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词谬误
言词谬误(英文:Verbal fallacies)是泛指各式语意混乱造成的不恰当论证,言词谬误可能是因为词语或者句子有语义上或者语用上的解读差异造成;解读差异又可以细分为有多种明确解读的歧义及无法明确解读的含糊。
言词谬误的分类
香港哲学家李天命总结语言有三大语害:语意暧味、言辞空废、概念滑转[1],跟含糊、废话、歧义相近似,但并非完全相同。
语害是言论或话语中的陷阱,不一定是谬误,但经常容易造成误会、误解,有时也因此产生错误推理,两者有密切关系。因此语害通常是应留意及避免的。
含糊
含糊或模糊(vagueness)是语意笼统,无法明确解读成特定意思的现象。
例如某人接女友,女友说「再一下子就好」,结果男友等了二十分钟,抱怨连连。男友心想:「一下子一般指一两分钟的事,怎么这么久!」,女友心想:「很多人化妆要一小时,化妆二十分钟算很快了」。这便是因为「一下子」不明确所致。
或如「年轻人」,究竟是指年龄年轻?或是心态年轻?年轻的年龄是几岁到几岁?并无明确定义。
以下谬误或现象皆与含糊有关:
注释
- 《李天命的思考艺术》
2. 《语理分析的思考方法》
外部链接
- (英文)Logical Fallacies in Scientific Writi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英文)applied logi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英文)Verbal fallaci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