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昆虫

食用昆虫当动词是指以昆虫当作食物,当名词则指人类可以吃的昆虫。虫卵幼虫成虫史前时代到今日都被人当作营养来源。[1]昆虫在营养价值、饲养难易、成本、对环境的冲击上被认为是解决粮食问题、环境污染与全球暖化的最佳食物。[2]

墨西哥烘蟋蟀。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报告,全世界有20亿人口食用昆虫[3]

虽然严格来说蜘蛛蜈蚣蝎子等其余陆生节肢动物不算昆虫,但也常列入食用昆虫一起讨论,例如炸蜘蛛

历史

科学家相信人类的杂食性祖先会大量食用昆虫。许多灵长目动物都是食虫动物,包括与人类最接近的几种猩猩或多或少也都会吃昆虫[4][5][6][7]。在美洲洞穴中发现的古代人粪化石中也有许多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的残骸[8] 。在西班牙北部的洞穴中据今1~3万年的壁画里出现了许多种食用昆虫和蜂窝[8]。在中国山西,西元前2000~2500年的遗迹中则出现被挖了洞的蚕茧,显示里面的蛹可能被吃了[8]。比起其他农业,现代各地文化中采集和食用昆虫方式并未随时间发生多大的转变[8]

各地文化

北京街头贩卖的海星、幼蝉、蚕蛹和蝎子串。

综观全世界,有130个国家、三千个民族有食用昆虫的传统[9]。人类学家马文·哈里斯猜测各地文化是否会食用昆虫,主要取决于当地是否有大量且容易取得的昆虫可以作为蛋白质,还是有比较多大型动物[10]。除了直接食用,许多地方也拿昆虫泡酒,包括中国的泡药酒和墨西哥的梅斯卡尔酒

在哥伦比亚和巴西的东北会食用南美切叶蚁;在非洲南部,Gonimbrasia belina皇蛾的毛虫是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在澳大利亚,原住民从相思树属的根部取得许多通称为 witchetty grub 的幼虫作为食物;在阿拉斯加,因纽皮雅特人的传统食物包括寄生在驯鹿皮肤底下的Hypoderma tarandi幼虫[11];在印度东北,定期大爆发的Udonga montana椿象也作为食物[12];墨西哥的伊达尔戈州因为大量采集昆虫作为食物,甚至造当地的昆虫族群下滑[13]

东方

中国有养蚕取丝的传统,其副产品蚕蛹用作食物有悠久的历史。在云南等地会食用虎头蜂的幼虫和蛹,可以和竹笋等蔬菜一起炒或煮汤[14]。中国人食用的另一种昆虫是竹虫Omphisa fuscidentalis)。

东南亚许多民族会食用各种昆虫。在爪哇加里曼丹把蚱蜢和蟋蟀上浆后用棕榈油炸,当作零食[15]。东爪哇的外南梦用带有幼虫的蜂窝加上椰肉和香料,包入香蕉叶蒸熟,称为 botok tawon[16]。 加里曼丹、摩鹿加群岛和新几内亚的居民会食用寄生在棕榈树里的Rhynchophorus vulneratus幼虫,可以生吃或烤熟,许多人视为美食[17]。在泰国,尤其是北部,传统市场里通常会有摊位贩卖炸过的蟋蟀、蚱蜢、蜂子、蚕、蚂蚁卵和白蚁[18][19]

卡苏马苏是西方文化中少数的食用昆虫案例。

西方

根据《利未记》中上帝给的诫律,大部份的昆虫是不干净的,只有几种蝗虫是上帝特别说可以吃的,各地的犹太教伊斯兰教教派对于哪些蝗虫可食有不同的解读,有些教派完全禁食蝗虫,而其他昆虫基本上全都属于禁忌[20][21][22]。由于《新约》的一些内容,大多数的基督教信徒并不适用利未记中的诫律[23]

西欧文化虽然会利用昆虫的副产品蜂蜜胭脂红,而且也会食用甲壳类,但一直到21世记以前都很少食用昆虫,视之为文化禁忌,认为昆虫不干净,会传染疾病;西方电影和实境节目中也不时出现用食用昆虫来惊吓观众的场景[24][25]。少数的例外是萨丁尼亚的传统食物卡苏马苏,是一种生的奶酪[24][25],以及一直到20世纪前半曾在德国和法国流行的食根虫(Melolontha)汤。

美洲原住民有着食用昆虫的传统,在美国部分地区和墨西哥都可以见到当地人保留了这个传统并举办活动[26]

