蠼螋

蠼螋拼音:,注音:,南京官话:,粤拼:,,音同「渠搜」英文:earwigs),又写作蠷螋[1]注音),俗称“耳夹子虫”、“剪刀虫”[2],是昆虫纲革翅目学名:)物种的通称。

蠼螋
化石时期: 三叠纪晚期-现代
雌性的欧洲蠼螋Forficula auricularia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昆虫纲 Insecta
(未分级) 双髁类 Dicondylia
亚纲: 有翅亚纲 Pterygota
演化支 伴翅类 Metapterygota
下纲: 新翅下纲 Neoptera
演化支 复新翅类 Polyneoptera
目: 革翅目 Dermaptera
De Geer, 1773
亚目
  • 古革翅亚目
  • 原革翅亚目
  • 真革翅目
异名
  • Euplecoptera
  • Euplexoptera
  • Forficulida
澳大利亚的褐巨螋Titanolabis colossea) - 63 毫米
灭绝圣赫勒拿蠼螋,目前已知体型最大的蠷螋

特征

蠼螋目前已记录的有12,约2000[3]。该目相较其他昆虫的目来说成员较少,最显著的特征是特化成尾钳的尾毛

蠼螋其拥有飞行能力,但一般飞不远,以爬行为主,并且是衣鱼有名的天敌。其为不完全变态类的昆虫,体长约小于一公分到五公分不等,腹部伸缩自如,因此有人深信牠们会爬入人,但事实上不常发生。其末端有由尾毛特化成的尾钳,雌虫尾钳平直,雄虫弯曲,生长在土壤中,落叶堆或岩石下,为杂食性昆虫。

此类昆虫具有育幼行为,雌性的蠼螋在产卵后会像鸟类一样伏在虫卵上等待孵化,并不时将卵表面清理干净,避免卵受真菌危害,甚至照顾幼虫至离巢。

分类

蠼螋亚目 Forficulina

  • 大尾蠼螋科 Pygidicranidae
  • 丝尾螋科 Diplatyidae
  • 肥蠼螋科 Anisolabididae
  • 球蠼螋科 Labiduridae
  • 扁螋科 Apachyidae
  • 绵螋科 Spongiphoridae
  • 垫跗蠼螋科 Chelisochidae
  • 蠼螋科 Forficulidae

鼠螋亚目 Hemimerina

  • 鼠螋科 Hemimeridae

蝠螋亚目 Arixenina

  • 蝠螋科 Arixeniidae

分布

蠼螋分布比较丰富,可以在大半个美洲欧亚大陆中被发现。蠼螋在1907年从欧洲引入北美,但在南部和西南部各地更常见。在北部发现的蠼螋是仅在遥远加拿大上的本土物种,它多隐藏在湿地中的新兴植物的叶腋中。在中国南方各地均有分布,沿海地区能在住房中发现该物种。

参考文献

  1.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ccd=oxHdBC&o=e0&sec=sec1&op=v&view=2-2
  2. . [2022-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9).
  3. Zhang, Z.-Q. (PDF). Zootaxa. 2011, 3148: 99–103 [2017-04-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7-23).
  • 猫头鹰出版社自然珍藏系列 第17本 昆虫图鉴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禽虫典·蠷螋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