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东门
历史

通州东大街
明洪武元年(1368年)闰七月,燕山忠愍侯孙兴祖从大将徐达定通州,监督军士修建城池[1]。是在金元时期的通州城基础上,从南墙外继续接筑扩大修建成的。此前,通惠河实在通州城南,修建后,通惠河穿成而过[2]。城在潞河西,甎甃其外,中实以土,周围九里十三步,连垛墙高三丈五尺,创始严固,屹然为京东巨镇。门四:东曰「通运」,西曰「朝天」。瓮城门原向北,万历十九年(1591年)改向南。南曰「迎薰」,北曰「凝翠」[1]。东门内的东大街成为主要交通干道[2]。东门有瓮城,瓮城南北两侧各开南小门和北小门,瓮城内有白衣观音庵[2]。《燕行录》记载,东城门外有大石桥,上建二彩门,一则“利民金堰”,一则“通庾玉津”,桥下为虹门以通船路,盖城中凿河之下流为泓处也。
1952年起,通州城墙拆除,东门一并拆除[2]。
2011年,在修建北京地铁6号线(同时代建S6线换乘站)原新华大街站时,发现了通州东门和瓮城遗址,城内道路、铺地、排水道痕迹清晰可见。专家决定先将遗址切割搬走,对在地铁施工完成后将文物恢复在地铁站的地下一层创建展示,对地铁站设计进行修改,打通上下层使用玻璃窗自然采光[3],装修也进行调整,展示历史感[4],同时地铁站也更名为通运门站。
周边
- 土坝:嘉靖七年(1528年),吴仲重开通惠河,使漕粮能运至北京城里,在北关建石坝转运京粮,在东关外建土坝转运通粮。土坝位于州东城角防御外河[2]。
- 杨道人桥:在东门外,旧名“通运”,税监张华以石易板[1]。
![]() 新城南门
敌楼
旧敌楼
南溪闸
减水闸
马家胡同
熊家胡同
四眼井胡同
史家胡同
白将胡同
大条胡同
二条
三条胡同
半截胡同 大烧酒胡同 中仓胡同 仓沟 史家胡同 石板胡同 如意胡同 蔡家胡同
教子胡同
东塔胡同
前剪子巷
后剪子巷
豆腐巷
八里桥
通利桥
哈叭桥
善人桥
卧虎桥
吾党桥
东水关
南水关
北运河 通州卫
理事厅
刑钱府
江苏局
浙江局
后营
东营房
定边卫
黄亭
圣教寺
慈航寺
观昌寺
文庙
武圣庙
龙王观
三官庙
碧霞宫
射园
鱼市
粮食市
东栅栏口
西栅栏口
| |
光绪《通州志》中的“城池图” |
参考资料
-
. 维基文库 (中文).
- 最通州. . 北京旅游. 2019-11-07 [2020-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0).
- 耿诺. . 北京日报. 2013-01-06 [2020-12-10].
- 王欣.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一次理念创新[J].市政技术,2016,34(05):80-8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