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池
调整池(英语:)又称为调节池、湿滞洪池()或雨水管理池(),是一种用来储蓄或是调节地表水排放量的人工水池,通常在河流附近且周边种有植被。调整池的功能相当广泛,包括防洪、侵蚀控制、生态保护、改善河流水质、灌溉、户外休闲甚至水力发电,是濒河的聚居地常见的一种人造水体。

简介
调整池为一种人工的储水洼地[1],通常调整池会有一个或多个引入的水源,汇集至一个人工挖掘而成的洼地,出口处也会兴建一个或多个出水口让水流出。有些调整池会兴建在高处,以让水流自高处留下。而其它的调整池,基于不同的使用目的,则会兴建在低洼地区以利于水流的汇流,让下游河道减少流量压力[2][3]。
调整池除了能够暂时汇集水流,分担下游河道的流量压力外,还可以在蓄水后,保持下游需用水处稳定且长时间的供水,更可在平时作为生态湖泊以供周围的生物作为栖息环境,并过滤水质[4],而调整池周围的土地也可发展为一观光休憩的场所[2]。
用途
水力发电
调整池式水力发电为惯常式水力发电中的其中一种[5],通常调整池式水力发电会在河川中兴建一座有闸门控制排洪量的水坝,坝后形成之蓄水池即为调整池,位于台湾花莲山区的东部发电厂碧海机组即为此例。在调整池中会续留发电厂一日发电量所需的水量[6]。这种水力发电形式不同于川流式水力发电无法储水,但也不同于水库式水力发电的永久大容量储水功能,属于两种水力发电的结合版[7]。
川流式水力发电中,压力钢管与头水隧道之间的前池除了沉砂以外,也多少有调整池的功能,然而大多数川流式水力发电厂的前池储水容量并不大,因此实际调节功能可说是微乎其微[8]。
民生用水
调整池的功能中,还可用于供应民生用水,如台湾兴建中的中庄调整池,即为案例之一[9]。该调整池兴建于大汉溪下游处,兴建目的为为防止上游石门水库如遇台风时原水浊度过高无法供应民生自来水,因此利用下游大汉溪剩余水量兴建拦河堰一座,将水截流,堰后所形成之调整池可供应桃园市与新北市的板桥、新庄等地区民生用水约2.4万吨[9]。
农田灌溉

调整池也会利用于农田灌溉中,并且,通常会兴建在山坡地不易取得水源的灌溉区[10]。如台东农田水利会鹿野圳马背调整池,便是兴建于山坡高处,让水流依分配量向下游灌溉区供给的一项案例,而马背调整池也是目前台湾最大的人造蓄水农塘[10]。
数据源
-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Washington, D.C. "Preliminary Data Summary of Urban Storm Water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Chapter 5. August 1999. Document No. EPA-821-R-99-012.
- . 高雄市工务局. [2016-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7).
- Water Environment Feder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lexandria, VA; and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Reston, VA. "Urban Runoff Quality Managemen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WEF Manual of Practice No. 23; ASCE Manual and Report on Engineering Practice No. 87. 1998. ISBN 1-57278-039-8. Chapter 5.
- (PDF). [2016-03-2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07-31).
- . 台湾电力公司. [2016-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1).
- . 义守大学.
- . 台湾永续能源研究基金会.
- Dwivedi, A.K. Raja, Amit Prakash Srivastava, Manish. . New Delhi: New Age International. 2006: 354. ISBN 81-224-1831-7.
- 北水局-工务课. . 水利署电子报. 2014-08-01 [2016-03-20].
- . [2014-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9).
- . [2016-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