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鲨

鲸鲨学名:、英语:),又名鲸鲛豆腐鲨台湾话[8]大戆鲨台湾话)、戆仔鲨台湾话),是目前世界上现存体型最大的鱼类,属于软骨鱼纲须鲨目鲸鲨科。截至目前为止,生物学家实际记录到的最大尺寸为12.65公尺长,21.5公吨重,其他体型更大的个体报告并未确认。鲸鲨为鲸鲨科(Rhincodontidae,1984年前称为Rhinodontes)及鲸鲨属中唯一的成员。

鲸鲨
化石时期:早渐新世 - 现今[1]
从台湾送到格鲁吉亚水族馆的鲸鲨
不同成长阶段的鲸鲨与人类的体型比较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软骨鱼纲 Chondrichthyes
亚类: 鲨总目 Selachimorpha
目: 须鲨目 Orectolobiformes
科: 鲸鲨科 Rhincodontidae
J. P. Müller and Henle, 1839[3][4]
属: 鲸鲨属 Rhincodon
A. Smith, 1829[4][5]
种:
鲸鲨 R. typus
二名法
Rhincodon typus
A. Smith, 1828[4][6][7]
鲸鲨的分布范围
异名
  • Micristodus punctatus
    Gill, 1865
  • Micristodus punctatus Gill, 1865
  • Rhineodon Denison, 1937
  • Rhiniodon typus A. Smith, 1828
  • Rhinodon pentalineatus Kishinouye, 1901
  • Rhinodon typicus Müller & Henle, 1839

鲸鲨生活在热带温带海域中,寿命可达70年[9]至100年。鲸鲨具有非常宽大的嘴巴,是一种滤食动物,主要捕食小型动植物(包括浮游生物[10],但英国广播公司的自然纪录片《地球脉动》曾拍摄到一条鲸鲨正在捕食一群小型鱼类[11]

生物学家在1828年4月根据一条南非桌湾捕获到的个体,首次辨认出鲸鲨[12]开普敦英国军医与动物学家安德鲁·史密斯(Andrew Smith)在隔年进一步描述这条鲸鲨的特征[13],然后在1849年公布更多有关鲸鲨的细节。「鲸鲨」这个名称来自鱼类生物学,表示鲸鲨的体型与鲸鱼一样庞大[14],而且牠们跟许多鲸鱼同样都是滤食动物。

鲸鲨栖息在热带温带海域,大约分布在南北纬30度的范鲨每年春天会迁移到西澳大利亚州中部的大陆棚海域,这里的宁格罗珊瑚礁(Ningaloo Reef)为鲸鲨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浮游生物)。鲸鲨以浮游生物为主食,牠们会在一些海域进行季节性的觅食活动,例如西澳大利亚宁歌路珊瑚礁、洪都拉斯菲律宾董索八打雁(Batangas)、坦桑尼亚奔巴岛马菲亚岛桑吉巴印度大卡吉盐沼地墨西哥尤卡坦州穆赫雷斯岛奥尔沃克斯岛马达加斯加贝岛印度尼西亚乌戎库隆国家公园等地,以色列埃拉特也有非常少数的鲸鲨聚集。

虽然鲸鲨通常出现在近海地区,不过人类也曾经在沿岸潟湖珊瑚礁河口运河[15]发现牠们的踪影。人类也曾经在700公尺[9]深的海域发现过鲸鲨。鲸鲨通常单独活动,除非在食物丰富的地区觅食,否则牠们很少群聚在一起。雄性鲸鲨的活动范围比雌性更大,因为雌性鲸鲨比较偏好出现在特定的地点。2011年,生物学家在墨西哥尤卡坦州沿岸发现一群鲸鲨聚集捕食小鲔,牠们的数量超过400条,是人类有史以来记录到最多鲸鲨聚集的一次[16]

