳保局迁入成大当时的预算而促使行政院同意。
此后下半生完全奉献给台湾,对提升台湾南部医学教育与医疗品质尤其居功厥伟;他从无到有、一手完成这项庞大艰巨的工程,外从建筑蓝图设计、一砖一瓦都亲自参与挑选督工,内自师资延揽培育、医疗设备规划甚至课程内容,全心投入,由此奠定成大医学院及医院的现代化基础,使成大成为台湾南部的医疗重镇,培养无数优秀医师,造福乡亲,黄院长功不可没。[5])

台湾驻华府代表处负责安全工作之主管,反应被列入黑名单问题之困扰,获允解决。然仍通过时任成大主任秘书之李茂雄教授,于12月27日具保填写保证书后方确实解决。

暂居成功校区迎宾苑201室。
国立成功大学医学院创院院长及教授(1982年-1999年))

1983年 2月为成大医学中心之建筑设计,与建筑系吴让治教授及许建筑师等,专程至日本参观独协医科大学东海医科大学筑波大学
1984年 春天,募款设立成大暑期学生研究奖学金。
8月14日,收到第一具遗体,可供医学生解剖实习用。
1985年 02.15 成大医学中心硬件建设动土施工。
曾于1984年建议美国在华医药促进局接受美国先灵药厂Scherring USA, 现已改组为 Scherring Plough)所捐赠之捐款创立暑期研究奖学金先灵药厂于本年暑假仿照成大暑期学生研究奖学金,正式成立先灵暑期研究奖学金
主持计划胸腺激素对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实验动物之影响 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thymic hormones on experimental herpes simplex virus infections.(行政院国科会)(1985年-1989年)。
1989夏,国科会亦接受建议,仿制提供设立全国大专学生研究工作奖学金(1000 名额)。
1986 04.02 赴西德法兰克福,为医学中心硬件建设之磁砖出面与 Anna Werk 公司交涉交货日期。
1988 2.14 母亲辞世。

  • 9月,向台南扶轮社劝募建造医学院大门口之升旗台。
  • 1989 主持计划融合瘤南部研究中心 = Hybridoma research center in southern Taiwan(行政院国科会1989 ~ 1994)。
    1990 06.15 医学图书馆内之「武田书坊」开幕。
    1991 12月,石泉广场陶壁誓词希波克拉底誓词)装竣。
    主持计划表皮葡萄球菌细胞外黏泌物在临床诊断上的意义及其对免疫能力影响之生物及化学特性(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taphylococcus)(行政院国科会)。
    陶壁誓词由院长执笔书写、朱邦雄先生陶瓷烧造、韩良诚医师捐助
    1992 主持计划自感神经诱发技术对痉挛式脑性痳痹儿童上肢拿物能力之疗效;凌汶, 黄昆岩主持;行政院国科会科资中心。
    1995 卸任国立成功大学医学院院长。

    获德国 Giessen 药厂奖学金(「西方医学历史巡礼」),至欧洲医学据点巡礼:瑞士苏黎世苏黎世大学医学历史博物馆德国渥兹堡渥兹堡大学慕尼黑慕尼黑大学医学研究所苏格兰爱丁堡病理博物馆英国伦敦卫尔康医学历史研究院
    在苏黎世到托马斯.曼(Thomas Mann)(犹太裔德国人,1929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之墓献花。

    第一届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伦琴(Wilhelm Konrad Roentgen)即在渥兹堡大学发现 X光
    西博德博物馆主要在慕尼黑(西博德亦出身于渥兹堡;对日本西方医学贡献极大)。
    苏格兰爱丁堡病理博物馆(Surgeons' Hall Pathology Museum,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dinburgh)
    伦敦卫尔康医学历史研究院(Welcome Institude of Medical History)(图书馆)。

    1996 Project HOPE(美国霍浦基金会)顾问(1996 ~ 1999)。
    至德国南部 Prien 的小镇内一所德语学校学德文、会话五周。
    1997 接受为清华大学校长遴选之候选人;虽雀屏中选,然因遵守台、美两国有关双重国籍法规规定,故而放弃。
    1998 2月,出版《莫札特与凯子外交》(中华日报发行)。

  • 继续为国服务,至国家卫生研究院代理临床研究组组主任时,主导国卫院竹南科学园区的建筑设计与建造其永久设施;并参与、主持国卫院院徽标志设计。
  • 10.08 奉命,代表台湾美国华府,出席美国教育部外国医学教育及评鉴委员会(NCFMA)的公听会答辩。最后被判定判定台湾的医学系评鉴制度与美国无法相比,换言之之,是不及格。
  • 11月底前,写了一详细的《医学系评鉴制度建议书》(以下简称医评会),目的在设立中立而公正,且持久性的评鉴制度。
  • 12.16 任医评会规划委员会召集人。
  • 任「天下康健杂志社」专栏作家(1998 ~ 2004)。
  • 夏,国家卫生研究院院外研究业务处处长张仲明教授及吴成文院长曾经先后单独或联袂一起来到台南,敦促接受该院的职位,为该院之中医研究开创一条新的路。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黄碧端教授之命,代表台湾赴美国华府,出席 NCFMA 的公听会,并为该会所做对台湾医学院评鉴制度的不利评价做一番答辩。

