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秀

韓秀,本名趙韞慧英語:Teresa Hanen Buczacki,1946年9月19日), 美籍華文作家。生於紐約曼哈頓,1948年至1978年間成長於中國大陸[2]

韓秀
原文名稱
出生趙韞慧
1946年9月19日
 美國紐約曼哈頓
筆名韓秀
現居地華盛頓特區
職業作家
國籍 美國
民族父系白人;母系華人
文學運動回憶文學、藝術文學
配偶薄佐齊[1]
父母韓恩(父)
趙韞如(母)

生平

早期生涯

韓秀的父親是被美國派駐中國支援抗日戰爭的駐外武官韓恩(Willie Hanen),母親赵韫如則是一位演員[3];她出生於紐約曼哈頓,並在幼年被母親託與他人帶回中國,交由外婆代为照顾。[4]

韓秀因其母親家世背景,幼時與梅蘭芳老舍等文化界人士多有接觸。

成長過程中,韓秀因其異於眾人之外貌,經常遭受來自各方的特別眼光;在外婆鼓勵下,韓秀決定用心求學,以追求屬於自己的人生。

後來,韓秀就讀於北京大學附屬中學,並在參加高考時因其家庭背景遭遇困難。

此後,韓秀因不願違背自己的意願,與其他遭遇類似困難的學生一同成為首批「集體插隊」的試點人員,在北京市長彭真等人策劃下前往山西地區農村下鄉。[5]

插隊下鄉

1964年至67年初,韓秀在山西曲沃加入鳳城公社林城大隊插隊落戶;在這段期間,她因獲得群眾信任,成為大隊廣播員及小學教師,並在1965年當局藉著「四清」推廣農村「掃盲運動」時成為掃盲班教師協助推廣漢語拼音。在這期間,她因與農村婦女逐漸有深入接觸而開始理解到她們的生活。[5][6]

文革開始

1966年,彭真遭批鬥質疑其送學生至其家鄉山西插隊的「一攬子計畫」為陰謀。1967年,韓秀的母親被揪鬥,外祖母則被抄家;自外祖母家中抄出之物多被公開展覽,其中包括韓秀父親的種種遺物以及韓秀的出生證護照等。

為了遠離批鬥,韓秀前往新疆兵團參與支邊建設;途中,她在大同下車轉回北京探望外祖母,發現老家大院周遭多已物是人非;三日後,她再度啟程前往新疆[5][7][8][9]

新疆九年

韓秀首先加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农三师,並在巴楚展開其新疆生活。此後,韓秀雖得以躲過批鬥,但是,因為不願屈服於長官的權威,她在嚴厲的勞動環境中逐漸陷入求生的困境之中。[10][11]

1976年2月,韓秀突然被告知母親已被「解放」。後來,在接到發自鄧小平辦公室的電報後,韓秀連夜趕回北京;隨後,當局歸還她由美國政府發出的出生證明等個人文件。[5][12]

前往美國

中國與美國建交過程中,韓秀在美方要求保障在華美國公民權益下,獲得美國駐華聯絡處(後為美國駐華大使館)及美國國務院協助而得以赴美,並從此開始長住美國。[5]此後,韓秀還將其母親接至美國生活。[7][13]

韓秀曾任教於美國國務院外交學院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14][15][16]在歐洲期間,韩秀是歐洲華文作家協會會員。2020年,她获得美國總統國家與社會貢獻獎[17]

個人生活

韓秀的丈夫是美國外交官薄佐齊(),歷任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長等職。[1][18][19]