身体结构及外观

野生鲸鲨,摄于西密兰群岛外海
鲸鲨的颌部骨骼

鲸鲨拥有一个宽达1.5公尺的嘴巴,20片滤食片上内含了300排细小的牙齿[17]。鲸鲨拥有5对巨大的,两个小眼睛则位于扁平头部的前方,鳃裂刚好位于眼睛的后方。身体大部分都是灰色,腹部则是白色。每条鲸鲨的斑点都是独一无二的,生物学家可以用来辨识不同的个体,所以也可以精准的判断鲸鲨数量。鲸鲨的表皮有黄白色的斑点与条纹。鲸鲨拥有2个背鳍,第1个背鳍比第2个背鳍还大,外观成三角形。鲸鲨的胸鳍可以长达4.8公尺,尾鳍则长达2.4公尺,呈新月状,上半部比下半部还长[18]。鲸鲨的皮肤厚达15公分,可以有效抵抗其他生物攻击[19]

鲸鲨的游泳效率并不高,因为牠们的身体和一般鱼类不同,每小时的平均速度大约只有5公里。鲸鲨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类,平均身长估计为9.7公尺,重量为9公吨[20]。一般认为经测量过的最巨大鲸鲨是1947年11月11日在巴巴岛(距离巴基斯坦的喀拉蚩不远)捕捉到的个体。牠的长度为12.65公尺,重量超过21.5公吨,身体周长则为7公尺[21]。台湾东部定置网曾数度捕获体重约10~20吨之间的大型鲸鲨,而于1987年3月间于罗东鱼市场曾记录过体长估计约20公尺,重约34吨的鲸鲨。[22]

一些故事中曾出现体型更大的鲨鱼(在大众文学中,18公尺长的鲨鱼并不少见),不过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证实牠们确实存在,仍然仅只于传说。1868年爱尔兰自然学家爱德华·珀西瓦尔·莱特(E. Perceval Wright)在塞舌尔试图寻找几条小鲸鲨的标本时,宣称他看到一条超过15公尺长的鲸鲨,并报告说牠们的身长可以超过21公尺。 鱼类学家休·麦考米克·史密斯(Hugh McCormick Smith)在1925年出版的一本书籍中记载了1919年一条巨大的鲨鱼在泰国被竹子制成的陷阱所捕捉的事迹。这条鲨鱼太重了,以至于人们无法将牠推回岸上。史密斯估计牠至少有17公尺长,36公吨重,这条鲸鲨的尺寸近年来已经被夸大成17.98公尺长,43公吨重。甚至曾经有人宣布说鲸鲨可以长到23公尺长,100公吨重。一艘名为Maurguani的船于1934年在南太平洋与一条鲸鲨相撞,这条鱼当时穿破了船首。经过测量后发现牠的身体长度为16.8公尺[23]

鲸鲨图片

进食中的鲸鲨,摄于马尔代夫

鲸鲨是一种滤食动物,也是目前已知3种滤食鲨鱼之一[10],另外2种分别为巨口鲨姥鲨。鲸鲨以浮游生物、巨大的藻类、年幼的圣诞岛红蟹[24]磷虾与小型的自游动物(例如小型乌贼脊椎动物)为食,小型鱼类及鱼群交配时所释放出的鱼卵精液也是食物来源,所以牠们是一种杂食动物[25]。牠们的牙齿并非扮演觅食的作用,事实上它的尺寸并不大。鲸鲨觅食时会先张嘴吸进一大口海水,然后闭上嘴巴,最后从鳃将水排出。在嘴巴关闭与鳃盖打开之间的短暂期间,浮游生物就被排列在鳃与咽喉的皮质鳞突(dermal denticles)所困住。这个类似过滤器般的器官是鳃耙的独特变异,可以阻止任何大于2至3公厘的物体通过,液体则会被排出。任何被鳃条之间的过滤器官所阻塞的物体会被鲸鲨吞下去。人类曾观察到鲸鲨出现「咳嗽」的行为,推测这是牠们清理累积在鳃耙中的食物的方式[9][26][27]。鲸鲨会聚集在伯利兹加勒比地区海域的礁石区捕食巴西笛鲷所产下的卵[12],这些卵会在5至7月的满月至弦月之间出现在该海域。