在21世记初有些西方的餐厅和超市开始供应昆虫作为新兴食物[27][27][28],并有人开始养殖蟋蟀等昆虫作为食物[29]。新闻曾报导影星安洁莉娜·裘莉烹煮并食用蜘蛛和蝎子等节肢动物,但目前这只是少数人,而且他也不是经常食用这些食物[30]。墨西哥的炸蚱蜢在2017年传到西雅图的T-Mobile球场,是很受欢迎的零食[31]。但有些学者认为要将食用昆虫大规模引入西方文化不太可能[32]。因为大多数消费者仍不习惯食用昆虫,食品业者常把昆虫加工让外观看不出来。例如把蟋蟀或面包虫磨成粉,混进面粉中补充营养,做成肉堡[33]意大利面、面包[34]或零食[35]

种类

超过100万种的昆虫中,有大约2000种可供人类食用[36][9]。比较出名的有:源于缫丝业的蚕蛹、中国和墨西哥的炸草蜢、日本、韩国、泰国、柬埔寨的油炸昆虫、中非的毛虫、南非的蝗虫、毛里塔尼亚至巴基斯坦一带的食用沙漠蝗虫,还有澳洲的飞蛾吉丁虫料理等[37]

生物分类 俗名 已知可食物种数[38] 食用人口比例[39][40]
鞘翅目 甲虫金龟子鸡母虫 344种 31%
鳞翅目 蝴蝶毛毛虫 235种 18%
膜翅目 蚂蚁 313种 14%
直翅目 蚱蜢蝗虫蟋蟀 239种 13%
半翅目 不明 10%
蜚蠊目 白蚁蟑螂 39种 不明
蜻蛉目 蜻蜓豆娘水虿 20种 不明
双翅目 孑孓 不明 不明

养殖

许多地方会养蜜蜂,但主要目的是取蚕丝和蜂蜜,不一定会食用蚕蛹或蜂子。在西方市场主要养殖的食用昆虫有四种:家蟋蟀(Acheta domesticus)、飞蝗面包虫和外米拟步行虫(Alphitobius diaperinus[41][42]

营养价值

一碗黄粉虫

比起其他动物,昆虫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完全蛋白质而且含量很高,跟大豆不相上下[43]。昆虫也富含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以及一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44][45][46]

每100克所量营养面包虫外米拟步行虫(Alphitobius diaperinus)家蟋蟀(Acheta domesticus飞蝗
热量(大卡550484458559
总脂防(克)
- 饱和脂防
37.2
- 9
24.7
- 8
18.5
- 7
38.1
- 13.1
碳水化合物(克)
- 糖类
5.4
- 0
6.7
- 0
0
- 0
1.1
- 0
蛋白质(克)45.156.269.148.2
盐(克)0.370.381.030.43
营养成分(每100克中含量)[47]蛋白质[g]钙[mg]铁[mg]
毛毛虫28.2-35.5
螳螂20.635.25
蜣螂17.230.97.7
牛肉末27.4-3.5

中药

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中药典籍中有许多昆虫或其产物入药,例举如下:

环保

联合国农粮组织公布的报告《可食昆虫》(Edible Insects)指出,昆虫是天然的食物来源,平均只需2公斤的饲料便可生产1公斤的昆虫肉。养牛则不同,需要8公斤的饲料才能产出1公斤的牛肉。此外,昆虫排放的甲烷、氨、导致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以及粪便等所有这些污染环境的物质数量很少。[48]

