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沙

陈海沙1895年7月15日—1978年6月17日),生于台北市剑潭,台湾营造业者。创设「光智商会」,在台湾日治时期承揽许多公共工程。[1]曾任第一届台北市参议会议员。[2]

陈海砂
第一届台北市参议会议员
任期
1946年4月12日—1950年11月29日
个人资料
出生1895年7月15日
日治台湾台北县芝兰一堡大直
逝世1978年6月17日(1978岁—06—17)(82岁)
台湾台北市
国籍 大日本帝国(1895年-1945年)
 中华民国(1945年-1978年)
学历台湾总督府工业讲习所(今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前身)机械科

生平

陈海沙(日治时期名为光宫海沙)父亲为陈万,在家中排行老大。

1895年生于台北市剑潭,自大龙峒公学校毕业后[3],进入台湾总督府工业讲习所(今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前身)机械科就读。陈海沙曾经与林煶灶一起创办「协志商会」,并共事将近三年,随后酝酿自立门户,旋于1923年在台北「大桥町」(今台北桥附近)独资成立「光智商会」,从事土木建筑工程营造业务。

1927年10月,与台北市地方士绅共同成立乞丐扑灭协会,投身社会事业,捐款给台北市爱爱寮(今台北市私立爱爱院),作为收容乞丐之经费。

1932年,陈海沙受台湾总督府之命,前往中国福州协助兴建福州博爱医院,为期2年。伴随着日本对外战争之进展,光智商会转以接受军方委托的案件为主,如冈山航空队飞行机库、冈山61航空厂、机场等皆是。

1940年,陈海沙被任命为台北下奎府町(今大稻埕商区内)第四区区长。[4]

战后,陈氏担任「大安工业俱乐部」(台北工业学校校友会)会长、台湾区营造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等。

1946年4月,陈海沙当选首届台北市参议会议员。

家庭

陈海沙之妻吴金鸾,为吴朝瑞次女。两人育有三子三女。长子陈珠珰,毕业于台北工业学校应用化学科,后留学于日本,接掌光智营造厂,后担任光智社会事业基金会三届董事长。[5]长女陈月凤。二子陈珠璋,为台湾精神医疗之先驱,曾任台湾大学医学院教授、医师,专攻精神科,退休后负责光智基金会之营运。三子陈珠珪,二女陈月华,三女陈月昭。

影响

台湾日治时期,从台北工业学校培养出的台籍人才能够崭露头角的并不多,陈海沙堪称个中翘楚。由于陈氏所学为机械,具备铁工技能,在「屏东军用飞行场」一案,遇到大跨距建筑时必须使用钢铁桁架,因此陈氏在大多数的木工专长业者当中脱颖而出,甚至在土木工程承包时较同业机会更多。「光智商会」成立后,在台湾营造业界发展顺遂,成为台籍业者中青壮辈的代表,跻身台湾的三大营造厂之一(另两家为协志商号、荣兴)[6] 。陈海沙担任大安工业俱乐部会长期间,多提携后进;光智商会也培育了许多营造界人才,如建筑师陈荣洲、福住建设简德耀等。

承造工程

陈海沙的「光智商会」承造工程遍布台北高雄冈山东港新竹屏东等地,包括:

参考数据

  1. 互助营造股份有限公司. . 台北市: 远流. 2012. ISBN 9789573269854.
  2. *. . *. 102/02/04 12:00:00 [2021-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9).
  3. . [2021-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1) (中文(台湾)).
  4. 陈翠莲、陈世芳. (pdf). 台北市文献委员会. [2021-07-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1-15).
  5. . 光智社会事业基金会. [2021-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0).
  6. 财团法人光智社会事业基金会. . [2014-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30).
  7. 刘力仁/台北报导. . 自由时报. 2013-02-06 [2014-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8).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