    教育部于 12.16 召集全国医学院之代表开了一讨论会,并经该会一致通过上述所撰写之计划。

    1999 1.1 出版《外星人与井底蛙》;远哲科学教育基金会出版。

  •  春教育部委托教授规划医学院评鉴之新机制。
  • 6.25 ~ 29 一连五天,以国际观察员身分参加,澳洲医学评鉴会(Australian Medical Council)对于澳洲西部城市柏斯西澳大学医学院评鉴活动。
  • 国立成功大学医学院名誉教授(1999 ~ 2012)。
  • 完成《评鉴手册》之编写
    国家卫生研究院临床研究组主任(1999 ~ 2004)。
    2000 4.1 《医眼看人间》出版 (天下生活)。

  • 8.1 台湾医评会(TMAC)正式成立;任主任委员(2000 ~ 2010)。
  • 11.10 参加 21 世纪医学教育研讨会(中山医学院大庆院区)。
  • 率团赴欧洲游说台湾加入 WHO,协助政府推动国民外交,拓展国际空间。
  • 医学院评鉴委员会」(Taiwan Medical Accreditation Council, TMAC)
    2001 开始对全国各医学系进行定期之评鉴,为台湾医学教育奠定重要的里程碑。
    2002 3.1 以医学院评鉴委员会主任委员身份赴美国外国医学教育及评鉴委员会(NCFMA)答辩,获得美国医学评鉴「相比拟」(comparable) 的认可,是台湾医学教育与国际接轨的重大起步。

  • 受聘为教育部医教会常务委员兼召集人(2002 ~ 2010),在任八年为台湾医学教育奋斗,撰写针砭入里之「台湾医学教育白皮书」,由此订定TMAC评鉴之近、中、远程目标。 09.10 出版《医师不是天使:一位医师作家的人性关怀》(健行文化出版)。
  • 2004.9.27 再由该委员会(NCFMA)追踪通过。

    外国医学教育及评鉴委员会(NCFMA)亦译「国外医学教育暨评鉴认可审议会」。
    《医师不是天使:一位医师作家的人性关怀》被多所医学院选作指定教材。

    2003 03.19 赴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参加世界医学教育联盟大会,发表演说;分析了台湾医评会初步成功的重要因素。
  • 12.01 出版《SARS的生聚教训 : 从个案轨迹谈伦理思省》;黄昆岩等着;教育部出版。
  • 任「中华日报」「岫庐集」专栏作家(1998 ~ 2004)。
  • 世界医学教育联盟--世界卫生组织的外围组织。

    有鉴于 TMAC 的成功经验,教育部已于 2006.1.1 成立高等教育评鉴中心为独立之评鉴专职机构,TMAC 于该年乃脱离国卫院,正式迁入成为该中心之一部分,但仍维持其独立运作之特性。

    2004 02.14 代表教育界于总统候选人辩论会中向候选人提问有关「教养」之问题。
    10.01 出版《黄昆岩谈教养》(联经)。

    12.01 出版《生死关头见豁达:黄昆岩医师谈生命省思》(健行出版)。
    出版《医学这一行》;黄昆岩等作;天下远见出版。
    任「联合报」「缤纷版」专栏作家(2004 ~ 2005)。

    2005 09.30 ~10.01 参加「打造健康台湾-思想的、社会的、医学人文教育的」研讨会之医学教育与社会责任座谈会为与谈人。

    7.1 出版《黄昆岩谈人生这堂课》(= On life's lessons, 健行文化出版)。

    该研讨会由行政院卫生署国民健康局中国医药大学社团法人台湾社会改造协会主办
    2006 02.01 出版《黄昆岩谈人文素养》(健行文化出版)。
    05.16 出版《给青年学生的十封信》(联经)。
    11.20 出版《黄昆岩的人生启思录》(时报文化)。
    2007 04.23 出版《黄昆岩回忆录:成大医学中心创建始末》(联经出版)。
    2008 在黄教授积极与「世界医学联盟」联系和争取下,台湾虽非会员国,但得以参与「西太平太平洋地区医学教育组织」(Associ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in Western Pacific Region, AMEWPR)会议,使台湾医学教育渐受亚洲国家的注视;当时被视为重大外交突破。