参考

  1. . Center for Invasive Species Research,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esearch). [27 Jan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10).
  2. . [2016-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3).
  3. 尚•格里菲斯. . BBC中文网. 2014-09-03 [2017-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0).
  4. Jones, Steve; Martin, Robert; Pilbeam, David (编).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ISBN 978-0-521-32370-3.
  5. Tutin, C. E.; Fernandez, M.; Rogers, M. E.; Williamson, E. A.; McGrew, W. C.; Altmann, S. A.; Southgate, D. A. T.; Crowe, I.; Tutin, C. E. G.; Whiten, A.; Conklin, N. L.; Barrett, L. .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 Biological Sciences. 1991, 334 (1270): 179–85; discussion 185–186. PMID 1685576. doi:10.1098/rstb.1991.0107.
  6. McGrew, W.C.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153–154. ISBN 978-0-521-42371-7.
  7. Goodall, Jane. .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 Press. 1986: 248. ISBN 978-0-674-11649-8.
  8. Capinera, John L. .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4. ISBN 978-0-7923-8670-4.
  9. Ramos-Elorduy, Julieta. . Entomological Research. 2009, 39 (5): 271–288. doi:10.1111/j.1748-5967.2009.00238.x.
  10. Harris, Marvin. . Waveland Press. 1998. ISBN 9781478608929.
  11. Eric Loker, Bruce Hofkin, et al. Parasitology: A Conceptual Approach. p. 229
  12. Thakur, N.S.A.; Firake, D.M. (PDF). Current Science. 2012, 102 (6): 845–846 [2020-03-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9-20).
  13. Ramos-Elorduy, Julieta. . Journal of Ethnobiology and Ethnomedicine. 2006, 2: 51. PMC 1716161可免费查阅. PMID 17144918. doi:10.1186/1746-4269-2-51.
  14. Ying, Feng, et al. "Common edible wasps in Yunnan Province, China and their nutritional value." Forest insects as food: humans bite back (2010): 93.
  15. . Kompas. 13 September 2016 [2020-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8) (印度尼西亚语).
  16. Ira Rachmawati. . Kompas. 12 December 2014 [2020-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印度尼西亚语).
  17. Fidel Ali. . Kompas. 18 June 2017 [2020-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8) (印度尼西亚语).
  18. . BBC News. [2020-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19. . Shatterthelookingglass.com. [2020-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04).
  20. . Yomatari's Laws of Religion. 10 May 2011 [26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3).
  21. ibn Adam, Muhammad. . Shariahprogram.ca.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September 2015).
  22. Abramowitz, Jack. . OU.org. [30 January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6).
  23. JB Cachila. . The Christian Post. 2017-04-08 [2020-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2).
  24. Alcocer, Jesus. . Bangkok Post. 18 July 2018 [18 July 2018].
  25. Gullan, P. J.; Cranston, P.S. . Chapman and Hall. 1994. ISBN 978-1-4051-1113-3.
  26. . [2021-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5).
  27. "Eating bugs fine in many cultures" 存盘,存档日期10 January 2016., Vancouver Sun, 28 June 2008.
  28. "Cuisine to chirp abou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e Globe and Mail, 18 November 2011.
  29. Carson, Erin. . Cnet. 12 Octo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October 2018).
  30. Wilson, Cherry. . BBC. 21 February 2017 [21 Februar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31. Eric Gomez. . ESPN. [2020-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3).
  32. Parry, Wayne. .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22 February 2012 [30 Nov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9).
  33. Food Navigator (2018-10-12): Article on the insect burger by German start-up Bugfound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34. Reuters (2017-11-23): Finland baker launches bread made from crushed cricke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35. Bug Burger (2019-3-11): Future food now: Finnish Bugbites and Norwegian mealworm brea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36. 米尔斯基(Steve Mirsky).虫虫大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科学人杂志.2014年第152期10月号
  37. . [2017-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6).
  38. Ramos-Elorduy, Julieta; Menzel, Peter. . Inner Traditions / Bear & Company. 1998: 150 [2 April 2010]. ISBN 978-0-89281-747-4.
  39. 感恩节 吃昆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科技大观园. 2015-01-20
  40. van Huis, Arnold. . Rome. ISBN 9789251075968. OCLC 868923724.
  41. Carson, Erin. . Cnet. 12 Octo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October 2018).
  42. van, Huis, Arnold. . 2017-09-15 [2020-03-06]. ISBN 978908686296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2).
  43. Van Huis, Arnold. . Agriculture & Food Security. 2015, 4 (20). doi:10.1186/s40066-015-0041-5.
  44. Schmidt, Anatol; Call, Lisa; Macheiner, Lukas; Mayer, Helmut K. . Food Chemistry. 2018, 281: 124–129. PMID 30658738. doi:10.1016/j.foodchem.2018.12.039.
  45.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2014/02/10/eating-bugs-food_n_4726371.html?slideshow=tru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Here’s Why You Should Start Eating (More) Bugs
  46. FAO: Edible insects: future prospects for food and feed security. Online: PD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47. . BBC中文网. 数据来源:蒙大拿州立大学. 2013年5月13日 [2017-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3).
  48. 吃出岛屿生物多样性 虫虫野菜全入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4-05-15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食用昆虫
  • 土鼈虫 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 全蝎 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 斑蝥 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 蜈蚣 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 僵蚕 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 冬虫夏草 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 蝉蜕 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 五倍子 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 桑螵蛸 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 虫白蜡 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 鳖甲煎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中药方剂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 桑螵蛸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中药方剂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 牵正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中药方剂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 土鳖虫 Tu Bie Cho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中药标本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繁体中文)(英文)
  • 全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中药标本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繁体中文)(英文)
  • 斑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中药标本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繁体中文)(英文)
  • 蜈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中药标本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繁体中文)(英文)
  • 僵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中药标本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繁体中文)(英文)
  • 冬虫夏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中药标本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繁体中文)(英文)
  • 蝉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中药标本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繁体中文)(英文)
  • 五倍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中药标本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繁体中文)(英文)
  • 虫白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中药标本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繁体中文)(英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