鲸鲨是一种活跃的滤食生物,靠着嗅觉来攻击浮游生物或鱼类这些目标。牠们在觅食时不需要向前游泳,人类经常观察到鲸鲨借着身体上下摆动着来吸入与排出海水,吞食其中的动物。这种行为与姥鲨完全相反,因为姥鲨是温和的滤食者,牠们不会吸入海水,而是靠着游泳迫使海水通过鳃来觅食[9][26]。鲸鲨会因为觅食而迁徙,交配是也可能的原因之一[9][26][27]

行为

虽然鲸鲨拥有巨大的身躯,但不会对人类造成重大的危害。科学家经常用牠们来教育社会大众,不是所有的鲨鱼都会「吃人」。鲸鲨的个性事实上是相当温和的,也会与潜水人员嬉戏,有时甚至会让人骑乘[28]。有一项未经证实的报告指出,鲸鲨会保持静止,将身体倒反来让潜水人员清理腹部的寄生生物。潜水人员可以与这种巨大的鱼类一同游泳而不会遭受任何危险,除了被鲸鲨巨大的尾鳍无意间击中以外。2011年7月,一名潜水人员声称他在墨西哥穆赫雷斯岛潜水时,一条鲸鲨曾企图将他吸进嘴里[29]

潜水人员可以经常在洪都拉斯海湾群岛泰国红海马尔代夫西澳大利亚宁哥路珊瑚礁圣诞岛)、台湾、巴西莫桑比克托福海滩南非苏达瓦那湾(大圣路西亚湿地公园)、科隆群岛墨西哥女人岛、马来西亚西部、塞舌尔斯里兰卡波多黎各这些地区观察到鲸鲨的活动[28]

菲律宾是世界上鲸鲨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30]。鲸鲨在1月到5月之间会聚集在菲律宾索索贡(Sorsogon,位于敦索尔)的浅海地区,菲律宾人目前已经减少猎捕这种巨大的鲨鱼,并逐渐发展生态旅游[31]。目前生物学家知道牠们会在9月至12月之间沿着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移动,最近也有人发现鲸鲨在西马来西亚东海岸的天鹅岛(Tenggol Island)附近出没[32]。2007年8月25日,自然学家安东尼奥·摩雷诺(Antonio Moreano)与一群观光客在科隆群岛潜水时,拍摄到1条罹患白化症的鲸鲨[33]。鲸鲨有时候会与其他小型的鱼类一起出现,特别是䲟鱼[34]

繁殖

目前生物学家对于鲸鲨的繁殖习性仍然有许多疑问。20世纪中叶以前,生物学家对于鲸鲨是胎生或卵生都仅止于臆测[12]。1956年,生物学家在墨西哥近海发现了一颗覆有鲸鲨胎仔的卵壳,而据此相信牠们是卵生动物[12]。1996年7月,台湾台东地区的渔民捕获了一条雌鲨,随后在它的体内发现了300条幼鲨及卵壳,显示鲸鲨其实是一种卵胎生动物[9][35]。鲸鲨会将卵留在身体内,直到幼鲨生长到40至60公分后才发布体外,这显示出幼鲨并非全部同时出生。雌鲨会将精液保存下来,然后在一段长期时间中稳定的繁殖出幼鲨[36]。生物学家认为鲸鲨会在30岁左右达到性成熟,牠们的寿命可以达到70[9]至100年[37]

历史上最小的活鲸鲨样本是菲律宾海洋动物研究人员在2009年3月7日所发现的,长度仅有38公分,约当成年男性的前臂长度。当时人们在菲律宾的海滩上发现牠,这条鲸鲨随后受到研究人员的照顾并被送回野外。科学家相信这次意外事件可能让他们发现一个鲸鲨的繁殖地[38]

