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谭
生平
早期袁谭过继伯父(即父亲袁绍的兄长)袁基,远远影响了日后的继承之争。[1]
管治青州
袁绍打败公孙瓒之后,令袁谭出守青州为都督,未为刺史,后曹操封其为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北逐田楷,东攻孔融,领土大增,百姓欣喜。先前沮授认为袁谭管治青州「必为祸始」[2],但袁绍希望给孩子各据一州而不听劝谏。
尽管袁谭能虚心地招贤纳士;在逢黄巾军乱青州时,遇上很多豪杰背叛,袁谭以官位怀柔平息[3]。但其用人不当、到处掳掠、赏罚不公、随心私欲等缺失,由此大失民心,司马彪《九州春秋》对袁谭的恶政记载:
- 任用华彦、孔顺奸佞为心腹,只喜欢听对自己的美言美句,王修等贤士忠良只能担任虚衔,所招到的贤士也不能预期赴职。
- 军事上任命舅子统领军队,反而到处掠夺,市场及农田也不例外,因此贫民只能隐匿在山区,也被下令大肆搜捕。
- 征兵较针对比较落后的县区,而兵役也不能预期义务。
- 县邑数万户口仅登录数百余户,总收税也不过预期的三分之一。
- 对贪污及结党营私都不能定罪,清白人士反而被定罪。
建安四年(199年),欲迎接袁术,但为刘备所阻挠。建安五年(200年),刘备兵败,经袁谭被引荐给袁绍。后袁绍在官渡之战兵败,袁谭和袁绍仅有八百骑渡河逃脱。
争位失败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忧愤而死。袁绍以袁尚美貌及后妻刘氏所喜爱而欲立为继承人,但并未正式表态。由此众人认为袁谭为长子应为继承人,但逢纪、审配一派与辛评、郭图、袁谭一派不和,逢纪等因为惧怕袁谭即位后加害,私下改袁绍遗命,立袁尚继位。袁谭不能继位,自称车骑将军,屯黎阳。
兄弟内讧
袁尚不增兵给袁谭,更命令部下逢纪跟随紧盯。袁谭要求配兵却为审配所拒绝,一怒之下杀了逢纪,兄弟二人渐生嫌隙。同年,曹操攻袁谭,袁谭向袁尚求救,袁尚害怕袁谭得到士兵后不还,于是自领士兵救援。建安八年(203年),曹操攻黎阳、击败袁氏兄弟之联军,二人退守邺城。曹操攻邺,收割其麦田,遭袁尚击败。此时曹操依从郭嘉之计,先行撤军静待二人阋墙。
联曹攻弟
在抗曹战役之后,袁谭要求袁尚供给铠甲及士兵,但遭拒绝。在郭图、辛评等人挑拨下,袁谭进攻袁尚,却遭击败,退守南皮(今沧州南皮县)。王修率兵来救,劝导兄弟应和睦,袁谭拒绝;刘表亦写信给袁谭劝他与袁尚和好,但袁谭仍不接受。袁谭部下刘询此时则在漯阴叛变,诸郡响应,唯独东莱太守管统抛弃妻儿到南皮支持袁谭。及后袁尚大举进攻,袁谭兵败退回平原郡。袁尚围城,袁谭于是派遣辛毗向曹操求援,但辛毗见曹操时反而建议曹操应以此机会吞并河北,曹操于是派大军攻袁尚,袁尚立即退兵回救邺城。此时袁尚部下吕翔、吕旷叛变归顺曹操,袁谭却暗中刻将军印绶意图招降他们二人。曹操知道袁谭并非一心归顺自己,但为了不让袁谭再与袁尚联手,于是将其子曹整过娶袁谭女儿为媳妇以安其心。建安九年(204年),袁尚再攻平原,曹操派兵围邺解除袁谭之危。
部下
- 严敬,袁谭大将,黎阳之战被乐进斩杀。
- 汪昭,《演义》人物,袁谭部将,与徐晃交战数合,被斩于马下。