  • 促成教育部成立「台湾护理教育评鉴委员会」(TNAC)。对医学教育的关注也同样表现在护理教育之品质提升。 06.10 出版《我不一样的人生:黄昆岩自传》(联经)。
    08. 出版《给大学新鲜人的12封信》;黄昆岩等着; 联经。
  • 「西太平太平洋地区医学教育组织」(Associ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in Western Pacific Region, AMEWPR)--世界卫生组织的周边组织。
    2009 08.27 出版《黄昆岩谈有品社会》(联经出版)。
    2010 出版《谈医病关系 : 从理论到50位名人的见证 =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Suzanne Kurtz等着 ; 黄昆岩, 邱文达总校阅; 五南出版
    2012 02.20 于美国○马里兰州辞世。
    03.01 于马州贝城(Bethesda, Maryland) Pumphery 殡仪馆举行告别式,随后火化,骨灰送回台湾安葬。
    03.29, 14:00 ~ 17:00 国立成功大学医学院在该院成杏厅为 黄创院院长昆岩教授举办隆重之追思会。
    03.30, 10:10 国立成功大学医学院于医学院的前庭新植一棵「习医之树」,希望大家永远记得黄昆岩院长念兹在兹的理念--「成为医师之前,先作成功的人」。
    曾担任世界医师会理事的吴运东说,黄昆岩两年前因脑退化疾病前往美国安养,当时曾告知:「人死叶落归根,但是小孩在美国,照顾不方便,所以叶落随小孩」(中央社记者陈清芳; 台北22日电;国内医药2012-02-22 19:18:01)
      成大医学院新植的「习医之树」,学名叫做「法国梧桐科木」(Platanus Orientalis),俗名叫做「风铃木」(有红色和黄色),花的形状像悬挂树枝上的风铃而得此名。


      这棵树与医学的相关性可追溯到西元2400年前,据称「西方医学之父」希伯克拉底先生就是在这树下教导他的学生医学的奥妙。1970年代,美国某个药厂的研究人员到希腊科斯岛(kos Island)去寻找这棵传说中的树,经过几次寻觅终于在遗址上发现这棵悬铃木,该树的树龄验证起来虽然只有500多年,然而非常可能就是当年希伯克拉底先生上课时那棵树的遗荫。于是他们将此树的树苗移植到美国。之后每一所被评鉴通过的美国医学院都获赠一棵「习医之树」,种植在校园中。由于这是医学教育品质被认证的指针,也是西方医学教育「香火传承」的象征,因此美国的医学院也都以校园中有这么的一棵风铃木为医学教育的「正记标章」。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风铃木长成后枝叶繁茂,生命力可延续好几百年。成大医学院创院院长黄昆岩院长非常重视师生的人文教养,也希望所有成大医学院的毕业生都是具有良知的医护人员。今天,为了纪念黄昆岩院长以及彰显其理念「成为医师之前,先作成功的人」,医学院特别选这一棵「习医之树」栽植在成大医学院的土地上,希望能天天提醒师生们要秉持黄昆岩院长的理想,为台湾、为世界培养更多具有丰富人文素养的医学人才。

    注:本表参考《我不一样的人生:黄昆岩自传》、《黄昆岩回忆录:成大医学中心创建始末》,联经出版、《黄昆岩教授追思纪念特辑》,国立成功大学医学院,2012.03.29出版。

    评价

    国立成功大学医学院院长林其和:「黄昆岩一生奉献台湾医学教育,是创建岛内医学教育评鉴制度创始人及重要推手,对岛内医学教育品质提升及充实,居功厥伟。」[6][7][8]

    成大医院院长林炳文:「黄昆岩终身致力于台湾医学教育,一生成就就像一部台湾医界发展史,留下多项重要里程碑。」[6][7][8]

    褒扬令

    总统马英九于2012年3月29日颁赠褒扬令,内容为:

    国立成功大学医学院创院院长黄昆岩,襟灵雅素,博约高华。少岁卒业台湾大学医学系,旋负笈游美,获乔治华盛顿大学微生物学博士学位,浸淫干扰素与感染免疫学,深沈宥密,术业专攻;执教国内外知名大学,涵濡启迪,宗匠陶钧。嗣应聘返国筹设成大医学中心,以宏观之视野,展惠民之壮图,覃思纾策,筚路蓝缕;咨诹察纳,严谨尽微,遂成南部医疗暨医学研究枢纽。爰接掌医学院,潜心倡导医学伦理,悉力护理教育品质,开办国际学者讲座,荐举医师进修研习;复膺任医学教育评鉴委员会主任委员,建构医护评鉴制度,大辂椎轮,创举多方;前瞻务实,裨益学验,诚迺台湾医学教育改革先驱。率团游说我入世界卫生组织,协助政府推动国民外交,志道依仁,理致清远。公余闿阐人文,作品精辟隽永,尤以《黄昆岩谈教养》一书,言教身教,靡然向风;斯文默化,沾溉人心。综其生平,育才具培德之功,懋绩兼猷为之美,弘声盛誉,前绪流咏;矩范仪型,名垂蓬岛。遽闻溘然长逝,悼惜弥殷,应予明令褒扬,用示政府崇礼邦彦之至意。

    参考文献

    1. (PDF). 国立成功大学. [2012-03-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9-04) (中文(台湾)).
    2. . 搜狐网. [2012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6) (中文(中国大陆)).
    3. . 凤凰网. [2012年] (中文(中国大陆)).
    4. 我不一样的人生--黄昆岩自传》,黄昆岩着,台北市,联经 2008年(民97)初版,176页。
    5. (取自TAADC 华府台美人网页:不想走完不启程--成大医院创院院长黄昆岩教授走了。
    6. . 凤凰网. [2012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0) (中文(中国大陆)).
    7. . 中国新闻网. [2012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0) (中文(中国大陆)).
    8. . 人民网. [2012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中国大陆)).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