保护

一条死亡的鲸鲨及渔民

鲸鲨几乎没有天敌,人类进行的渔业活动是它们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39]。目前生物学家仍无法掌握鲸鲨的数量,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为鲸鲨是濒危物种[2]波昂公约则将这种鲨鱼列入了解中的迁移性鲨鱼备忘录名单[40]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在2002年把鲸鲨列为附录二物种,显示鲸鲨保育获得全球共识[39]。鲸鲨在几个季节性聚集地区是水产业的补捉目标之一,人类主要食用鲸鲨的肉及肝油,有时也会将鳍割下来制作鱼翅[12]。亚洲是鲸鲨主要的猎捕区域,包括括伊朗印度巴基斯坦、马尔代夫、菲律宾、中国大陆印尼及台湾等地[12][41]。鲸鲨在其它地方虽然不是捕捞对象,但也曾被误捕[12]

马尔代夫

马尔代夫在1995年开始禁止猎捕鲸鲨,是最早针对鲸鲨进行全面保护的国家[12]

菲律宾

菲律宾在1998年禁止所有有关鲸鲨的商业猎捕、贩卖、输入与输出活动。

印度

印度在2001年5月禁止这类交易[42]

中国大陆

属于软骨鱼类的鲨鱼在中国大陆还没有列入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但地方保护名录有列入,如广东的鲸鲨就是地方保护动物[43]。中国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缔约国家,鲸鲨是被列入CITES附录II的濒危动物,中国官方按公约的相关要求对鲸鲨进行保护[44]

台湾

台湾曾经是鲸鲨主要的猎捕区域之一,因为鲸鲨的肉质相当软嫩,所以在台湾被俗称为豆腐鲨[12]。台湾从2002年7月开始将每年鲸鲨的捕捞数量限制在80尾[45],最终在2008年开始全面禁止这类商业活动[46][47][48]。台湾目前已经实施全球第一个鲸鲨捕获与监控系统[45],并开始利用卫星定位标识签标识放鲸鲨来研究其栖息的深度、不同季节的移动洄游模式及原因[49]

漏油事故

2010年,墨西哥湾发生了严重的漏油事故,导致4,900,000桶(780,000立方公尺)原油流入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南部。这里的鲸鲨目击记录约占墨西哥湾北部的三分之一,鲸鲨会花费几个小时在这里觅食。生物学家经过观察后确认鲸鲨无法避开海面上的原油,但是也没有发现任何鲸鲨因此死亡[50]

饲养

格鲁吉亚水族馆中饲养的一条鲸鲨

鲸鲨可以在人工环境中生存,日本大阪海游馆的主要特色就是2条鲸鲨。冲绳美丽海水族馆在2005年饲养了3条鲸鲨,鹿儿岛横滨市八景岛的水族馆目前也都饲养着这种鲨鱼[51]。美国亚特兰大格鲁吉亚水族馆总共饲养过6条鲸鲨(同时最多有五条存活),不过2007年1月11日与6月13日各有1条雄鲨在馆内死亡,所以目前只剩4条鲸鲨,雌雄各2条。这6条鲸鲨都是从台湾运送过来的[12][52],而台湾车城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曾经饲养着3尾鲸鲨,第一尾野放后并没持续追踪,第三尾饲养一年多后死亡,第二尾因野放计划规划错误导致鲸鲨多次搁浅最终死亡[53][54]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杜拜棕榈岛亚特兰提斯酒店曾经饲养1条鲸鲨,后来在2008年10月传出让鲸鲨重回自然环境的舆论声浪[55],所以最终于2010年3月将牠放归大海[56]。2006年,新加坡圣淘沙名胜世界曾计划在水族馆展出鲸鲨,但是遭到7个保育团体反对[57],后来这项计划在2009年遭到搁置,由其它研究计划所取代[58]。2011年开幕的中国烟台海昌鲸鲨馆饲养了5条鲸鲨,因为其水槽大小仅格鲁吉亚水族馆的十分之一却饲养了更多条鲸鲨而遭到保育人士质疑[59]。2014年开幕的中国广州珠海长隆海洋王国当中的鲸鲨馆内有饲养了5条鲸鲨。[60]

