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青年

覺醒青年英語:),簡稱覺青,是批踢踢(PTT)上與政治相關的台灣網路用語,通常出現在八卦板上。原指太陽花學運的年輕支持者,名稱源自其口號「公民覺醒」[1]。此詞的字面意義和具體意涵均類似於英語世界的"Woke"一詞。

「覺醒青年」一詞起初原为正面名詞,但作為他稱的「覺青」涵義則被認為是偏向中性或負面。相關用語陸續於2015年的媒體專欄出現,持反對立場者用以批評學運人士,傳入PTT後逐漸演變成一種負面用語[1]。根據2018年網路溫度計的數據分析顯示,部分網友認為覺青的特徵為過度理想化以及固執,支持女權主義同性婚姻合法化支持廢除死刑、支持大麻合法化、支持絕對的動物保護反對核能發電,政治立場上也多較傾向獨派反中情緒[2][3]

PTT上「覺青」涵義的轉變,類同於中國大陸網路上「公知」涵義的轉變,公知在中國大陸網路上從原本關心國家事務的公共知識份子,轉變成詆毀時政、攻訐政府的滋事份子[4]。覺青一詞的使用也參雜臺灣政黨間和政治意識形態間的紛爭, 如國民黨議員徐巧芯曾在中天新聞上稱:「這一次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不管是綠色媒體,還是民進黨的公知、覺青,全部都在批鬥北一女」,並用了中國大陸用語公知和臺灣網路用語覺青,以兩者共通的負面含義批評民進黨和泛綠陣營媒體[5]

批評

2018年10月19日,輔仁大學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兼時代力量第一屆黨員代表「人渣文本」周偉航表示,台北市市長柯文哲不斷被罵「反民主」、「歧視女性」、「思想落後」等臭名,但他從中發現,這批文青與覺青只想要思想純正的政治人物,「反正這票文青和覺青只要思想,不用做的」[6]

2020年東京奧運台灣正名公投案被否決後,曾出現過多起覺青在批踢踢上以「中國台北」、「中國台灣」、「中國台中」、「中國高雄」等字眼瘋狂洗版的現象,遭批踢踢鄉民發文批評是「台獨吉娃娃」[7]

2019年7月21日,中國抗日戰爭歷史研究者許劍虹表示,當今台灣有許多人為了否定蔣中正,回頭去肯定大日本帝國對台灣的殖民統治,甚至把太平洋戰爭當成「亞洲人民的解放戰爭」;克羅埃西亞肯定烏斯塔沙的覺青與台灣緬懷殖民時代的覺青在這方面是多麼的有志一同、充滿共識,「似乎兩個國家的轉型正義都是立基於對軸心國的肯定之上」[8]

2019年8月6日,大腸花論壇主辦人「音地大帝姚介祥出席他在臉書發起的反柯文哲活動「柯文哲周邊商品拋棄大會」,獨自在警方圍起的陳抗區,拿著修鼻毛的小剪刀剪破柯文哲周邊商品。「拋棄大會」在臉書上有1017人按下「會參加」、還有8189人按下「有興趣」,因此被批踢踢鄉民譏諷「萬人響應,一人到場」[9]

2019年4月,獨派樂團拷秋勤臉書粉絲專頁發文批評,柯文哲開設微博帳號「台灣阿北-柯文哲」,是「蹭粉蹭到中共社群媒體」。批踢踢網路鄉民隨即揭發,拷秋勤主唱「魚仔林」林家鴻早在2011年2月就開設微博帳號「勞動服務拷秋勤e魚仔林」。4月12日,林家鴻在臉書發文宣稱,拷秋勤粉專文章與他無關,「今天起,『拷秋勤』三個字,跟我無關」。

2019年8月11日,無黨籍台北市議員「呱吉」邱威傑表示,東奧正名運動是他「看清台派嘴臉」的時刻,「他們就是一群不想成事、只想逞口舌之快的蠢蛋」,「他們每天罵的結果,只是造成社會的對立,每個人都在同溫層自high」[10]

2022年2月16日,名嘴李正皓指控,統派勢力將趁2022年九合一大選滲透台灣,其中民主進步黨台北市議員第六選舉區黨內初選參選人陳聖文與同黨新北市議員第九選舉區黨內初選參選人黃琳政治立場轉變之快、幅度之大堪稱離奇,更像是統派披著「本土政黨」的外衣、打著覺醒青年的名義借殼上市;如果他們真的當選,就證明「抗中保台」四字真的只是民進黨的選舉口號、說說而已[11]。同日,陳聖文說,政治立場的轉換並不少見,他自認是覺醒青年,他曾經是中國國民黨黨員、現在是認同台灣價值的民進黨黨員,「抗中保台」不需要血統純正、更不該拿來對民進黨做訕笑的攻擊[12]

參見

參考資料

  1. 陳方隅. . 獨立評論@天下. [2023-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9).
  2. . 網路溫度計. 2018年4月8日 [2022年7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7月29日).
  3. . [2021-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2).
  4. . 青年日報. 2021-04-18.
  5. . 中天新聞.
  6. 莊楚雯. . 中時電子報. 2018-10-19 [2021-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1).
  7. 呂婉君. . 《多維TW》月刊第038期. 2019-01-03 [2019-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7).
  8. 許劍虹. . 風傳媒. 2019-07-21 [2022-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8).
  9. 黃彥傑、戴若涵. . ETtoday新聞雲. 2019-08-06 [2022-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7).
  10. 李俊毅. . 中時電子報. 2019-08-11 [2020-0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8).
  11. 張庭維. . 風傳媒. 2022-02-16 [2022-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6).
  12. 顏振凱. . 風傳媒. 2022-02-16 [2022-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6).
  13. . 中央日报. 2009-08-13 [2022-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5). 我们的左派自动接受了欧洲右派扣上的成见,对二律背反的结果感到困惑。声称为了平民,去高级餐厅就会感到羞愧;声称为劳动者斗争,去海外旅行就会感到难为情。这样的双重态度和价值观的混乱在上届政权集中起来,突然生活富裕的在野运动圈出身的人士、因政府增加的援助金和赞助金而忽然享受高品质文化生活的文化界人士、呐喊全面教育却将子女送到国外留学的全国教职员工会教师也与之无异。……韩国的“江南左派”彻底地否定了马克思的该命题,“存在”和“意识”完全分离。
  14. . 东亚日报. 2019-06-15 [2022-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