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入經濟體
高收入經濟體(high-income economy),根據世界銀行的定義,使用圖表集法[1]計算的人均國民總收入超過某個標準的經濟體,稱為高收入經濟體。此標準在2021年為12,695美元。

世界銀行高收入經濟體
“高收入經濟體”雖然經常與“第一世界” 和“發達國家”混用,但在這些術語的定義有所不同:“第一世界”通常是指美國和北約同陣營的國家;而“發達經濟體”則不僅要高收入,還要有較先進的科技,因此某些高收入國家是發展中國家。例如: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因这些国家经济过于依赖石油出口而被列為「發展中高收入國家」[2]。
高收入經濟體名單
亞洲國家/地区(共14个)
大洋洲國家/地区(共7个)
歐洲國家/地区(共37个)
英国(1987-)
法國(1987-)
瑞典(1987-)
瑞士(1987-)
荷蘭(1987-)
奥地利(1987-)
比利時(1987-)
德國(1987-)
義大利(1987-)
冰島(1987-)
愛爾蘭(1987-)
挪威(1987-)
盧森堡(1987-)
丹麥(1987-)
芬兰(1987-)
西班牙(1987-)
賽普勒斯(1988-)
安道尔(1990-)
摩納哥(1994-)
列支敦斯登(1994-)
葡萄牙(1994-)
希臘(1996-)
斯洛維尼亞(1997-)
圣马力诺(1991-1993、2000-)
馬爾他(1989、1998、2000、2002-)
爱沙尼亚(2006-)
捷克(2006-)
斯洛伐克(2007-)
波蘭(2009-)
拉脫維亞(2009、2012-)
立陶宛(2012-)
匈牙利(2007-2011、2014-)
(2008-2015、2017-)
法罗群岛(1987-)(丹麥屬地)
直布罗陀(2009-2010、2015-)(英國屬地)
海峽群島(1987-)(英國屬地)
马恩岛(1987-1989、2002-)(英國屬地)
美洲國家/地区(共21个)
美國(1987-)
加拿大(1987-)
乌拉圭(2012-)
智利(2012-)
巴拿马(2017-)
千里達及托巴哥(2006-)
圣基茨和尼维斯(2012-)
巴哈马(1987-)
巴巴多斯(1989、2000、2002、2006-)
安地卡及巴布達(2002、2005-2008、2012-)
美屬維爾京群島(1987-)
波多黎各(1989、2002-)(美國屬地)
格陵兰(1987-)(丹麥屬地)
百慕大(1987-)(英國屬地)
英屬維爾京群島(2015-)
(2009-)(英國屬地)
开曼群岛(1993-)(英國屬地)
阿鲁巴(1987-1990、1994-)(荷蘭屬地)
(2010-)(荷蘭屬地)
荷屬聖馬丁(2010-)
法属圣马丁(2010-)(法國屬地)
曾是高收入经济体的国家和地区
这些国家和地区在1987年-2017年的某些年份为高收入经济体,但根据最近的分类是中等收入经济体或低收入经济体:
历年標準
高收入經濟體的門檻在最初三年為美金6000元,後來依據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等五國的平均通膨率修改門檻,在2001年後,新增整個歐元區的平均通膨率[4]。為了不讓某個經濟體的人均收入剛好等於門檻,因此讓數據的個位數保持在0或5[5]。
数据年份 | 門檻 (美元) | 发布日期 |
---|---|---|
1987 | 6,000 | 1988-10-02 |
1988 | 6,000 | 1989-09-13 |
1989 | 6,000 | 1990-08-29 |
1990 | 7,620 | 1991-09-11 |
1991 | 7,910 | 1992-08-24 |
1992 | 8,355 | 1993-09-09 |
1993 | 8,625 | 1994-09-02 |
1994 | 8,955 | 1995-06-08 |
1995 | 9,385 | 1996-06-03 |
1996 | 9,645 | 1997-07-01 |
1997 | 9,655 | 1998-07-01 |
1998 | 9,360 | 1999-07-01 |
1999 | 9,265 | 2000-07-01 |
2000 | 9,265 | 2001-07-01 |
2001 | 9,205 | 2002-07-01 |
2002 | 9,075 | 2003-07-01 |
2003 | 9,385 | 2004-07-01 |
2004 | 10,065 | 2005-07-01 |
2005 | 10,725 | 2006-07-01 |
2006 | 11,115 | 2007-07-01 |
2007 | 11,455 | 2008-07-01 |
2008 | 11,905 | 2009-07-01 |
2009 | 12,195 | 2010-07-01 |
2010 | 12,275 | 2011-07-01 |
2011 | 12,475 | 2012-07-01 |
2012 | 12,615 | 2013-07-01 |
2013 | 12,745 | 2014-07-01 |
2014 | 12,735 | 2015-07-01 |
2015 | 12,475 | 2016-07-01 |
2016 | 12,235 | 2017-07-01 |
2017 | 12,055 | 2018-07-01 |
2018 | 12,375 | 2019-07-01 |
2019 | 12,575 | 2020-07-01 |
2020 | 12,695 | 2021-07-01 |
2021 | 13,205 | 2022-07-01 |
參考資料
- Country and Lending Group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World Bank. Accessed on July 3, 2018.
- (PDF). [2007-07-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7-07-10).
- . World Bank. [2018-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2).
- The Atlas Method 的存檔,存档日期2016-03-03.、World Bank.
- (PDF). Agenda item 4. 2008-06-04 [2020-01-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9-1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