文化

鲸鲨在越南宗教信仰中被视为神祇,并且被称为「Ca Ong」(意思为「鱼先生」[61])。鲸鲨在墨西哥及大部分的中美洲地区因为牠们身上的斑点形状,被称为「pez dama」或「domino」。

鲸鲨经常有规律的出现在伯利兹堡礁靠近人心果群岛(Sapodilla Cayes)的海域,所以巴西人称牠为「Sapodilla Tom」。

鲸鲨在肯尼亚被称为「papa shillingi」,这是因为肯尼亚人相信神明将先令投掷在鲸鲨的身上,所以牠们身上才有那样的斑点。

「marokintana」是鲸鲨在马达加斯加的称呼,意思为「繁星」。

印尼的爪哇人称呼鲸鲨为「geger lintang」,意为「背部拥有星星的鱼」。菲律宾人则称牠们为「butanding」与「balilan」[62]

参考文献

  1. Cicimurri, David J; Knight, James L. . 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2009, 54 (4): 627–647. doi:10.4202/app.2008.0077.
  2. Norman, B. .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5. [2010-02-18]. 数据资料包含解释为何该物种属于危易物种
  3. Müller, J.; Henle, J. . Berlin: Veit und Comp. 1841: 77 [2019-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1).
  4. Melville, R. V. . The Bulletin of Zoological Nomenclature. 1981, 41 (4): 215–217 [2019-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1).
  5. Smith, Andrew. . The Zoological Journal. 1829, 4: 443–444 [2019-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1).
  6. Smith, Andrew. 需要付费订阅. The South African Commercial Advertiser 3 (145). 1828-11-05 [2019-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12) Center for Research Libraries Document Delivery System. Reprinted in Penrith (1972).
  7. Penrith, M. J. . Copeia. 1972, 1972 (2): 362. JSTOR 1442501. doi:10.2307/1442501.
  8. 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教育部《台湾闽南语常用词辞典》编辑委员会. . 中华民国教育部. 2011年07月 [2021-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5) (中文(台湾)).
  9. (英文)Ed. Ranier Froese and Daniel Pauly. . FishBase. [2006-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3).
  10. (英文). [2010-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6).
  11. Jurassic Shark (2000) documentary by Jacinth O'Donnell; broadcast on Discovery Channel, 5 August 2006
  12. 海洋中温柔的巨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0年8月科学发展杂志 2012-6-8查阅
  13. (英文)Martin, R. Aidan. . ReefQuest Centre for Shark Research. [2012-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14. Brunnschweiler, J.M.; et al. . [2012-04-23]. doi:10.1111/j.1095-8649.2008.02155.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8).
  15. 台南运河出现鲸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09-3-3 环境信息电子报 [2012-6-8查阅]
  16. (英文)de la Parra, Rafael; et al. . PLoS ONE. 4. 2011年4月29日, 6: e18994 [2012年6月3日]. doi:10.1371/journal.pone.001899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8月19日).
  17. (英文)Compagno, L.J.V. .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2006-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05).
  18. (英文)R. Adrian Martin. . Biology of Sharks and Rays. 2010 [2011-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3).
  19. (英文) Taylor, J. G. Angus & Robertson , 编. . Sydney: 176. 1994. ISBN 0207184984.
  20. Wood, Gerald. . 1983: 256. ISBN 978-0-85112-235-9.
  21. Gerald L. Wood, Animal Facts and Feats, 1990.
  22. . 亚野生物贸易研究委员会. [2009-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23. Xavier Maniguet, Jaws of Death; 1991.
  24. (英文)Rebecca Morelle. . BBC News. 2008-11-17 [2009-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5).
  25. (英文) Silas, E. G. & Rajagopalan, M. S. . Journal of the Marine Biological Association of India 5: 153–157. 1963.
  26. Martin, R. Aidan. . ReefQuest. [2006-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27. (英文). Icthyology at the Florida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2006-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4).
  28. (英文) Compagno, Leonard J. V. 2. Food &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 2002-04-26 [2009-09-20]. ISBN 978-92-5-104543-5.