- 岑壁,《演义》人物,袁谭部将,袁谭与袁尚内斗,岑壁骂阵,袁尚大将吕旷拍马舞刀,战数合,岑壁被斩于马下。
- 彭安,《演义》人物,袁谭部将,与徐晃交战数合,被斩于马下。
- 郭图,支持袁谭继位,南皮城破后被曹操斩杀一家。
- 辛评,因其弟辛毗内通曹操,以通敌罪名囚禁。后其家在邺城被审配所杀。
- 辛毗,被袁谭派遣向曹操求援,辛毗反而建议应以此机会吞并河北。
- 刘献,别驾,曾经诋毁王修,后来遇上死刑反被王修脱罪。
- 王修,刘献之后的别驾,袁谭攻袁尚战败后王修率兵来救,袁谭死后也为王修收葬。
- 刘询,叛离袁谭,诸城响应。
- 管统,众将叛离袁谭时唯一支持袁谭的太守,即使袁谭被杀后仍拒绝投降。
- 华彦、孔顺,奸佞小人,被袁谭信以为腹心。
评价
- 刘表:「青州天性峭急,迷于曲直。」(《三国志·魏书六》)
- 审配:「将军忘孝友之仁,袭阏、沈之迹,放兵抄突,屠城杀吏,冤魂痛于幽冥,创痍被于草棘。又乃图获邺城,许赏赐秦胡,其财物妇女,豫有分数。」
- 曹操:「谭有小计。」(《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一》)
- 曹丕《典论》:「谭长而惠。」(《后汉书 ·卷七十四》)
- 司马彪《九州春秋》:「谭始至青州,为都督,未为刺史,后太祖拜为刺史。其土自河而西,盖不过平原而已。遂北排田楷,东攻孔融,曜兵海隅,是时百姓无主,欣戴之矣。然信用群小,好受近言,肆志奢淫,不知稼穑之艰难。华彦、孔顺皆奸佞小人也,信以为腹心;王修等备官而已。然能接待宾客,慕名敬士。使妇弟领兵在内,至令草窃,市井而外,虏掠田野;别使两将募兵下县,有赂者见免,无者见取,贫弱者多,乃至于窜伏丘野之中,放兵捕索,如猎鸟兽。邑有万户者,着籍不盈数百,收赋纳税,参分不入一。招命贤士,不就;不趋赴军期,安居族党,亦不能罪也。」(《后汉书 ·卷七十四》)
- 毛宗岗:「彼袁氏者,绍与术既相左于前,谭与尚复相争于后,各自矛盾,以贻敌人之利,岂不重可惜哉!”“善处人骨肉之间者,其惟王修乎!若执从父之见,则当以袁尚为嗣;若执立长之说,则当以袁谭为嗣。然使谭而能为泰伯,则尚可受之;谭而不能为泰伯,则尚不宜受之矣。使尚而能为叔齐,则谭可取之;尚而不能为叔齐,则谭不宜争之矣。故审配之助弟以攻兄者,非也;郭图之助兄以攻弟者,亦非也;惟王修之言,为金玉之论云。」
艺术形象
参考文献
- 《三国志·袁绍传·汉晋春秋注》『审配献书于谭曰:……昔先公废绌将军以续贤兄,立我将军以为适嗣,上告祖灵,下书谱牒,先公谓将军为兄子,将军谓先公为叔父,海内远近,谁不备闻?…』
- 《九州春秋》记载沮授对袁绍的劝告:「世称一兔走衢,万人逐之,一人获之,贪者悉止,分定故也。且年均以贤,德均则卜,古之制也。原上惟先代成败之戒,下思逐兔分定之义」
- 《三国志·何夔传》郡滨山海,黄巾未平,豪杰多背叛,袁谭就加以官位。
- 《后汉书》卷90:灵帝初,乌桓大人上谷有难楼者,众九千余落,辽西有丘力居者,众五千余落,皆自称王;又辽东苏仆延,众千余落,自称峭王;右北平乌延,众八百余落,自称汗鲁王:并勇建而多计策 。
- 《太平御览》卷574:建安中,曹操于南皮攻袁谭,斩之。操作鼓吹,自称万岁,于马上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