著作

長篇小說

短篇小說集

藝術家傳記

  • 《林布蘭特》,台北幼獅文化,2016年[34]
  • 《塞尚》,台北幼獅文化,2016年[35]。獲台灣2016年【好書大家讀】第71梯次文學讀物B組好書推薦。[36]
  • 《拉斐爾》,台北幼獅文化,2017年[37]。2019年元月被推選為台灣2018年【好書大家讀】第75梯次好書推薦。[38]
  • 《米開朗基羅》,台北幼獅文化,2017年[39]。2018年2月被推選為台灣2017年【好書大家讀】第73梯次好書推薦。[40]
  • 《巴洛克藝術第一人—卡拉瓦喬》Caravaggio:Pioneer of Baroque Art,台北三民書局,2019年[41]
  • 《神的兒子——埃爾‧格雷考》El Greco:Son of Olympus,台北三民書局,2021年[42]
  • 《德意志的上帝代言人—杜勒》Dürer:A Voice of God in Renaissance Germany,台北三民書局,2022年[43]。2023年4月22日獲得【好書大家讀】2022年度文學類最佳讀物獎。[44]
  • 《矇矓的恆星—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Polymath and Mystery,台北三民書局,2023年元月[45]
  • 《永遠的先行者—林布蘭》Rembrandt:The Ageless Pioneer,台北三民書局,2023年9月[46]

傳記童書

散文集

書話

   2013年獲選中華民國文化部第53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評選推介。

書信集

  • 《兩個孩子兩片天》(與張讓合著) ,台北,大田出版社,2006年[64]

文林憶述

  • 《尚未塵封的過往》,台北,允晨文化,2016年[65]

論述

獲獎

  • 第四屆萬人傑新聞文化獎(紐約)[67]
  • 第四十二屆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 (臺北)[14]
  • 美國總統國家與社會貢獻獎,2020年[68]

連結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參考

  1. 外交部外交年鑑編輯委員會. .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3: 847. ISBN 957-00-2996-X.
  2. . id.loc.gov. Library of Congress. [2017-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4).
  3. . 中国侨网. [2021-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9).
  4. . 自由亞洲電台. [2022-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1) (中文(中国大陆)).
  5. 美国之音中文网, , 2011-03-30 [2017-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5)
  6. . chinesewritersna.com. [2017-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5) (美国英语).
  7. . Apple Daily 蘋果日報. [2017-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4).
  8. . 博客來. [2017-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5).
  9. 中時電子報. . 中時電子報. [2017-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5) (中文(臺灣)).
  10. . 博客來. [2017-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5).
  11. . wxs.hi2net.com. [2017-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4).
  12. 美国之音中文网, , 2009-04-27 [2017-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5)
  13. . mjlsh.usc.cuhk.edu.hk. [2017-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4).
  14. . udn 讀書吧. [2017-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4).
  15. cctecro, , 2010-07-13 [2017-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4)
  16. . 博客來. [2017-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5).
  17. . www.cna.com.tw. [2021-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1) (中文(臺灣)).
  18. . 民間歷史-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4) (中文(繁體)).
  19. . 博客來. [2017-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5).
  20. . 北美華文作家協會.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4) (中文(繁體)).
  21. . 香港書城.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22. . 大紀元. [2009-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23. .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31).
  24. xiu, mei han. . 北京: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2010-09-15 [2017-02-14]. ISBN 978702007997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5) (中文).
  25. . 幼獅文化.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26. . 博客來. [2017-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4).
  27. . 博客來. [2017-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5).
  28. .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31).
  29. . 博客來. [2017-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4).
  30. . 世界華文文學資料庫.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2).
  31. . 豆瓣讀書.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32. . 博客來.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33. . 博客來.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34. . 人間福報.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35. . 博客來.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36. . 台北市立圖書館.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9).
  37. . 博客來.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38. . 台北市立圖書館.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2).
  39. . 幼獅文化.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31).
  40. . 台北市立圖書館.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9).
  41. . 博客來.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42. . 世界新聞網. [2021-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2) (中文(臺灣)).
  43. . 博客來.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44. (PDF). 台北市立圖書館. [2023-11-06].
  45. . 博客來. [2023-09-06].
  46. . 博客來. [2023-09-06].
  47. . 博客來.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48. . 博客來.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49. . 博客來.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50. . 博客來.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51. . 九歌出版.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52. . 博客來.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53. . 博客來.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54. . 博客來.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55. . 博客來. [2017-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4).
  56. . 博客來.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57. . 博客來. [2017-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5).
  58. . 博客來.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59. . 博客來. [2017-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4).
  60. . 文壇消息-北美華文作家協會.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61. . 博客來. [2017-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4).
  62. . 博客來.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63. . 博客來.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64. . 博客來. [2017-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4).
  65. . 博客來. [2021-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66. .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4).
  67. . 星島日報.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68. . 世界新聞網.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