  29. (英文). Daily Mail (London). 2011-07-21 [2012-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3).
  30. (英文) . [2010-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31. (英文) (PDF). 2007 [2012-06-04].
  32. (英文)马来西亚天鹅岛的相关介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012-6-5查阅
  33. (英文)1条罹患白化症的鲸鲨出现在科隆群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WET PIXEL Online [2012-6-4查阅]
  34. (英文)Dive-bombing cormorant: Bird yanks suckerfish right off a whale shark's ski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Earth Touch News Network [2018-1-31查阅]
  35. Shoou-Jeng Joung1, Che-Tsung Chen, Eugenie Clark, Senzo Uchida and William Y. P. Huang. The whale shark, Rhincodon typus, is a livebearer: 300 embryos found in one ‘megamamma’ supreme. Environmental Biology of Fishes Volume 46, Number 3 / 1996年7月
  36. Schmidt, Jennifer; Chien, C-C, Sheikh, SI, Meekan, MG, Norman, BM and Joung, S-J. . Endangered Species Research: 117–124.
  37. (英文). Department of the Environment and Heritage (Australian Government). 2005 [2009-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3). |contribution=被忽略 (帮助)
  38. (英文). [2009-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16).
  39. 海洋中温柔的巨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0年8月科学发展杂志 [2012-6-8查阅]
  40. (PDF). Convention on migratory species: 10. [2012-02-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4-20).
  41. 宁波市渔民频频在东海猎捕鲸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008-11-11 网易新闻 [2012-3-5查阅]
  42. (英文)国家管理规章有关猎捕鲸鲨的规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012-3-5查阅]
  43. (简体中文)王亚民:捕杀鲸鲨是违法行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018-5-20查阅]
  44. (简体中文)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鲨鱼和蝠鲼物种履约管理工作的通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018-5-20查阅]
  45. 台湾鲸鲨贸易的管理亟需增强东亚野生物贸易委员会 [2012-6-3查阅]
  46. 我国实施鲸鲨总捕获量管制与放流运行成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中华民国行政院农委会 2012-6-3察阅
  47. 鲸鲨卫星追踪研究SO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信息环境电子报 [2012-6-3查阅]
  48. (英文)台湾渔业署有关鲸鲨猎捕的禁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007-5-27 Taipei Times [2012-6-3查阅]
  49. 我国实施鲸鲨总捕获量管制与放流运行成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中华民国行政院农委会 [2012-6-3查阅]
  50. (英文)墨西哥湾泄漏出的原油杀死鲸鲨或导致鲸鲨迁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National Geographic News [2012-3-5查阅]
  51. (日语)日本全国水族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012-6-11查阅
  52. (英文)格鲁吉亚水族馆欢迎鲸鲨到来 存盘,存档日期2007-10-28. 2012-6-7查阅
  53. . [2013-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14).
  54. . [2018-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1).
  55. (英文) (mdy). BBC News. 2008-10-19 [2008-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56. (英文). US TODAY. 2010-03-20 [2012-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26).
  57. (英文)保育团体反对新加坡圣淘沙名胜世界饲养鲸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009-3-13 News Limited [2012-6-8查阅]
  58. (英文)新加坡圣淘沙名胜世界考虑采用其他计划取代饲养鲸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009-5-16 Asia One Travel [2012-6-8查阅]
  59. (英文)中国鲸鲨馆相关的保育问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1-10-5 每日电讯报 [2012-6-8查阅]
  60. 游琁如. . 珠海: ETtoday旅游云. 2015-08-03 [2020-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0) (中文(繁体)).
  61. (英文). Discovery. [2011-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04).
  62. (英文)海洋大使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012-6-5查阅

外部链接

维基物种上的相关:鲸鲨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鲸鲨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