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土不二
身土不二本是被引用作為佛教用語,指「身」与「土」兩者無法分開,其中「身」意指至今的行為的結果(正報),而「土」則意指身處的環境(依報)。後來,身土不二成為支持本土生產食品的一個口號,如日本食養運動意指「進食本地生產的應節食物和傳統食品有益身體。」,由日本大正時代的「食養會」提倡。後來韓國於1960年代也提出這個口號,是由韓國農協發起,鼓勵國民消費本國的農產品。
佛教用語的「身土不二」
意指「因果報應」,「人與世相互影響,世是映照人的鏡,同時人也是可以影響鏡中映像的存在。」
南宋僧人智圓的《維摩經略疏垂裕記》記載:「二法身下顯身土不二 由依正不二故便現身即表國土 離身無土者荊溪云 此是法身身土不二之明文也」以及唐代僧人妙樂大師湛然的《維摩疏記》”[1]、唐代天台僧人道暹《法華經文句輔正記》[2]、日本鎌倉時代的僧人日蓮的《三世諸佛總勘文教相廢立》、無住道曉的《雜談集》、親鸞的《教行信証》都有記載過這個用語。 我们看似真有,乃是用“分别心”看,真相是‘当体即空’。 解经的人曾举例:比如看电影,底片是一张一张的,放映时速度太快,我们只看到连续相,一秒钟开关二十四次,我们肉眼如何有这样的能力去辨别。 世间多少事物是这样让我们无从察觉它是假或是空。
飲食運動中的「身土不二」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
假名 | |
平文式罗马字 |
身土不二 | |
諺文 | |
---|---|
汉字 | |
文观部式 | |
马-赖式 |
1907年,「食養會」會長、日本陸軍藥劑監石塚左玄提出「以基本食物來養生」(),並開展活動。當時的日本國內曾有人認為「白麵包可導致亡國」()[3]。石塚左玄認為,人應當多進食身處的土地生產的和應節的食物。
1912年,食養会理事陸軍騎兵大佐西端学也提倡這個觀點。[4]他簡化了石塚的理論,提出「進食當地生產的食品會使得身體健康,進食外來食品則會令身體變差。」西端學從京都僧侶中得知佛學中有「身土不二」這個詞。此後,西端就以「身土不二」作為口號來推廣他的理論,並作為食養会独自的大原則來推廣。
進入昭和時代後,「吃本地生產的食品會使身體變好,這是基於佛教的日本傳統」這種說法,在有機農業、自然食品生產業、生協運動、一部分農業團體、替代醫療業等領域中漸漸傳播開來。
1989年,韓國農業協作中央會從日本有機農業的文獻中得知「身土不二」這個詞,並從此以此詞作為國產品愛好運動的口號,成為一大熱潮。但當時由於韓國人的誤讀,這個詞語被誤認為是「出源於中國的佛典,而且是中國古代的傳統」。1990年代中,日本傳媒介紹韓國人這種文化的時候不清楚這個詞語的來源,為以後的「中國起源說」和「韓國起源說」創造了契機。
支持者的依據
應節食物營養價值比反季節食品營養價值要高,而新鮮的食物則會味道更加好。經過長途運輸的食品價格會更高,不夠新鮮(營養價值可能會遭受損失),也有可能被偽裝成其他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