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珮
趙珮(1908年5月17日—1992年3月18日),字德玉,甘肅循化(現屬青海省)人,中华民国军事及政治人物。[1][2][3]
趙珮 | |
---|---|
个人资料 | |
字 | 德玉 |
出生 | 1908年5月17日 大清甘肅省西寧道西寧府循化廳 |
逝世 | 1992年3月18日 臺灣 | (83歲)
籍贯 | 甘肅循化 |
国籍 | 大清(1908年-1912年) 中華民國(1912年-1992年) |
政党 | 中國國民黨 |
配偶 | 瞿慰慈 |
亲属 | 趙瓏(弟) 瞿曾澤(妹婿) |
军事背景 | |
效忠 | 中華民國 |
服役 | 中華民國陸軍 |
生平[4]
生於清德宗光緒卅四年(歲次戊申)四月十八日(1908年5月17日)。早年先後畢業於甘肅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现为兰州城市学院),甘肅黨務人員訓練班。历任甘肅陸軍測量學校政治教官,甘肅黨務訓練班教官,新編陸軍第九師秘書、軍法處長,新編第二軍參謀長,班禪駐北京辦事處咨議。後来先後畢業於陸軍大學將官班第四期,國防研究院第六期,中央訓練團黨政班第二期,革命實踐研究院第十三期。历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七方面軍政治部科長,陸軍总司令部秘書處處長、參謀處處長,集團軍總司令部少將高參,国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少將參議,青海省政府駐漢、渝、京辦事處處長。[1][2][3]
1932年12月到1934年5月,任青海省大通縣縣長。後来历任國民政府全國經濟委員會專員,蒙藏委員會顧問,制憲國民大會代表。[1][2][3]
民國三十年(1941年),任訓政時期立法院第四届立法委員。曾在立法院爭取省區藏民參加中央民意機構名額,提高少數民族地位,對民族團結,貢獻甚大。抗日戰争末期,接洽修築戰略道路青藏公路,竭盡心力,排除萬難,卒獲成功。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選為青海省選區立法委員。出任立法院籌備員。[1][2][3]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任西北軍政長官公署駐廣州辦事處處長。是年蘭州戰役失敗後,9月2日乘飛機抵廣州,後去台灣。1969年4月,當選為中國國民黨第十屆中央委員會黨務顧問。1981年、1988年分別聘任為中國國民黨第十二、十三屆中央評議委員。他还曾任蒙藏委員會委員,青海旅台同鄉會事長。[1][2][3]
1990年4月,青海省海南地區塘格木、河卡一带發生強烈地震後,他與丑輝瑛(青海省婦女選出之立法委員)以及台灣有關方面捐賑濟款10萬美元,青海旅台同鄉會捐獻3萬元,並派青海旅台同鄉會常務理事郭永業乘返鄉之便,帶捐款前來災區慰問,聊表親情和關懷之意。他滿懷思念故鄉之情,在給友人來信中說:「珮棲遲海外四十年,何嘗無祖宗廬墓,故國河山之思」。[1][2][3]
參考文獻
- 「趙珮傳」 ,《中華民國當代名人錄》,中華書局,1978,第440頁
- 《大通文史資料》第7輯,2005,第225-227頁
- 《甘肅人物辭典》,甘肅民族出版社,2006,第350頁
- 「趙珮先生事略」,《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8輯,第44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